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銜接 面向未來
作者:趙昶葆
發布時間:2022-09-01 16:04:1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 趙昶葆
“十三五”以來,陜西省學前教育實現了普及普惠水平、規范管理程度和科學保教水平的三大提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94%,公辦園占比達到53.19%,特別是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占比達到了92.65%,遠遠超過了國家指標,陜西省學前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一 陜西省幼小銜接工作取得的成績
陜西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源頭治理,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相結合,行政推動與建章立制相結合,大力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努力實現科學保教的良好社會氛圍。
一是高度重視、統籌推進,形成長效機制。完善政策,突出“早”。2016年至2020年,相繼出臺了《關于規范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活動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從幼兒園、小學、家庭三個層面明確工作原則和目標任務,為全面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做好頂層設計。健全機制,突出“全”。組建專家團隊,開展教師家長培訓,指導小學和幼兒園加強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與研究;落實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把糾正“小學化”問題和幼小銜接工作作為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和義務教育質量評估督導的重要內容,建立定期督導與報告制度。綜合治理,突出“實”。以市縣為主,在全省集中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全方位、無死角排查治理幼兒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要求小學、幼兒園向家長公示相關學習內容和進度。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和幼兒園違背教育規律的治理力度。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實施聯合懲戒,對辦學行為嚴重違規的幼兒園和小學,追究校長、園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二是形式多樣、加大引領,營造良好氛圍。專家引領,突出“專”。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專業資源,組建由教研部門、高校教授、園長校長及一線教師組成的專家團隊,加強對教育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健全科學評價機制等方面的指導和研究,及時解決在幼小銜接實踐中的困難和問題。搭建平臺,突出“深”。從省、市、縣(區)到幼兒園、小學,面向行政管理人員、園長校長、教師和家長舉辦“幼小銜接”座談會,通過開展專家講座、集中討論和現場觀摩等活動,深度解讀幼小銜接的重要意義和不同要求,切實統一思想認識,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育兒觀。把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和小學“非零起點”教學作為重要研究內容,組織高校專家、幼教教研員、骨干園長和教師聯合攻關,省級相關課題優先立項,重點支持,并推動成果轉化為制度,推廣應用。典型示范,突出“亮”。2020年,中國教育報以《陜西:為幼兒快樂入學掃除障礙》為題,對陜西省幼小銜接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全省各市也在治理過程中邊實踐邊總結,凝練好的經驗和做法,咸陽市、商洛市、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健全機制,周密部署,加強聯動,穩步推進;渭南市、漢中市、榆林市、府谷縣重視隊伍建設,科學制訂培訓方案,不斷提高教師科學保教能力;西安市、延安市、安康市、神木市注重家園校協同,提高家長重視程度,指導家長轉變觀念,緩解焦慮,提升育兒能力;西安市、寶雞市、銅川市創新舉措、形成特色,不斷推進雙向科學銜接。
二 厘清現狀,深刻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陜西省學前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整個基礎教育領域,“重智育,輕德育”現象依然存在,超前教育、過度教育使全社會都處于“焦慮”狀態,在幼小銜接上,集中體現在以下層面:
(一)幼兒園層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在教育內容上,重視智力教育,輕視德、體、美、勞教育。學前教育應包含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而在當前的學前教育中,存在把文化知識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等問題,呈現出單一化、片面化傾向。二是在教育方法上,重視知識講授,輕視幼兒自主學習。游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但部分幼兒園以課堂講授代替活動與游戲,不利于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三是在教育評價上,重視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學前教育評價需要結合過程來對幼兒的各項發展做綜合考量,而當前還存在把幼兒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多少作為評價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容易忽視幼兒的個性差異。
(二)小學層面,呈現“三個不足”。一是對幼小銜接的重視程度不足。部分小學起始年級對幼小銜接關注不夠,部分教師存在按照陳舊經驗教學的問題,對零起點教學研究不夠,存在起點高、要求高、進度快的問題。二是堅持“零起點”教學落實不足。部分學校未能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未按規定開齊課程、上足課時,存在隨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等問題。三是開展入學適應教育不足。部分學校安排一年級新生的學習生活不夠細致,減緩新生學習坡度和難度的力度不足,沒有結合小學新生年齡特點,科學制定入學初期的學習生活制度,未能遵循新生身心發展水平,科學設計教育教學活動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三)家長層面,理念有待更新。由于科學的幼小銜接理念尚未被廣大家長普遍接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依然存在,部分家長存在明顯的教育焦慮情緒,持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等偏頗理念,盲目跟風,超標學習,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三 立足新起點、面對新征程,共創協同發展新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力推進陜西省幼小科學銜接,著力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努力破解老百姓在學前教育方面的“煩心事”,讓廣大家長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一)健全幼小銜接長效機制。形成“行政推動、教研引領、家校(園)協同”的科學銜接長效機制,完善幼小銜接政策,健全幼小銜接聯合教研制度,加強業務指導,推動幼兒園和小學深度融合,提高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推進幼小銜接實驗區工作。2021年5月,在全省設立了16個幼小科學銜接實驗區,48所試點園和48所試點小學。將建立深度合作機制,加強課程、教學、管理、教研合作,積極探索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活動,全面推進實驗工作、總結經驗,以點帶面、分層推進,為全面推廣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奠定基礎。
(三)堅持幼小銜接源頭治理。小學嚴格執行國家和省上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要求,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按規定開齊、開足課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壓縮課時,加快教學進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應按相關要求予以落實。結合小學新生的年齡特點,科學制定入學初期的學習和生活制度,以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開展一年級新生入學適應教育,減緩新生學習的坡度和難度,實現平穩過渡。
(四)形成家校(園)社協同新合力。建立家校(園)的合作細則,通過走訪、電話、講座、家長學校、家校(園)聯系手冊等方式,制度化、常態化地開展家校(園)共育工作,使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來,緩解家長的入學焦慮情緒。聯合社會有關方面,持續開展專項治理,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
(五)大力推廣“安吉游戲”模式。樹立科學的保教理念,充分認識游戲對兒童學習與成長的獨特價值,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啟動實施“安吉游戲”推廣工作,指導各地加大對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實踐探索,以游戲點亮快樂童年,促進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六)積極營造科學銜接的氛圍。各級教育部門和各幼兒園、小學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傳播廣、速度快、多樣化的特點,主動開展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公益宣傳活動。同時,希望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孩子們的成長,希望媒體朋友們廣泛宣傳科學保教理念,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