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質量相關影響因素監測的政策基礎和設計框架
作者:衣新發
發布時間:2022-07-06 11:09: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主持人語: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文件要求,更好地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的框架下,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義務教育質量提升,我們特推出此專題研究。
本刊欄目主持人 衣新發
對義務教育質量的精準監測是實現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環節。質量監測的核心目的是質量提升。在監測工作推進中,義務教育質量相關影響因素的科學評價既是整體質量監測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督導的有力抓手,更是義務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核心基礎。因此,構建框架合理、科學有效的義務教育質量影響因素測評工具格外重要。
一、影響因素監測的政策基礎
(一)《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中的影響因素評價
《指南》指出,要堅持以評促建。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強化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有效發揮引導、診斷、改進、激勵功能,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該評價目標,需要設計科學、有效的影響因素監測工具。《指南》明確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三個層面:縣域、學校、學生,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各有側重、相互銜接、內在統一,構成了完整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指南》強調,學生的發展評價主要是圍繞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方面展開,共包括九個學科領域,這突出了鮮明的學科素養導向,也代表了衡量義務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
針對義務教育質量的影響因素的監測也是從縣域、學校和學生層面展開的,《指南》中強調的第一方面是縣域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包括價值導向、組織領導、教學條件、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這一層次是學生發展成長的“大環境”;對學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第二個方面的因素是學校辦學質量,這方面監測主要包括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管理等,該層次是學生發展成長的“小環境”;第三方面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學生自身的家庭資源、親子關系、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課業負擔等角度展開,這一層次是學生發展成長的“微環境”。
(二)《標準》中的影響因素評價
義務教育階段新授課為9522個總課時,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師素養的全面提升是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標準》中,“學業質量”為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基于學科的測評工具研制奠定了基礎,而“課程實施”則為影響因素測評工具的研發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指南。
各學科“課程實施”一般有五個部分。“教學建議”專題為設計教師教學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工具提供了框架,主要包括教師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對學科課程育人價值的整體把握、對整體學科內容的理解與設計、教師利用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構建的學習情境,以及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實施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情況;“評價建議”為設計過程性評價(課堂教學評價、作業評價和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工具提供了參考;“教材編寫建議”為設計教材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工具提供了借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為課程資源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工具開發提供了目標導向、資源類型、開發機制和育人應用方面的框架參考;“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專題則為研制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工具提供了必要維度,主要包括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教學實踐與教研水平、信息素養、校本教研狀況、區域教研與典型經驗總結狀況、研修一體化水平、培訓內容設計和模式選擇。
(三)《意見》中的影響因素評價
研讀《意見》,會清晰地看到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測評非常必要:一是課堂教學質量,包括黨的全面領導貫徹情況、部門職責落實情況、家庭教育水平、考核督導水平和教育生態水平等;二是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包括:教育教學能力、教師資源配置、教師的權益和待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三是關鍵領域的改革成效,包括:課程教材建設、招生考試制度設計、質量評價監測體系設計、教研水平、學校生機活力和義務教育整體投入;四是教育組織領導水平,包括:教學方式、教學管理、作業考試輔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
二、影響因素監測的設計框架
(一)國家監測中已有的影響因素評估框架
結合已完成的國家監測工作,以語文、數學和科學三學科為例,初步梳理其影響因素評估框架。(詳細版掃碼即看)
1.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影響因素評估,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共從五個方面設計了評估框架。
2.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影響因素評估,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共從兩個方面設計了評估框架,用于監測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和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狀況。
3.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影響因素評估,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共從五個方面設計了評估框架:學生科學學習興趣與習慣、學校科學教育教學狀況、科學教師培訓狀況、科學教師教研狀況、疫情期間科學課程教育教學開展狀況。
(二)面向未來的影響因素監測框架
通過上述總結,可以看出國家義務教育監測為影響因素測查工具的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尤其在影響學生素養發展的“小環境”(學校教育教學因素)和“微環境”(自身學習心理因素)方面分別設計了科學的監測框架,同時,影響因素的測查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學科的針對性,為教育質量的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面向未來的學生發展影響因素監測,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強設計和研發:
1.進一步深化學生學習心理影響因素測評內容的研制
影響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學科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思維方法、情緒情感、性格特質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為進一步深化學習心理方面影響因素測評內容的研發提供基礎。
2.進一步拓展學校學科教育教學影響因素測評內容的研制
學校組織氣氛、管理模式、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教師的理念、教育教學勝任力、教師專業能力、教學創新能力和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的情況和評價模式等,都可以實現科學的評測,進而進一步拓展學校影響因素的有效監測。
3.拓展目前尚未納入的測評內容
未來有必要以《方案》《指南》和《標準》等政策文件為依據,從教育教學發展規律出發,系統設計影響因素測評框架。可以從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學生等角度全面構建影響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單位: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