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召開高中教研員培訓會解讀新高考政策
發布時間:2022-08-30 15:01:51 來源: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2022年9月份入學的高一學生將進入新課程、使用新教材,面對新高考,為了高考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由陜西省教育廳主辦、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陜西省高中教研員省級培訓會日前在西安舉行。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省廳基教二處處長陳娟、省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省廳教師工作處副處長周淼、省教科院院長楊曉研、省教科究院黨總支書記吳積軍、省教科院副院長邵國希等參加會議。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全國高考綜合改革發展趨勢及各地經驗介紹、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以及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教研工作的主要路徑等。
省教科院副院長邵國希主持開幕式。
省教科院院長楊曉研致開幕辭,楊院長指出,這一輪高考改革,不是簡單的招生考試形式與內容的改革,而是涉及到高中教學、高考科目、高招錄取的綜合性改革。教研員要進一步深入研讀、理解新高考政策,緊跟改革步伐,準確把握新高考下教學研究的方向。
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在講話中強調,要切實提高認識,增強推進高考改革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堅持學深悟透,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要強化組織保障,確保培訓工作優質高效。
培訓會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個單元,首先由省教育廳基教二處處長陳娟做了主題為《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解讀》的報告。陳處長從高考改革背景、高考改革的具體內容(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主要任務)、改革的重點難點等幾個方面對陜西省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講到高考改革背景時,陳處長認為,我國的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1977年恢復全國統一高考以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及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考招生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到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考試招生體系,在學生成長、國家選才、社會公平做出了歷史性貢獻,高考招生制度總體上符合我國國情,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可。但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也存在著一些的不足。
講到高考改革的具體內容時,陳處長認為新高考將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更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更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高考改革必須堅持的四個基本原則,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公平公正、堅持科學選才、堅持統籌推進。我省高考改革于2022年全面啟動,2025年整體實施。我省將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普通高校考試招生機制。
陳娟處長表示,我省將完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出臺《陜西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建成“陜西省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規范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馬亞軍做了《新高考應對策略》的主題講座。馬主任結合新課程方案的學習體會和多年的實踐經驗,為各位教研員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對教研員準確把握新課程新高考的教研工作起到了積極地導向作用。
第二個單元,首先特邀西南大學劉峰教授在線上做了主題為《新老高考的‘大小變化》的線上視頻報告,劉教授從“回顧老高考、知悉背景源、認清新高考、迎接新挑戰、藝體看過來、給點建議”等六個方面對新老高考的“變化”做了深入淺出地解析,特別是對新高考“怎樣考試、怎樣算分、怎樣錄取”做了解讀。
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薛翰銘做了《發揮職能,主動作為,保障實施——教研員專業化支持高考綜合改革的思路與舉措》的主題講座。他從“先行先試地區”遇到的新問題、著力做好研究指導和服務、省域內外典型教研經驗介紹等三個方面,分析了高考改革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
省教科院正高級教師焦宇做了主題為《面對新機遇 迎接新挑戰——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變革》的報告。焦老師從課程改革與高考改革的頂層設計、從高考改革的歷程看高考改革、高考評價體系下的教學變革等三個方面與各位教研員進行了分享和交流。他對新高考備考依據、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作用、高考命題改革已經穩步推進、課程改革與高考改革聯動,高考倒對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強調。
第三個單元,參訓的教研員以地市為單位就前面的報告和即將到來的新課程、新高考進行了研討與交流。教研員代表就本次培訓的學習心得、本地市的具體做法及應對策略在大會上進行展示交流。通過研討交流,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與會教研員紛紛表示,本次培訓收獲豐碩,不僅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對“高中教學、高考科目、高招錄取”全過程有了比較系統的把握。
第四個單元,針對如何破解高考綜合改革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做了剖析,引發大家的思考。
王處長指出,新高考涉及整個學校管理體系,變化很大。從課程來講,課程規劃制度、課程實施制度、課程管理制度、課程評價制度,包括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制度,都需要制度支撐。比如從學生的特長包括資源的利用等方面,如何規劃課程,課程評價怎么評價?學校能否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
另外,新高考背景下,試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放性試題、情境化試題增加。涉及到選課走班、利用社會資源等方面,要求學生學習的途徑、場所、情境多樣化、多元化,那么,社區、企業、工廠、農村等是否能變成有效的課程資源基地呢?這些都需要大家思考,有些地區探索了多校資源整合,比如幾個學校聯合進行資源共享,聯合配齊教師等。
最后,省教科院副院長邵國希對本次培訓活動進行了總結:如何應對課程改革的期許,如何滿足對新高考的期待,是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管理者、教學研究者、進入新課程的教師和進入新課程新高考的學生及家長必須明確的事情。因此,這次高考改革,必然帶來一系列觀念與教育實踐的新需求,教學研究第一線的各級教研員必須正確面對,積極應對。變革傳統意義班級管理模式,革新以考定學的思維慣性,認真落實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新課程的展開,教研員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學科核心素養要求,以及考試命題建議、考試評價要求,將之作為課堂教育教學的依據,成為教學研究和評價研究的依據。
邵院長希望各位教研員以本次培訓為契機,認真學習,不斷提升應對新高考、新課程的能力,能夠為新課程、新高考的推進貢獻教研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