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欄目主持人 王彬武

2020年,陜西省啟動“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組織省級骨干教師與縣域中小學教師結成學習共同體,發揮教學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對一線教師進行實實在在的幫扶,也讓骨干教師在幫扶中得到成長。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基本建立了共同體的運作機制和工作方式,逐步探索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模式。

■ 一、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變革的條件

“學習共同體”是近20年來興起的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目的是克服近代以來學校教育脫離社會生活,人的學習變成被動的、劃一的、個人主義方式學習的弊端,恢復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合作意義。學習共同體在課堂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成長方式變革方面都會產生積極作用。2020年,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在教師培訓方式上對“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進行了升級,設立“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項目,目的是發揮“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在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薄弱地區學校教師快速成長。

中小學骨干教師能夠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支撐。經過10年的培養,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的規模已相當可觀,省級骨干近萬名,市級骨干2萬余名,縣級骨干三萬余名,這批教師已經在全省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通過有效的方式,把骨干教師組織起來,發揮對廣大教師的示范引領,這是骨干體系建設的初衷。

中小學骨干教師應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支撐。進入骨干體系的教師,既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培養的結果。每一位骨干教師的成長都經歷了心血和汗水的付出,都有自己的成長故事,都有追求、困惑、反思和收獲,他們的心路歷程就是寶貴的資源。骨干教師獲得此稱號,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有義務為青年教師的成長貢獻自己的智慧。進入學習共同體,就有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和載體,也有了中小學骨干教師引領成為一線教師成長的需要。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城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形成的原因復雜,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方式、信息資源都會影響鄉村教育的發展,但是關鍵在教師的整體水平。并不是鄉村教師不追求專業成長,而是缺乏提升所需要的交流環境,他們遇到的困惑和迷茫沒有得到很好的引領,就會失去問題意識,缺乏反思能力,喪失自我革新的意識。能有骨干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中手把手地指導,并能借助現代通信手段建立固定的聯系,隨時隨地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成長就會自然發生。

“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和現實需要中應運而生的。

■ 二、學習共同體如何助力教師的專業成長

“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由省教科院和各市教育局組織,形式各有不同。省教科院把共同體的運行與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結合,由實踐導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幫扶對象組成共同體,明確以教學能力提升為主線,把幫扶對象的提升既作為實踐導師的責任,也作為培養對象要完成的任務,通過三年的幫扶最終要有課題研究的成果,還要有幫扶對象得到發展的標志性成果??梢愿爬椤叭齻€主體,兩個目標,共同考核”。指導者、幫扶者和被幫扶者三位一體,最終都得到了成長和發展。通過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施,實現了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大變革。

成長質量的變革。由于教師職業明顯的實踐性、反思性和成長性,中小學教師真正的專業化是從進入工作崗位以后開始的,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形式除了課堂教學實踐,主要通過校本研修和專業培訓。校本研修容易受到環境的封閉性和文化的同質化制約,很難跳出低層次循環的境地。專業培訓也存在工學矛盾和針對性差的問題,即使培訓邀請名師教學,也往往是知道誰在培訓,培訓了什么,卻不知道被培訓者發生了什么。對教師來說,也經常是講得激動,聽得心動,落實不動。學習共同體的模式,是對培訓和送教形式的發展。學習共同體中,被幫扶教師直接與省級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建立緊密聯系,聚焦被幫扶者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并且以共同體的成果產出為導向,經過三年共同歷練,教師成長的質量是其他培訓不能比擬的。

成長效率的變革。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制訂了嚴密的實施方案,首先對被幫扶教師的問診活動,不僅了解教師的個人困惑、期望目標,還要了解他所在學校的教學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探尋教師的教學問題是個體原因所致還是環境原因所致。然后針對幫扶教師完成“定制化”幫扶方案,通過集中的同課異構、日常的遠程交流解決問題。在幫扶過程中,還要針對教學問題提出一項課題,把完成課題研究作為鞏固成長質量的方式。作為學習共同體,三個主體直面具體問題,共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梢哉f,聚焦教學,基于診斷,目標明確,成果有效,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成長的效率。

成長動力的變革。人的認知由環境決定,不同環境遇到不同問題,不同環境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的態度。被幫扶的教師不是自身能力不足,往往是受大環境影響,習慣于把完成教學任務作為最基本的要求,對教學管理中的問題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缺乏超越性。名師的成長必然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歷練,他不僅是教學能力技能的提升,也不單是方法的改進,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和熱愛教育的深厚情懷。組建學習共同體,讓被幫扶教師不僅學習理念、經驗、技能,更能夠近距離感受一個優秀教師成長所必需的精神品質,解決一線教師安于現狀的認知,激發超越現實、突破自我的動力。

■ 三、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實踐價值

教育現代化,呼喚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要統籌城鄉一體化。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破解時代發展提出的教育問題,需要人的現代化,關鍵是教師隊伍的現代化?!俺青l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探索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

建立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統籌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一種探索。城鄉教育存在差別是我們的基本國情,這是歷史發展決定的。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2016年,國家對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進行了部署,提出的主要目標是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這個目標都是把解決基本條件作為任務的核心。而教育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特別是教師的現代化,在城鄉二元對立的思想影響下,人們會把鄉村教育作為城市教育的對立面,認為鄉村教育必然是保守的落后的,是處于劣勢的,即使鄉村教師能夠堅守鄉村教育,有情懷、有追求,依然擺脫不了后進者的心態。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我們也采取交流輪崗制度,解決人的問題,但是交流到鄉村的教師總有一種心理優越感,和本土的教師處于不對等的地位,有時甚至挫傷了本土教師的積極性。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把實踐導師、幫扶者和被幫扶者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設計目標、制定規劃、統一考核,解決了幫扶者與被幫扶者相互疏離的問題,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如果有數以萬計的共同體,這對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作用將是不言而喻的。

建立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是研究基礎教育新時代課題的一種探索。今天,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育處在一個發生深刻變革的轉型期,時代為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變革的問題,“雙減”政策帶來學習方式和教學改革的要求,新課程實施帶來課堂教學轉型的問題,“五育”并舉帶來成長方式變革的問題,是學校和教師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學校,面對這些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作出不同的選擇。對學習共同體的成員來講,來自不同的成長環境,面對共同的問題會有哪些不同的理解,會產生什么樣的思想碰撞,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教師不再局限于自我的環境去理解教育改革的時代課題,會讓每一個人從更深層次、更廣視野認識這些問題,通過課題驅動,完成時代的教育答卷。

建立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才支撐的一種探索。中小學教師骨干體系建設的一個目標是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教師,教育家型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能力強、教研水平高、教學技能熟練的合格“教書匠”,更要具有創新性、實踐性、系統性的教育觀念,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包括對教育發展趨勢的理解,對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解,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解。“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事實上促進了被幫扶教師和幫扶教師兩個群體的成長。青年教師在和名師名家的學習中,激發了追求卓越的熱情和動力,不斷提升自我。作為幫扶者的省級教學能手培養對象,以及作為指導者的省級教學名師、特級教師,如果不參與這項活動,也不影響他們享受自己的榮譽,但是進入共同體,自己也被打開了。他們在幫扶中會發現教育的落差,有了改變現狀的責任感,也在共同體中了解到薄弱學校的教學情況,了解到制約教師成長的關鍵所在,了解到自己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遇到的教學問題,這些于無形中開闊了他們思考教育問題的廣度,能從更加深刻更加廣闊的視角認識教育問題,教學名師也在共同體中得到成長。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的行動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必然起到人才支撐作用。

“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還處在起步階段,行動的推進形式也不局限于一種,根據不同的條件可以探索更可行更有效的形式。如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廣泛開展在線研討,解決工學矛盾問題;與課程綜合化教學理念相適應,探索開展項目化學習,解決學科割裂與融合應用不足問題等。如果這一行動能夠在更廣泛的區域和更深層次得到實踐與探索,必將對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起到積極助推作用。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廳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