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共享理念提出以來,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及信息化技術全面的支撐下,企業層面的財務共享平臺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企業財務部門工作職能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高職財務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簡要概述財務共享建設及影響的基礎上,明確了高職財務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同時分析了教學活動開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并結合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為相關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進而促進高職財務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財務共享 高職 財務人才培養


引 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不斷變革的時代背景下,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角色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財務共享模式的構建和發展,在財務管理方面起著技術性的支撐作用,這也使得高職財務專業逐步成為培養財務人才的中堅力量。因此,高職財務教學活動必須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要求,依托財務共享運行機制進行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以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服務意識、綜合能力強的財務人才,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財務共享建設及影響分析

1.財務共享概念

在我國財務共享模式最初是用于財務部門在人員、技術及流程等方面的整合,以推動組織運行體系的標準化和精簡化。其發展之初由于受到技術因素的限制一直較為滯后。近些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財務共享模式在諸多大中型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逐漸進入小型企業。從實際應用角度而言,財務共享是結合企業財務管理運行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傳輸模式,將會計信息、業務信息、預算管理與業績平臺等納入統一平臺,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的基礎上,實現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融合,進而為企業決策和經營管理提供精準依據的新型財務運行模式。

2.財務共享建設現狀及運行趨勢

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財務共享模式運行具有業財融合、功能多元化、服務自動化、崗位復合化、系統集成化等特征。近些年來,我國各種性質的大中型企業都不斷地加大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的力度。就整體而言,財務共享平臺運行不斷朝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發展。廣度發展是指搭建財務共享平臺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建設規模不受企業性質影響,也不受企業經營規模限制,并且在未來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深度發展的追求使企業財務共享平臺運行中的新型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除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較為熱門的技術外,還包括光學字符識別OCR、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實用技術,這有效提升了財務共享平臺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率,促使財務共享平臺職能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3.財務共享機制下企業財務組織架構變革

財務共享機制下企業財務運營模式發生相應的變革,這使得組織架構也隨之發生相對應的變化,企業財務部門被細化為決策財務人員、財務共享中心人員和業務財務人員。因此,財務教學工作依據組織結構的變革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根據人才培養方向,對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重心進行了改革,在要求學生掌握基礎財務知識的同時,更加側重于不同崗位工作能力的現實要求進行培養。但由于高職財務教學傳統理念的影響,多數財務專業教學改革還不夠深入,沒有形成完善的能力培訓體系,這造成人才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學生在進入職業崗位后,還需要企業層面進行全方位的培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力資源浪費。

財務共享背景下高職財務人才培養的新型要求

1.財務人員結構劃分標準發生變化

在傳統企業財務部門運行模式中,財務人員主要分為會計和出納兩個工作崗位,他們負責對應的財務收支核算和資金管理工作,財務部門工作效能難以充分發揮出來。而在財務共享運行機制下,財務部門工作內涵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決策財務人員依據財務數據分析,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精準依據,并能夠從財務角度分析決策方案的合理性。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良好的全局觀念,能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財務分析和預測能力、業務規劃和執行能力及價值管理能力和戰略管理能力等。財務共享中心人員則應具備較強的財務專業知識、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及豐富的財務、稅法、金融知識等。業務財務人員要具備扎實的財務知識基礎、良好的數據分析和問題處理能力等。崗位結構標準的變化,要求各個崗位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統一協調,能為彼此之間的工作開展提供應有的輔助。

2.財務人員綜合技能要求更加復雜

財務共享背景下,財務部門工作職能出現較為明顯的延伸,各個崗位工作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財務專業理論基礎,還要具備高水平的崗位交互能力。崗位的細化并不是只要求財務人員僅掌握對應部門的財務技能,還要適應財務共享服務功能綜合化和服務一體化的要求,在相互協作過程中發揮財務部門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對于高職財務教學活動而言,必須要適應行業運行模式轉變要求,強化對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不同崗位的職責要求,明確財務崗位協作運行新型特征,積極促進服務效能的提升。

3.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培養更加重要

財務人員職業素養培養是高職財務教學原本就需要注重的一個要點,但是在多數的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尤其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不夠重視,學生缺乏應有的創新精神,造成高職人才培養無法滿足新時期財務共享機制轉變的現實需求。要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運行模式轉變的良好對接,就需要高職院校深度轉變傳統學生培養理念,深層次革新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模式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這樣才能夠實現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為財務行業創新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財務共享背景下高職財務教學面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發生轉變

在財務共享模式推廣力度不斷加大、覆蓋范圍不斷擴展的背景下,財務部門在企業運營中所起到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對于高職院校財務專業教學而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也應當隨之發生轉變。在教學體系中,不僅要強化對學生專業理論方面的培養,還要全方位做好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做好對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還要強化對學生人文底蘊和素質教育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要做好對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還要革新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的模式,全方位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水平。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轉變,需要高職院校財務教學模式、教學體系隨之進行對應革新,需要完成教育理念深層次的轉變,這樣才能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適應行業要求的創新型財務人才。

2.課程體系設置發生轉變

在財務共享背景下,財務教學體系轉變需要適應國家在職業教育改革方面的實施要求,構建完善的“1+X”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學生在完成學歷教育的基礎上,取得更多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單純依靠傳統的課程體系或者依靠學生自主性學習,是難以完成對應的技能學習要求的,受制于師資力量和硬件條件的限制,部分學校無法全方位地提供對應的技能教學課程。因此,如何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導向要求,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整合優化,以滿足學生層次性學習要求及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要求,是當前高職教學改革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同時,財務共享運行模式的轉變,還需要確保課程體系內部的系統性、協調性,以減少重復性的內容,從而更好地提升整體財務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實訓課程內容發生轉變

實訓教學是高職教學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高職財務教學傳統體系中,實訓課程內容組織占比較低、與崗位工作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不僅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不足,還會使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要點產生認知方面的偏差。在財務共享模式深入推行的背景之下,傳統的實訓課程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要求了,因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對實訓課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依托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實訓條件支撐。但是財務共享平臺建設需要學校層面在資金和人力方面的大量投入,需要與企業之間構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就多數高職院校財務專業教學而言,這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實訓課程內容缺乏硬件及環境支持,造成學生實踐訓練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4.教學模式創新要求不斷提升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實現形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在高職院校財務教學體系中,主要是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由于教學內容的重心局限于理論層面,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且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不足,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不高,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對財務人才綜合素養的要求。部分專業課程教師雖然嘗試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模式、項目或案例教學模式,或者嘗試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依然難以實現,學生參與積極性仍然不高,依然是在教師的驅動下進行學習的,這使得教學模式改革成效難以進一步得到提升,沒有能夠推動教學體系的深層次改革。

5.師資隊伍建設要求不斷提升

高職財務教學要實現在財務共享背景下的深層次改革,還需要學校層面不斷加大師資方面的投入力度。財務共享運行模式的轉變,也對教師教學理念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沖擊,需要他們在思想層面完成對應的轉變。同時,要實現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平臺和實訓室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但是在當下的教學體系運行中,這些方面的建設都比較滯后,使得對應的教學活動開展不夠深入,教師只能夠利用現有條件進行教學,這造成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不足,學生興趣缺失,無法滿足新時期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人才培養的要求。

財務共享背景下高職財務教學改革措施

1.構建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在財務共享已經成為企業財務運行體系轉變基本趨勢的背景下,高職財務教學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也應當隨之進行轉變和細化,這樣才能夠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為企業培養更多適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創新型財務人才。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包括:一是專業財務人員的細化,依托近些年學生就業流向,對市場需求尤其是本地企業做好深入調研工作,把握企業層面財務共享平臺建設動向,將財務崗位需求細化為決策財務人員、大數據財務人員、信息化財務人員、業務財務人員等多個組成部分,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技能培養。二是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專業建設,強化專業教學之間的聯系,合理推進專業群建設,為實現綜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奠定良好基礎,更好地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三是要構建完善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強化對學生人文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發展觀,強化對學生素質成長內驅力的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四是要明確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優化學生對行業發展的認知,進而使其明確個人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學生與企業同步發展。

2.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依據財務共享機制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構,在高職財務教學體系改革中,必須要強化對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視力度。課程體系優化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一是積極適應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培養要求,適當增加公共基礎課程中人文素質課程、科學素養課程的比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結合財務共享平臺運行崗位要求,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對于財務專業學生數量較少的高職院校,可以由學院或系辦公室協調溝通,將企業財務共享平臺運行中對應的培訓資料作為教學內容。對于財務專業學生規模較大的高職院校,則可以由學院層面統一組織,強化與同類院校及企業層面的合作及校本教材編寫方面的投入,構建與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實現教學模式的整體優化。三是強化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將學生專業技能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正確看待財務管理工作,明確職業道德與個人素養在從業過程中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適應財務共享平臺運行要求。

3.完善財務共享實訓室建設

財務共享實訓室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重要基礎,由于財務管理工作涉及企業核心機密和發展戰略,使得企業對校企合作平臺建設重視程度不足,學生難以獲得實踐機會。財務共享實訓室建設則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與高職院校其他專業或創新創業項目結合,打造滿足財務專業教學要求、適應學生學習要求的模擬共享平臺。在共享平臺運行中,基于項目教學模式組建財務工作小組,分別模擬企業運行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不同崗位。在實際運行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行業數據調整,為平臺運行創設多種形式的運行環境,要求學生創新性地結合財務共享平臺進行學習,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通過財務共享實訓室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培養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從而為企業培養更多優質的財務人才。

4.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職財務教學改革的深化,必然是以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為前提的。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僅能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缺陷,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財務共享平臺建設在信息化應用方面的優勢,強化學生在課堂預習、課堂討論等環節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項目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模式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不同財務理論的內涵,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小組討論等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向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引導,同時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及表達空間,能夠讓學生在問題討論與分析過程中創新思維,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依賴教師完成學習任務。多元化地保障學生主體地位,還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知識吸收率、轉化率,進而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

5.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投入力度

對于高職院校管理層而言,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是確保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的重要保障。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應當適應雙師型隊伍建設要求,吸引具有實踐經驗的企業財務高層到學校任職,與企業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鼓勵教師到合作企業擔任財務部門副職。同時在創新創業項目運行中,引導部分教師以合作的形式幫助創業企業做好財務管理優化工作,鼓勵學生團隊參與創業企業管理工作,從財務日常管理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為創業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實現創業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學校層面還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大在財務共享平臺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改善財務共享實訓室不足的現狀,為全面提升財務教學改革成效奠定良好基礎。

結 語

高等人才培養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國財務專業高等人才培養體系不斷變革的時代背景下,高職財務教學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更加艱巨。作為專業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中的作用更加顯著。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把握財務共享模式發展趨勢,加強與企業層面的聯系及對接,深入分析平臺建設帶來的人才需求變革要求,從課程建設、教學模式改革、實訓平臺建設、學習主體地位轉換等方面入手,更加深入地做好教學改革,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校的財務教學質量,為新型財務人才培養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玉環.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會計,2021(2):185-186.

[2]趙永霞.產教深度融合下“財務共享”會計教學模式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19):223-224.

[3]孟靖皎.關于“1+X”財務共享證書在會計專業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20,32(3):46-49.

[4]曹偉萍.財務共享中心背景下的高職會計教育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190+192.

[5]彭珊,肖仁忠.基于財務共享的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A高職院校為例[J].智庫時代,2019(S1):46-47.

[6]石帆.基于互聯網、人工智能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9,13(8)119.

[7]王翌.從財務共享角度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2):22-23.

[8]焦媛媛,宋冬冬.財務共享中心背景下的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1):193-194.

(劉璇: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會計教研室)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