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課題、聽課、反思”讓我不斷邁入新的境界
作者:王子猛
發布時間:2022-09-01 16:52:31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2007年高中畢業時,我從未想過會以教師身份回歸高中校園。博士畢業后,我應聘到剛成立的南方科技大學附屬中學工作。這既是教師之路的開端,也是新的學習歷程的起始。
一、關于競賽
我的高中母校有深厚的學科競賽傳統。從高一正式入學前,我就專注于生物競賽。最終,在老師、同學的陪伴和幫助下,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并保送至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競賽的經歷給我大學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記憶的知識成了我進一步理解各種復雜理論的基礎,讓我能從整體上把握生物學科,而不是在自己所研究的小領域內閉門造車。
回到高中校園后,作為新教師的我參與了生物競賽輔導工作。我發現,高中生物競賽對記憶基礎知識的考查幾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知識的理解、能力的運用。目前,生物競賽最大的特點是“文獻題”,就是將前沿科研論文改編為大閱讀量的背景材料,然后圍繞背景材料出一系列選擇題,以考查學生能否快速理解科研邏輯。在輔導生物競賽的過程中,我也“被迫”閱讀了大量文獻,收獲良多,成長迅速。
二、關于課題
研究生階段,我參與了多個課題的研究。有些研究生導師會把學生按“工序”分開,流水線生產科研論文。而我的導師更看重對學生的全方位培養,讓我從課題的申請開始,完整接觸一個課題的方方面面。
畢業后,作為一名高中新入職教師的我沒有離開科研,更沒有離開課題,還在入職培訓期間就接到任務——撰寫關于創新教育和未來學校的課題立項申請書,用于申請市級重點課題。當時我們幾位新教師和有經驗的教師一起,認真分析課題內涵、研究進展,不斷地思考。我們一起熬過了一個個夜晚,最終成功立項。
學校課題成功立項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開始自己申請課題,卻一無所獲。這讓我很沮喪。在市教科院組織的新教師培訓中,我有幸聽到了申燕老師關于課題研究的講座,大受啟發。她認為新入職教師在教科研之路上有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零散的研究,在此之上慢慢找到自己的專長,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即圍繞相對固定的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第三個階段是從自己的研究中提煉出研究模式,進行推廣,形成團隊。第四個階段是不斷迭代發展,不斷自我更新。我在研究生階段進行的研究,實際上是直接進入到第三階段的。我的導師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模式,組織了完善的研究團隊。當我離開大學來到高中,不僅研究的領域發生了改變,研究的階段也要從第一階段重新開始,自然會面臨恐慌、迷惘。我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在教學實際中慢慢觀察、不斷積累。之后,我成功入選深圳市第一屆先鋒計劃,并加入了一個優秀的課題組,進行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
三、關于聽課
新入職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聽課。學校給每位新入職教師都安排了教學師傅。我堅持聽師傅的課,收獲良多。師傅經常給我們新入職教師強調:聽課是學習,決不能模仿。和他當年不同,現在網絡上大量的備課、聽課資源唾手可得,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占有”這些資源。這絕不是下載下來就可以了,而是要思考、分析、重新組合并加以利用。
另外,我也在慢慢學習專業的聽評課方法(我并非師范生,教育理論方面有所欠缺)。在聽課的時候,我不僅記下師傅的教學細節,還會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邏輯結構是什么,每一個特殊處理的目的是什么,而學生現場的反應又是什么。分析其中得失,推演其他可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累積,才是有效的聽課。
成為一名教師之后,我也在生活中不斷尋找可聽的“課”。從B站美食博主那里,我看到了如何深入淺出分析菜譜,如何剪輯演示操作視頻。以此為藍本,我制作出了第一個生物實驗演示微課。從竭力“賣課”的網絡培訓師那里,我看到了如何強化學生的正念。在淘寶帶貨主播的討論區,我看到了激烈的師生互動方法。從激情的游戲比賽解說中,我看到了最生動的現場生成課堂圖景。在相聲園子里,我看到了如何用表演性的聲音和肢體動作強調重點、調動群體情緒。走上了教師之路,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是教與學。
四、關于反思
現在是我成為高中教師的第二年,前途如月未央,萬事方興未艾。我常常反思自己起步的這段歷程,理論總結比較少,心得感觸比較多。我們這一代青年教師,對自己的現狀更加焦慮,對事業的發展更為急切,會比前人更頻繁地踮起腳尖眺望未來的道路。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學上的稚嫩與青澀。有時,我會希望走別人走過的路,那些被長期教學實踐所驗證了的路。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也看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更希望走沒人走過的路。我希望與千千萬萬個和我一樣的青年教師一起立足基礎教育,堅持教學創新,和中國的教育事業一同不斷邁入新境界。
作者單位 南方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