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漢濱區晏壩小學教師張珊珊:弦歌不輟照芳華 初心如磐向未來
發布時間:2022-07-08 09:15:03 來源:漢濱區晏壩鎮中心校
她,沒有萬丈光芒,但始終溫暖有光;她,沒有擎天巨力,但始終充滿力量;她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為著理想和信念,執著與堅守。她,就是安康市漢濱區晏壩小學優秀青年教師張珊珊。
芳華待灼春華秋實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有“春華”才有“秋實”。一轉眼,張老師從事教學工作已十年有余,她從一名代理教師到如今一名骨干教師,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一位人民教師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十余年如一日,至今她依然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熱愛,這是因為當一名好教師,是她內心的摯愛,是一生的追求。張老師最喜歡學校的生活,那些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孩子,就像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有感人的故事,也都有美好的夢想。她說,不論別人賜予教師多么美好、多么莊嚴的字眼,在她心中最好的教師就是“永遠別把自己當老師,而是把自己當作學生最親密的朋友。”
以愛為底色,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當她來到晏壩小學的第一年,承擔四年級的教學任務,來到班里的第一天,她就發現了兩個特殊的孩子。一個是連自己姓名都不會寫的孩子,由于大腦發育遲緩,雖然四年級了,但是智力卻還不及一年級的孩子。于是張老師扶著他的手一遍又一遍教他寫自己的名字,但他極其地不情愿,也不喜歡學習,后來她發現他很熱愛勞動,便慢慢表揚鼓勵他,給他自信,孩子的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還會經常主動幫助老師和同學;另一個是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在學校里從來不和任何人說話,也不參加集體活動,于是她想盡辦法去引導他,讓同學多去幫助他,和他一起交流,但這些都無濟于事。于是,張老師主動報名學習《心理學》,了解心理咨詢常識,通過專業的理論知識幫助這些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順利地通過了考試,取得了心理咨詢的資質,幫助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改變。看著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張老師說:“看到孩子們的變化,給家庭帶來的幸福,我真正體會了教育的意義,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后來,家長們紛紛對她表示感激,那一刻,她得到了職業的認同感和應有的尊重,也真切感受到人民教師的意義所在,這些淳樸的愛將是張老師前行的無限動能。
以愛育愛心向未來
兩年多的相處,她盡可能的讓孩子們過上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她利用課余時間給他們講故事,使他們愛上閱讀;開展感恩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并且通過元旦聯歡會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孩子們感受不一樣的六一兒童節,她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由于班里的留守兒童較多,這些孩子是有老人來照顧的,而即便父母偶爾回家探望,也是忙于農活,匆匆忙忙就離開了,不懂得和孩子談心交流,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張老師眼睜睜地看著有些孩子因缺乏關注,行為習慣變差,自信心缺乏,急在心理,愁上眉頭。她想,作為一名教師、一名班級管理者,不僅要對孩子傳道、授業、解惑,同時也是學生心靈的引導者、呵護者,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心靈走向健康,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她深思熟慮后,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家長會,讓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共話成長,使家長和孩子打開心結,這是一次心與心的溝通。她希望,留守的孩子能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孤獨,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她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十年奉獻給了她愛的教育事業,這是青春最美的贊歌,也將繼續用愛心傾注于下一個十年。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時間飛逝,光陰流轉之間,她也不斷面對新的挑戰,都說要給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在教學的同時,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才能帶給孩子源源不斷的水。她是幾十個孩子的大家長,也是對教學精益求精的數學老師,同時負責學校教務工作,她的工作平凡而瑣碎,每天教室-宿辦、宿辦-教室這樣兩點一線無限循環;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實,面對挑戰,她也從不退縮,把每一項挑戰當作是提醒和激勵,她注重自身能力與素養的提高,2018年她在漢濱區賽教中榮獲一等獎,2019年也順利獲得了漢濱區教學能手稱號,積極參與市級課題《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應用研究》順利結題,論文《巧設“問題串”走向有思維的數學課堂》榮獲二等獎,論文《給學生一個“有形”數學-淺談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解題中的應用》 獲校本研修成果二等獎,2021年微課《分段計費》獲得區級一等獎,市級二等獎,作業案例成果《讓作業回歸教育之本——小學作業批閱與實施管理辦法》獲得漢濱區案例成果征集一等獎,并于同年獲得漢濱區“師德標兵”稱號,這一個個獎項和榮譽,她堅信是她不斷提升自己的體現,更是她與孩子們共同進退的一個見證。2022年,她加入“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吳仁平工作站”,將與一群有夢想的同仁并肩前行,筑夢未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珊珊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懷揣著美麗的教學夢想,踏上了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旅,一路走來,雖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十年來的辛勤耕耘,十年來的默默守望,她更加喜愛教師這一平凡而又充實的職業,她堅信,只要堅守,牢記“四有”標準,就一定能在三尺講臺上綻放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