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教育部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主要領域之一,小學數學課程在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應立足“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際,對標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1年征求意見稿)》為指導,進一步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小學數學育人質量。

一、樹立新理念——以科學的評價引領高質量發展

《方案》的研制出臺,重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引導聚焦教育教學質量,以全面客觀的監測數據支撐教育決策。

總結反思以往的課程改革可以發現,雖然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而且也得到了教師的認同,但由于新的教育評價體系建設相對遲滯,致使“舊評價”與“新理念”之間存在著一定脫節甚至沖突。

為了打破這一現實困境,《方案》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針為指引,著力構建全面覆蓋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的監測指標體系,通過科學監測學生各學科領域的發展水平及核心素養,系統挖掘影響學生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精準服務教育質量提升。

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認真學習領會《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和《方案》,樹立科學的評價觀和質量觀,選準數學教育質量提升的“突破口”,聚焦數學教育質量提升的“發力點”,久久為功,善作善成,通過切實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實現小學數學育人質量的提升。

二、落實新課標——以學業質量標準指導數學教學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1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標準》)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數學課程育人的功能出發,圍繞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一步完善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內容結構。

《標準》有兩項最突出的改革創新:一是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表現;二是強化了數學學業質量的指導。

《標準》指出,數學學業質量是“學生完成相應學段數學課程學習任務后,在數學核心素養方面應該達到的水平及其表現”。

數學學業質量標準能夠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數學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它不但是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及評價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方案》在對小學數學進行監測時,將主要依據《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展開。所以,在推進新修訂課標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以新的課程理念和評價理念為指導,加強對數學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與評價的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三、實現新發展——以“基于課程標準”教學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生學習結果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評價、組織教學內容、實施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改進教學等一系列設計和實施教學的過程。

在特定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對學習的評價應該具有目標的一致性。為此,應著力構建教學目標引領下的“備—教—學—評”這一有機、聯動、結構化的實施體系,促進課程目標的達成。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依據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一體化地考慮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而教,明確教學應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點,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學會學習。

總之,數學教育工作者要以質量監測為導向,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質量觀,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從而保證數學育人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