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至關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源泉,讓孩子受益終生。不良或欠缺的家庭教育或多或少會影響孩子的幸福指數。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也應該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在父母的陪伴中實現的,沒有陪伴,家庭教育就無從談起。

可能有父母說,他工作忙,他在外地打工,他沒文化,等等。誠然,為了家庭發(fā)展,為了讓家人的生活更有質量,不可能所有父母都賦閑在家只顧完成家庭教育。這些客觀存在的困難會讓家庭教育大打折扣,這些父母心里也是極度痛苦的。我要強調的是,父母要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陪伴孩子。只要父母肯在孩子的教育上操心,總能找到恰當的策略和途徑。

陪伴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優(yōu)缺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我家孩子兩歲半就和妻子一起在縣城生活、學習,我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工作,只有周末才能陪伴她。長期以來我對女兒的脾氣、性格、興趣、特長等并不了解,所以經常和女兒鬧矛盾,女兒也不聽我的話,不親近我。每次鬧矛盾后,我都是簡單粗暴地處理,但并不能真正地讓她心服口服。而妻子處理矛盾的方式就和我截然不同。她每次都能耐心地和女兒交談,讓女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接受改正意見。

很長時間,女兒都無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上三年級時,我借鑒魏書生的做法引導她寫了一份“生氣病說明書”,從發(fā)病時間、主要癥狀、治療方法和療程等方面矯正學習態(tài)度。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有愛生氣的毛病。比如不想背書、不想寫作業(yè)時,小朋友給我提建議時,滿足不了自己的心意時,我都會生氣。通過認真反思,我覺得生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沒有遠大理想;2.懶惰;3.不耐煩;4.自私;5.不謙虛,不向優(yōu)秀的人看齊。從現在開始,我決心改掉自己的毛病:1.樹立遠大目標;2.制訂學習計劃,按時完成學習任務;3.做事有耐心,一件一件地做,一點一點地做;4.經常提醒自己大方一點;5.做事不驕傲,向謙虛的人學習,以譚樂妍(班上同學)為榜樣;6.經常以微笑對人,友好、不生氣;7.請爸爸媽媽監(jiān)督自己。我用一學期的時間改掉以上毛病。”

現在看來,這份“說明書”對她還是有幫助的。

陪伴有助于父母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與孩子一起成長。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這讓我很著急。三年級暑假,我特意全程陪伴她讀書、學習,我們一起制訂了學習計劃,內容包括每天讀書、完成假期作業(yè)、練字、做口算題卡等。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女兒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并不差。優(yōu)點:書寫工整(比我當年強多了);拼音學得扎實;識字量大;對英語興趣濃;乘除法比較熟練。缺點:加減法還不熟練;沒有閱讀方法;急躁。于是我有針對性地對她進行訓練:買了一本口算題卡強化加減法,指導她怎樣做課外閱讀題,怎樣讀書。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以上幾項不足均有明顯進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了給孩子帶好頭,我以身作則,改掉自己睡懶覺、耍手機、急躁等缺點。同時,我陪女兒讀書,與她交流,不知不覺自己也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這就是《學記》中所謂的“學學半”吧。

陪伴有利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銜接,為孩子創(chuàng)造優(yōu)質的成長環(huán)境。很多家長因忙生意、打牌、聊天、跳廣場舞、趕飯局等從而耽誤了陪伴孩子,所以不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而抱怨家庭作業(yè)多、孩子成績差、老師煩,等等。我更多的是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是否盡到了做父母的義務,是否替孩子設身處地地想了。我見過很多孩子在學校里5天養(yǎng)成的好習慣在周末2天就被吞噬了(5<2)。這種情況,怎么能實現家校共育?怎么能給孩子一個優(yōu)質的成長環(huán)境?

陪伴不是包辦。“素質教育”不但適用于學校教育,同樣也適用于家庭教育。什么是素質教育?李鎮(zhèn)西說:“素質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全面而主動發(fā)展的教育。”家庭教育亦如此。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將未實現的愿望強加于孩子,否則只能讓孩子壓力山大。女兒小時候愛跳舞和畫畫。5歲時,我們在少兒體校給她報過一個中國舞興趣班。但是跳了幾次她就不想去了,主要原因是羞澀,她不好意思在陌生老師和小朋友面前大方地跳。我們鼓勵了幾次都無效,只好放棄。7歲時,她又想學跳舞了,妻子給她報了拉丁舞,結果她興趣很濃,一直跳到“畢業(yè)”。在這期間她說又想學畫畫,我們就給她報了素描班。后來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學習期間,她多次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文藝類活動并拿過獎狀。這樣挺好,孩子有興趣,學得就輕松,成長就幸福。

孩子自主發(fā)展,父母當好參謀就行。“雙減”政策落地前社會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假期實踐活動比比皆是,很多家長盲目跟風,沒有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女兒對游泳有興趣,于是四年級暑假我們就叫她學游泳,不過還沒學會,第二年繼續(xù)學。學會游泳后,我們想讓女兒學跆拳道和音樂,但當時還看不出女兒對這兩方面有興趣,只好把這想法擱在心中,以后再說吧。一直到六年級畢業(yè)了,因為暑假長,又沒有假期作業(yè),或許她感到太無聊了吧,突然要求學跆拳道,于是又學了兩期,勇氣和自信增長了不少,也更加陽光了。

與孩子做朋友,平等對話。陶行知說:“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謂“會變小孩子”,就是父母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孩子的心靈——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體驗,用孩子的興趣去發(fā)展愛好。這樣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樂趣無窮,與孩子打交道,父母“不知老之將至”。五年級時,老師布置了一篇觀察日記。我和女兒就地取材做了一個物理實驗——光的分解。實驗比較成功,女兒興趣特濃,問了我很多問題,我一一解答,并說,有太陽時,用陽光做效果會更好。沒想到,女兒一直記在心上,盼望什么時候有個晴天,可惜那學期雨天太多,好不容易才等到一個艷陽天,她迫不及待地又做了一遍。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條件時,或者為了糾正孩子某方面的不足,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和平臺讓孩子去實踐、去鍛煉,不要怕失敗,不要怕麻煩,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一般都能達到預期目標。妻子一直對女兒的朗讀背誦抓得緊、抓得嚴。這不,2019年學校開展迎國慶愛國主題教育活動,她有幸參加了班上的朗誦比賽,雖未得獎,但她能獲得這次鍛煉的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突然獲得某個機會時,父母要及時當好參謀,民主協(xié)商,陪伴孩子把握機會、珍惜機會,健康成長。以前女兒因為膽小、靦腆,幾乎沒有當過班干部,僅當過一次小組長,我們也沒當回事,更談不上什么指導,結果很快被“免職”了。女兒心里很是難過。后來,女兒表現還不錯,新班主任迅速注意到了她,就讓她當起了紅領巾督察員。妻子及時和她交流,經常指導,運動會期間因“愛崗敬業(yè)”還受到班主任的表揚,女兒可高興了。其實職務不分大小,盡職盡責是關鍵。萬丈高樓平地起,再大的“官”也是從小“吏”開始的。

實踐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陪伴比不陪伴更好,有計劃的家庭教育比放任自流更好。“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欲造偉大之國民,必自家庭教育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業(yè)。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