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愈情緒 接納自我
——致向陽而生的新教師
作者:余小調
發布時間:2022-09-01 16:29:41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情緒指心理上的各種感覺和狀態,人在面對陌生環境時都或多或少會有焦慮感、不適感,新入職的教師也一樣,而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需要有穩定的情緒,只有具備穩定心理、能及時療愈負面情緒的素質,才能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影響教授的對象。所以,療愈、控制和管理情緒是新入職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備素質之一。
有研究表明,新入職教師在處理生活事件時缺乏彈性,存在追求完美、對自己和他人苛責的傾向,因而表現得難以適應新環境。從新教師入職后的體驗看,大多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挫折和孤獨,而這些負面情緒一旦沒有得到有效的療愈,有可能會變成心理問題,進一步影響教師個體的職業體驗及職業發展。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導致新入職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角色轉變過程中的不適應。由原先學生角色轉變成教師角色,由原先自己學的角色轉變成自己教的角色。自己學的角色更多是對自我的掌控力,一旦是教的角色,面對的就是不同個性的個體,教師的價值感更多依靠學生的成長。
2.自我效能感良好與現實環境的不適應造成的心理落差。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和判斷。新入職教師在學生階段對自我效能的評價總體是偏向樂觀和積極的,但現實環境的陌生感、競爭關系及排名關系勢必使得部分新入職教師對自我產生懷疑,由此產生失落、焦慮、抑郁等心理。
3.對工作崗位的不適應。在校學習期間的職業教育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和經驗的指導。一旦到了現實教育教學環境中,新入職教師會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做。
在這幾類容易讓新入職教師產生負面情緒的成因中,自我效能感良好與現實環境的不適應是新入職教師主要的、長期的壓力源。如果新入職教師在進入崗位之前,有一定的情緒處理能力、心理調試能力,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同時能用這些知識儲備較好地指導自己的工作,我們的教育生態才能更加穩健和積極。新入職教師如何快速調整好自己的角色、療愈自己的情緒不僅涉及職業適應問題,還影響未來的專業成長高度。
筆者認為美國認知療法研究院認證治療師珍妮弗·泰茲提出的療愈情緒的方法對新入職教師的情緒療愈具有重要意義。
1.用“正念”的方法拆解情緒。“正念”這個詞,原先是一個佛教修行術語,指的是修行者將思維固定在某一個對象上,專注地觀察它。佛家認為,正念能幫助修行者保持思慮的穩定,形成一種精進、專注的力量,具體步驟為:
(1)“抽離自我”,抽離自我是指我們從一個客觀、外部的視角,跟情緒保持一定的距離,來觀察和體驗自己當下的真實情感,不走神,不評價,全然接納當前狀態。如果新入職教師在工作過程中發現自己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較大時,務必讓自己靜下心來,讓自己與整個事件剝離開來,設想當事人并非自己,這樣可以更好地看待自己在事件中的所做所為,同時對自己的所做所為不評價,不作好惡的情感判斷。之所以要先有這一步也是為了避免一些新入職教師被情緒困擾而無法自拔,如果長期處于被某種情緒困擾而無法化解的狀態,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問題而進一步影響工作。如果新入職教師在面對角色適應問題上,能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與整個事件剝離開,就可以以更加客觀的心態看待新時代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以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學生、家長、教育者之間的關系。
(2)辨別和標識情緒,就是將當下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辨別出來。新入職教師的情緒體驗有不適感的時候,自己要辨別和標識這些情緒。如果在角色適應過程中產生不適感,可以適當抽出一點時間,反思引起自己不適感的具體情緒。比如,是與學生溝通中的不順暢導致的情緒低落,還是與學生家長溝通過程中對方的不理解導致自己焦慮。在面對模糊一團的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靜下來的方式將自己內心情感中的具體負面情緒作辨別和標識。
(3)刻畫情緒流程,這一步主要就是分析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是什么。繼續以新入職教師角色適應困難為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做到前兩步,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多去分析為什么,即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知識欠缺、溝通方式與技巧不夠,還是個人性格特質造成的,要進行較為詳細的刻畫。通過刻畫情緒流程,新入職教師可以理清自己情緒壓力的來龍去脈。
其實,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可以讓新入職教師在面對問題、產生多種負面情緒時,以一種理性和專注的力量對復雜情緒進行拆解,有一些較簡單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自我的“正念”將問題解決。而如果產生負面情緒的壓力源是較持續、較深層的話,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長期負面情緒的掌控力。
2.提高痛苦耐受力。痛苦耐受力,指的是你能忍受多大的身心痛苦,而不會行為失控。痛苦耐受力低的人往往反而會傾向于做一些更加冒險的事情。對于新入職教師來說,可能面臨的最大壓力是在自我效能的失調過程中,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因教學成績排名、學生評價、家長評價等各種維度的負面評價撲面而來,耐受力低的教師很容易就會發生與同事、學生或者家長的沖突。如若某種負面情緒一直困擾著你,使得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無法擺脫的時候,不妨先讓自己慢下來,按照正念的辦法、按照步驟先對情緒進行拆解,以此較為客觀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情緒,不要急于試圖逃脫負面情緒的干擾,也要練習允許自我與負面情緒共存。在歷史上,有一定負面情緒的人成為偉人的比比皆是。但如果個體能通過更加積極正向的觀點看待負面情緒及心理問題,提高痛苦耐受力,那么個體也能更好地與負面情緒相處。
3.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跳出思維陷阱。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不斷通過認識自我和認識外部世界而形成的,那么想要跳出固有的一些思維陷阱,需要做好:
(1)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比如,新入職教師個體可以客觀評價自己在語言表達、知識結構、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優劣勢,正視自己的不足,同時要完全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2)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想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只有知識儲備更加豐富、視野更加寬廣之后才可以達到。新入職教師在剛入職場時,可以不斷向優秀的同行學習,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汲取新的知識,學習的范圍可以是理論,也可以是具體的教學實踐,比如課堂設計、溝通技巧、作業設計等內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學習、反思對新入職教師的成長很有幫助。
幾乎所有壞的負面情緒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統一的錯誤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就是“必須型思維方式”。“必須型思維方式”是一種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就是認為只有這么做,自己沒有其他選擇,必須要做到。新入職教師因初入崗位,對課標、考綱、教材、學情等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研究,所以在剛開始面對各種教學評價時就會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而教學評價也往往是造成新入職教師受負面情緒困擾的長期壓力源,這個壓力源也不可能短期消除。所以,我們要從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改變,將“必須型”思維方式轉變成“愿望型”思維方式。比如,將“我必須是各類教學評比中的佼佼者”這樣的思維調整成“我希望在未來1-3年的時間讓自己成為學校骨干”,進而思考要成為教學骨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自我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又該通過哪些步驟一步步縮短。只有從必須型的思維模式跳出來,才能以更加理性的情緒看待個體成長,正視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再分步驟做好個體成長計劃。
在新入職教師向陽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些負面情緒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何療愈情緒、如何掌控情緒,使自己能客觀理性看待負面情緒,同時不被情緒左右,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新入職教師在剛入職時,不妨借鑒以上辦法練習自己的情緒掌控力,療愈情緒,向陽而生。
作者單位 深圳市第七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