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者:金雙勝
發布時間:2022-09-06 10:06:3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經典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容忽略的部分,落實經典誦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還可以提高學生交流能力并推動優秀文化傳承。在實踐教學中,經典誦讀經常存在教學時間不足、指導方法單一、內容單薄以及趣味欠缺等問題,導致經典誦讀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不到位。為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促進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水平的提升,下面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為例,對具體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現狀
(一)教學時間不足
教學時間不足是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十分常見的問題。通過觀察發現,許多教師在課堂上更加重視知識性內容的講解,如在學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詞句翻譯、解讀以及賞析上,花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了解詞中描繪的景物,留給經典誦讀的時間較少。除了課堂教學時間不足,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很少用在經典誦讀上,簡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律性不足,課余時間多用于課后作業的完成與娛樂,對經典誦讀的關注度明顯不足。當經典誦讀教學時間不足時,學生的誦讀只停留在表面,就像一臺沒有感情的語音翻譯機,按部就班地將文字轉化成語音,難以達成誦讀教學的目標。
(二)指導方法單一
經典誦讀指導方法單一常表現為教師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強制性要求學生朗誦或者背誦原文,導致學生在朗誦或背誦過程中產生厭惡、煩躁等情緒,一方面打壓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導致經典誦讀指導方法單一的常見原因是教師對經典誦讀認識不夠。一些教師認為反復誦讀全文可以加深學生對經典文學的理解,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的確有一定效果,但卻是低效的、不利于培養學生誦讀興趣的。
(三)教學內容單薄
經典誦讀教學內容單薄表現在:教師雖然注重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但經典誦讀始終局限于課本,視野十分狹隘,對學生的文化儲備、見識增長十分不利。比如,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的教學,教師將經典誦讀的教學內容局限在原文的誦讀上,既不關注課外延伸,也不關注誦讀方法與策略的講解,教學內容過于單薄,導致學生難以把握經典誦讀的精髓,誦讀水平無法得到真正提升,其也無法通過誦讀對經典文學作品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學內容單薄還會導致學生缺乏獨立誦讀的能力,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指導就難以完成誦讀任務。
(四)教學欠缺趣味
經典誦讀教學欠缺趣味會不利于學生誦讀習慣與愛好的培養,相較于經典誦讀,學生更樂于將時間用在其他更感興趣的地方。導致經典誦讀教學欠缺趣味的原因有許多,其一,在進行經典誦讀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忽略了趣味元素的融入,導致教學過程很枯燥,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比如,在為《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設計誦讀活動時,單純采用朗讀法讓學生反復朗誦原文,讀兩遍后學生就會失去耐心與興趣。其二,在進行經典誦讀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忽略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接受程度,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文章內涵并對誦讀產生抗拒心理。比如,為加深學生對詞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代入辛棄疾的視角來誦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部分學生對辛棄疾生平缺乏了解,導致他們難以代入角色完成誦讀任務,進而無法對誦讀提起興趣。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教學對策
(一)調控教學進度,預留充足時間
針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時間不足的問題,可通過調控教學進度加以改善,即教師需要關注經典誦讀,合理分配課堂時間,預留出充足的時間用于經典誦讀。例如,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中,教師不必單獨帶領學生了解詞中景物,可以把景物了解的時間與經典誦讀時間進行融合,讓學生通過經典誦讀來了解詞中景物,既擴充了經典誦讀教學時長,又兼顧了其他教學內容。除上述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晨讀時間來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為充分發揮出晨讀價值,教師可以制訂晨讀經典誦讀計劃,計劃應當包括誦讀時間、數量、目標等內容。例如,在晨讀上誦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時,教師可以設計誦讀目標,讓學生通過誦讀找出詞中景物。本詞中作者描繪的景物包括月、鵲、風、蟬等,教師在學生完成誦讀后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回答詞中的景物有哪些,通過互動來調動氛圍,加深學生對原文的理解。總之,合理分配課堂時間、利用晨讀擴充經典教學時長,使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時間規范化,一是有助于學生經典誦讀習慣的養成,二是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經典文學作品,獲得文化、修養等方面的提升。
(二)增強教學認知,豐富指導方法
增強教師教學認知,可確保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有序落實。經典誦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包括帶領學生熟悉經典文學,還包括培養學生語言美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讓學生接受經典熏陶,明白文學作品背后蘊藏的哲理等。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指導時,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的、可調動學生主動性并培養學生興趣的指導方法,不能簡單、粗暴地讓學生反復誦讀。一方面,可以依托“主題”進行教學指導,即先聯系語文教學大綱選定經典誦讀主題,然后圍繞主題讓學生完成相應的誦讀任務;另一方面,可以基于“競爭合作”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自覺完成經典誦讀任務;此外,還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分層教學、單元教學等多種以學生為主、可挖掘學生潛力的指導模式。下面筆者聯系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以主題教學與單元教學為例進行闡述: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先對語文教材中的經典誦讀篇目進行梳理,并將相似的經典誦讀篇目集合起來形成一個單元,即將《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以及《浪淘沙》《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集合起來,形成一個大單元,然后開啟以“讀經典美文,領山川秀美”為主題的經典誦讀指導活動并設計層層遞進的主題任務,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應主題任務,最后對學生在主題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相較于單純讓學生反復誦讀,上述指導方式更能深化經典誦讀教學,使學生得到更加系統、全面的培養。
(三)關注拓展延伸,填充教學內容
填充經典誦讀教學內容,可以豐富學生見識,幫助學生儲備更加豐厚的語文知識。在填充教學內容時,需要注意:其一,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聯系學生特點、興趣等進行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經典誦讀教學中,學生感知到詞中描繪的意境美,對詞中描繪的場景無比向往,此時教師可以選擇與《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樣充滿意境美的《清平樂·村居》作為延伸材料來填充教學內容。總之,在選擇延伸材料時需要強調延伸材料與原文的關聯性,不要選與原文完全無關的作品。即除了可以選擇原作者的其他經典作品之外,還可以選擇與原作品表現手法相似、結構相似、意境相似或者精神內核相同的作品。其二,教師需要關注誦讀環境的創造與優化,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運用音頻、視頻等來營造良好的、具有代入感的誦讀環境。比如,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與本詞意境相契合的音樂、視頻或圖片,或者直接播放優秀朗誦作品,帶領學生一起進行賞析。
(四)構建誦讀活動,增添教學趣味
將趣味元素融入誦讀活動可改善經典誦讀教學欠缺趣味的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誦讀習慣。在構建誦讀活動時,需要注意:首先,教師要對經典誦讀教學目標展開分析,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誦讀活動構建。其次,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主”進行活動構建,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再次,在活動構建過程中關注活動的創意性與趣味性,將創意與趣味融入其中,保持學生對經典誦讀的新鮮感,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認真參與。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誦讀為例,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誦本詞”“感悟本詞意境,想象本詞畫面”“體會本詞之美,感悟作者思想”,在明確目標、圍繞目標進行誦讀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將創意、趣味等融入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經典誦讀比賽,學生可以獨自參加比賽,也可以與其他學生結成伙伴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在確定參賽形式后,參賽人員要先對原文展開分析,了解原文熱愛自然、企盼豐年的思想情感,再感悟原文夜色清幽、樸野成趣的意境,而后再結合原文情感與意境挑選朗誦配樂、把握朗誦節奏、落實朗誦訓練,最后在課堂上進行朗誦表演,評選出最佳朗誦人員。
總之,經典誦讀教學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有積極作用,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及發展。實踐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經典誦讀教學的落實,通過預留充足教學時間、豐富教學指導方法等舉措促成經典誦讀教學水平提升,深化學生對經典文學的理解。
作者單位 甘肅省甘谷縣八里灣鎮金家灣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