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碼”評價 牽引學生全面成長
作者:吳小峰 孟 瑀
發布時間:2022-09-05 16:48:15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媽媽,我今天得了3顆發言星、2顆紀律星,你幫我掃一掃,給小花澆澆水吧!”
“爸爸,我今天在學校用積分兌換了一個禮物,同學們可羨慕我了!”
……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悄然發生了變化。西安市鳳景小學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促進學校發展、實現家校共育的重要內容。本著促進學校管理、促進教學教研、促進學生成長、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學校創新評價方式,創設立“碼”評價方式,實現家校共育,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現行班級里對學生的個體評價,多以紅星榜方式呈現,是班主任針對班級管理和語文學科進行的,重點在于課堂紀律、作業完成、活動參與、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的紅星積累。這種方式直觀、形象,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是單學科評價,主要是對語文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分,而數學、英語、科學、計算機等學科難以體現,很難反映孩子的綜合表現。尤其傳統評價方式難以體現課堂表現、作業等情況。二是呈現內容單一,時間有限,只有一種紅星,沒有細分,因此不能在紅星榜中體現出紀律、作業等分類評價信息,而且紅星榜每學期都要更新,不能長久保留數據,記錄周期短,不易形成某階段或整個小學期間的評價信息。三是家長不能參與到評價中。四是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乏力。在新的教育方針指導下,要引導孩子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但紅星榜不能有效體現。
在鳳景小學進行智慧校園建設時,針對學生及班級評價環節,學校集思廣益,在沒有良好案例借鑒的情況下,便根據自身需求不斷細化,逐步地探索學生個體評價和班級評價方式。希望能搭建一個集多學科綜合評價、長時間數據積累、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一種新型評價方法,實現評價的閉環管理。
學校通過廣泛調研確定評價維度,從課堂發言、課堂紀律、隨堂作業、良好行為等方面設計4種獎勵標識,制作成四類二維碼;各學科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獎勵和評價;家長通過釘釘掃碼,系統進行記錄并賦分。學生4個維度的評價分不斷增長,形象化地以澆水的方式澆灌成長樹。與此同時,學生、老師、家長在班牌和移動終端上都可以看到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關注孩子的每一天的變化。
如在二年級教學中,學生A在英語課堂上課發言積極,表現優秀,英語教師賦予發言星一枚;數學課上獲得發言星、作業星各一枚;語文課上獲作業星一枚;在實踐基地勞動中表現優異,獲得良好行為星一枚。家長端用釘釘逐一掃描STICKER上的二維碼,學生則分別在發言、作業、良好行為上獲得相應積分,家長手機上也會有記錄。當達到一定積分時,可在班級或學校設置的積分銀行里進行獎品兌換。
西安市鳳景小學借助二維碼,在老師和家長之間搭建了溝通橋梁。采用立“碼”評價方式創新評價后,我們看到了欣喜的變化:
一是學生在學校能受到各學科老師的評價和激勵。如在音樂課上、體育課上、勞動課上都可以獲得自己的STICKER,都能用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為成長樹澆水,獲得感更強了。
二是各學科教師在課堂內外都能采用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的課堂組織更容易,效果更有保障了。
三是促使家長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家長同步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喜悅。家長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晚上與孩子一起談論當天的收獲與成績,當家長關注、關心孩子每一次成長與進步時,每一次的掃碼,都是對孩子成長的肯定與欣賞。
四是評價更及時,數據保留更完整。這種新的評價方式,讓評價不用等到周五班會課,當天即時評價,即時顯示,時效性更強。而且數據保留時間長,一學期、一年甚至小學六年,都有完整的數據記錄,有利于后期的數據分析,形成孩子小學階段完整的成長檔案。
五是通過德育積分銀行來進行階段性評價。有了評價數據,學校和班級就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兌換活動,可以是積分銀行,可以是實物兌換,可以與校長共用餐……這種方式能夠更科學地為德育評選提供數據支撐。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鳳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