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漢濱區流水鎮新壩九年制學校教師陳洪兵:深度融合,讓德育有序發生
發布時間:2022-07-19 14:54:13
安康漢濱區流水鎮新壩九年制學校位于風景秀麗的漢江之濱,文化底蘊豐厚。在六年的新教育實驗中,學校以營造書香校園、唱響師生共讀共寫為基礎,以推進每月一事為主線,以豐富學生社團課程為砥礪品行的舞臺,以締造完美教室構建豐盈的生命場為切入點,深耕新教育沃土,融合養成教育,讓生命之花自由綻放。
(一)體系建設塑習慣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方案,采用清單式管理,把學期初制定的計劃,按月實施,制定月清單;再把月清單的內容分解到每周,制定周清單,將周清單張貼于教室醒目位置,并同步發放給家長,使學生對某個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學生根據自身表現,填寫“每日四問”卡進行自我警示,自我督促,逐步形成自我要求。學校建立了雙崗聯查制度,由值周領導和值日教師組成聯查小組,從早晨起床到夜間就寢,從教室內外到操場宿舍進行全面的巡視檢查,并進行量化,納入到班級評比。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根據《新壩學校學生一日規范》制定檢查細則,專門負責檢查和監督學生的執行情況,并將檢查結果納入班級月評;根據周清單內容制定《養成教育周評手冊》,采用家長評、教師評、學生自評的方式對養成教育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最后學校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讓孩子在體驗成功的樂趣中養成良好習慣。班級成立養成教育自查小組,對照周清單的內容,制定檢查細則,對學生行為進行檢查監督,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建立班級養成教育日志并形成積分。學校根據學生積分建立養成教育積分銀行,同時建立積分兌換超市,學生可憑積分定期兌換作業本、字典等學習用品,也可兌換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還可以參加積分抽獎,同老師合影等兌換項目。通過豐富多彩的獎品和形式多樣的兌換方式,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成功體驗中不知不覺的養成良好習慣。
(二)特色課程蘊習慣
在“雙減”政策指引下,我校根據校情實際、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家校生活的節律,梳理學校的各種儀式、慶典、主題班會等各種活動。融合學科課程、活動課程、節日課程、社團課程等,整合多方資源,構建“新教育 新德育”的大德育課程體系。
為了突出學校立德樹人的目標,我們開設了理想和傳統文化教育類的課程,如每周的國旗下演講、主題團隊會、唱紅歌比賽、誦讀經典比賽等。組織了勵志類教育課程,如收看勵志電影、徒步登茶山等實踐活動。開展了責任與擔當類教育課程,如憲法宣傳日活動,社區服務活動等。開設了感恩類系列課程,如戍邊英雄事跡進課堂,重陽節敬老和“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動。開設了安全成長類課程,如消防安全、疏散演練等。開設了健康成長類課程,如心理輔導、青春期教育和愛衛活動等。把立德樹人由口號變成系列化的課程,每一項的課程都有教育目標,活動內容和實施流程。通過特色課程和理想課堂這兩個主陣地把德育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
(三)德育活動促習慣
幾年來,我校確立以“打造優質的習慣教育”為主旨,把習慣養成作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利用“每月一事”這個載體,培養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文明行為習慣。學校通過把每個月的主題融入到常規教學中,融入到新教育各大行動中,不僅把各種教育活動統一起來,也能把學生零碎的校園生活統一起來。讓學生在一個月中經歷“讀”“做”“思”的過程,習慣養成、素養提升。
(四)書香校園育習慣
從2012年起我校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從無到有逐步地建起了擁有16000冊圖書的圖書室,環境幽雅的教師閱覽室和學生閱覽室,在校園內設置了圖書長廊、在教室里配備了圖書角,在宿舍里安裝了圖書柜,校園內處處洋溢著書香味兒。很多教師和學生在書香校園建設行動中不斷的改變和成長。如張海艷、馬青娟和周瑩三位老師就是教師團隊中杰出的代表,成長為漢濱區的榜樣教師,她們不僅帶動了很多的老師,也帶動很多的學生愛上了閱讀,喜歡上了寫作。慢慢地學校的吵鬧聲少了,讀書聲多了;臟話少了,問好聲多了;教師變的優雅了,學生變得文靜了。學生通過共讀的行動,擴大了知識面也明白了事理;通過共寫把書籍中的營養吸收,化為了成長的源泉。只有讓學生讀好書,思圣賢,明是非,知榮辱,才能成為一個“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人,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家校攜手固習慣
有媒體曾把學校德育工作戲稱為“一壺燒不開的水”。我校位于山區農村,留守兒童多,隔代監護現象普遍,在德育實踐中5+2=0的現象非常多,學生在校五天我們在努力加熱,周末回家就散熱了,德育這壺水就燒不開了。對于學生的習慣養成和品行培養,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了,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同步,所以家校合作共育才是德育成敗的關鍵。為此,我校在家校合作共育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每年成立一屆家長委員會;班級每學期定期召開一次家長會;每年利用校園藝術節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每學期評選“書香家庭”“書香父母”活動;每月開展“大家訪”活動;在重要節日里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利用“知子花”平臺開展家長培訓等等,做了很多的嘗試,效果非常明顯。
德育是責任,是關愛,是細節,是期待,更是養成,我校以習慣養成為抓手,以書為媒介,以閱讀寫作為紐帶,以活動為平臺,以展示、評價、表彰為推手,大力推動新教育實驗,努力完善德育體系,提升學校內涵,提高辦學質量,努力完成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使命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