[摘  要]文章闡述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室內設計原理課程基于信息技術實施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在掌握學生學習基礎和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室內設計原理課程進行整體教學設計,進而形成課程技術資源,構建三階段(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教學模型,積極進行相應的教學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同時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室內設計原理  混合式教學   教學實踐  教學成效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1ZY001)。

課題: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2021年職業教育研究課題(課題編號:ZJS202125)。


引  言

信息技術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落地生根,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已經逐步從基礎設施的建設轉變為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傳統教學環境和網絡學習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和評價方式,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當前高職院校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各級各類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如火如荼地舉行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比賽中提升了教學能力,尤其是提高了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能力,擴展了教學視野,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建、以賽促改目的。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線上的數字化在線教育與線下的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并借助在線教育資源與信息技術促進課程教學,以達到更加有效的學習效果。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忽略了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地位,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相比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具有很大的優越性,文章以室內設計原理課程為例,探討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

室內設計原理課程的基本情況

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是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講述了室內設計學科的基本原理與知識,主要包括室內設計概述、可持續與人性化設計理念、空間形態設計、場地規劃、材質表達、色彩設計、照明設計、空間元素、設計思維等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了解室內設計領域的理念、原則和方法,在專業視野、藝術修養、設計思維等方面得到拓展和提高,為他們今后從事室內設計實踐工作奠定基礎。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室內設計原理課程選用國規教材《室內設計》(第三版),同時依據《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行業規范,對《室內設計》教材進行整合。本文以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整合內容為例,介紹課程內容整合思路,以家居空間設計原理及應用為任務載體,課程內容整合為知原理、重實踐、擴視野三部分。明確設計原理,實現知識啟發;加強學習實踐,達到技能內化;分享優秀案例,促進思維升華,具體如圖1所示。

20220906105518743-64-a76dd.jpg

圖1  課程內容整合思路示例

整體教學設計

一是授課對象。授課對象為建筑室內設計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畢業后將主要從事室內設計工作。此前,學生已學習了設計構成基礎、素描與色彩、人體工程學等理論課程。能夠運用酷家樂、草圖大師等軟件進行簡單的空間設計,對室內設計有了初步認識,動手能力強,但不善于團隊協作設計;對室內設計前沿有良好的感知嗅覺,但基礎原理掌握不足,且構思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缺乏探索性的訓練學習。

二是教學目標。室內設計原理課程依據課程標準及室內設計員崗位能力要求,確立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具體如表1所示。

三是技術資源。技術資源主要包括數字化教學平臺、AR增強現實技術、酷家樂設計軟件、草圖大師軟件、交互智能平板設備、VR體驗系統、微課、案例視頻等。

四是設計思路及過程。室內設計原理課程以教學平臺為基礎,構建三階段(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教學模型。

課前:在上課之前,教師首先通過教學平臺發布導學單,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學生在教學平臺上自助學習,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個人任務或小組任務),還可通過教學平臺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學習。此階段主要是線上學習,是為課中學習打基礎。

課中:教與學的過程遵循學習的自我構建原則,即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教師對學生課前的疑難問題進行答疑,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在課中創設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然后拋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室內設計原理課程特點,合理選用一些經典案例,使學生通過案例學習、案例分析、案例總結,進而舉一反三。室內設計原理課程一定要突出學生的實操能力,因而可以根據章節內容特點,設置必要的實操環節,從而達到做中學、做中教的目的。實操環節可以分階段進行,如第一階段為初級難度練習,第二階段為中級難度練習,第三階段為高級難度練習,層層遞進,達到知識、能力的逐步提升。

表1  教學目標

20220906105814411-38-d80f7.jpg

課后:為了鞏固學生學習成果,教師可以在課后設置多種知識拓展途徑,比如要求學生學習優秀的設計方案、觀看在線開放課程、完成課上方案的優化等。

課堂教學實施成效

一是學生積極性更高,教學互動更多。課前布置靈活多樣的學習任務,學生分組或個人去完成。課中采取匯報、答疑等形式解決學生的課前困惑,同時多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被動聽”到“主動講”,實現質的飛躍。教師可以讓學習優異的學生當自己的“助教”,使他們在學生中發揮榜樣的力量。采用任務驅動、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有“主線”和條理。設置課程引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實踐演練、課程總結等環節,使教學環節更加多樣化。

二是實施課程思政,培育工匠精神。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內容,培養具有職業道德的室內設計人員。如以愛國為題進行彩色剪紙搭配,在動手操作中,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生良好的空間體驗感源自于他們對尺寸的精準把控,因此教師應多引導學生關注當下,注意細節,以大國工匠的標準要求自己。

三是數字化教學平臺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數字化教學平臺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學平臺全程記錄著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并能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形成客觀的評價結果。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教學都在平臺留下了痕跡,這為教師進行教學效果分析、反思及改進等奠定了基礎。

四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化解教學重難點。利用增強現實技術、酷家樂設計軟件、草圖大師軟件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難點。另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上巧妙運用剪紙對比說明色彩的面積錯覺和色感偏移。

五是崗位工作與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利用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所處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在課程改革與實踐中成立了室內設計工作室,積極引進室內設計項目,并將項目帶入課堂,要求學生在充分考慮業主需求的基礎上,分組為業主設計方案,然后進行設計競賽,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學生在整個設計工程中既能學會考慮業主感受,同時又能靈活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實現了崗位能力與知識能力的有效融合。

反思與改進

一是反思。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考慮個性學習方面有待提高。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既有分組教學,也有個人單獨學習。但由于學生個體存在差異,每個學生學習的起點不同,最終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也不同。教師授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能力及素質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努力改革和提升自己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等。

二是改進。有效利用差異化教學理念,在課前、課中及課后分類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每類任務設置不同的要求、評價標準等,最后要合理衡量學生目標的達成度。課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室內設計工作室的項目,以項目驅動提升學生的能力。

結  語

在“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對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緊跟發展,積極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不斷打造出令學生滿意的優質課程。以室內設計原理課程為例,文章分析了學生室內設計原理課程學習基礎,進一步明確室內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目標,形成課程技術資源,構建三階段(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教學模型并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成效。同時針對整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慧,張超,楊謙,等.基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J].河南建材,2020(2):113-114.

[2]楊芳,張歡瑞.基于MOOC與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初探[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33-39.

[3]田富鵬,焦道利.信息化環境下高校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電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張慧、張超、楊謙: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