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科醫生之路
作者:郭發剛
發布時間:2022-07-05 10:55: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發改社會〔2010〕1198號)精神,西安醫學院2010年開始招收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全科醫學方向),至今培養了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畢業生約900余人。畢業生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造就不平凡的成就,不忘初心,使命在肩,做好基層百姓健康的守護人,郭發剛就是其中一位。
我叫郭發剛,陜西省首屆農村訂單定向全科醫生。我選擇的這條路,它時而泥濘坎坷,時而通達寬闊,身邊有同行者,身后有赴約人。
重信守諾青春無悔
2010年高考,懷著對訂單定向全科醫生的好奇,我踏進了西安醫學院,開啟了為期五年的醫學生生涯。憑借在大學的收獲和榮獲的獎項,我本可以在城市三甲醫院找到高薪工作,但父親告誡我:“現在基層最需要全科醫生,你應該到基層衛生院去工作,用實際行動恪守一名定向醫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承諾?!备赣H的話讓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年輕人應有的擔當,于是我拒絕了高薪工作的誘惑,頂住朋友善意的勸說,自覺遵守協議回到距家300多公里的留壩縣。不過受縣里重視,我在縣醫院做起了全科醫生。
按照醫院的規定,剛開始的半年是安排我在全院科室輪轉。第一個科室是內二科,主要診治呼吸和兒科、消化系統疾病,病人沒有那么多,工作內容也不是那么緊張,不到一個月我已經差不多跑遍了縣城的每個街巷,也漸漸安心地朝外科醫生發展。
入職沒多久,2015年10月,省上的一個通知打破了原來的一切計劃。通知要求我必須參加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我又收拾行囊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住院醫師規培之旅。
規培以后,我按照自己在留壩縣醫院的定位開始注重自己的外科能力訓練,每天晚上主動找外科特別是骨科的老師,去值班,爭取上手的機會。堅持了快3個月,我可以獨立完成簡單的肌腱吻合、骨折內固定取出、手外傷的清創縫合等手術操作。正在我憧憬學成之后回到縣醫院外科工作的前景時,縣里傳來消息,定向生必須去鄉鎮工作,這對當時的我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面對變化,我沒有消沉,而是調整心態,用“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來鼓勵自己。我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規培三年可以獨自處理所有在培期間見到的疾病,輪轉到每個科室都爭取自己獨立管理病人。那時,最累的是在呼吸危重癥科,監護室里一共就16張病床,我自己便管了10個病人。在這里,我學會了深靜脈置管、支氣管鏡吸痰、呼吸機的使用、搶救病人的所有處置操作。
全科醫生的責任與使命
當規培結束后回到我服務的留壩縣玉皇廟鎮工作時,我才發現自己的工作環境和規培完全不同。這個鎮子與外界交互的公共交通只有一趟6:50發車途經縣城發往漢中市的班車。除了我們這所有10名職工的鄉鎮衛生院,鎮上連個藥店也沒有。
我們這個衛生院沒有專門的輔助檢查科室,常年在門診一線的只有我、另一位老中醫全科醫生、1名藥房管理員和1名護士。我們4個人要承擔起接診、查體、檢查、開處方等所有的診療流程。醫院可用的醫療設備只有一臺破舊的心電圖機和血糖儀。
剛開始我特別不習慣,內心總是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在沒有輔助檢查的情況下誤診漏診。那時我和患者說的最多的便是“你需要去縣醫院做個檢查”。有一天,我接診了一位70多歲以“咳嗽、咳痰、氣短,伴發熱7天”為主訴就診的老年女性患者,簡單問診后,查體發現體溫38.5℃,雙下肺明顯濕鳴音。這是嚴重的肺部感染,理應去縣醫院住院治療,但是她說自己家里養有牲畜無法脫身去住院,再三請求我給她治療,我怕耽誤了她的病情便沒有答應。過了兩天她又來了,狀態比之前還差。另一位老醫生接診后,給與了抗感染治療。詢問得知,上次就診當天她和兒子通了電話,兒子因為工作忙要過幾天才能回來,所以她又在家熬了兩天,實在難受了便來就診。下午輸液結束后,從外地趕回來的兒子接她回了家。第二天,村醫群傳來她于前一晚在家中病逝的噩耗。
如果那天我知道她的難處,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嘗試性地為她進行治療,或許她就可以等到兒子帶她去縣醫院治療,就不會……那一晚,我問自己,我們全科醫生在基層的職責是什么?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我認識到,農村年老體弱者行動不便,到衛生院就診要走幾小時,致使他們有病基本是拖,嚴重了才來衛生院就診。有些老人因為病情嚴重,不得不去上級醫院就診,卻為了不拖累兒女可能會選擇放棄。因此全科醫生成了老人被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更好醫學治療時的最后一線希望。我不能讓他們斷了這種希望,而要讓他們的希望成為可能。
于是我便嘗試著用自己規培所學的臨床技術,開始在衛生院里沒有相關設備的情況下嘗試著予以治療。一種、兩種……慢慢地在自己的摸索下,都起到了良好效果,有效緩解了數位老人的病痛。
同時我在閑暇之余還自學超聲,以便給老百姓診療更多的疾??;學會在山路中開救護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服務。漸漸地,我明白更方便地解決病人的問題比最好的治療方案更重要。
解除病痛的初心不曾改變
來衛生院看病的患者時常對我說成品藥太貴了,看個感冒得花好幾十塊錢,他們有點兒難以承受。我在向老大夫學習配包包藥后,也搭配出了一包經濟實惠的感冒藥:酚氨咖敏片+西咪替丁片+維生素C片,在癥狀重時,再加點抗組胺藥物,有細菌感染跡象的再加抗生素。這樣下來三天的藥費才幾塊錢。在其他疾病治療中,我也在藥品方案里選擇最經濟的那一種。
2019年,衛生院門診人次較2018年增長50%、醫療業務收入翻一番的情況下,患者次均費用并未明顯上漲,依然保持在100元以內。同時,患者在我院就診后,醫療花費較往年明顯降低。患有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的貧困戶梁某,2018年縣醫院住院5次,在我的精心治療下,2019年僅住院2次,醫療總花費從2018年的2.5萬降低到2019年的1.2萬,報銷后自付的更少,還為其節省了看病所帶來的子女誤工費、交通費等隱性花費近5000元。
玉皇廟鎮衛生院醫療業務能力的提升使得患者對醫院越發信任。2019年患者的就診量較上一年度增加近50%,實現了門診病人從1萬人次到1.5萬人次的飛躍。慢性病患者就診數量較2018年增長了近1倍。同時非危重病及手術疾病轉出就診的患者降低近50%。因為業務的提升,上級給醫院配備了DR、心電圖、血液分析儀、超聲診斷儀、心電監護等許多新設備。
2020年10月,我被縣衛健局破格提拔為留壩縣最大鄉鎮衛生院江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從技術到管理,剛踏上新工作崗位的我,內心有些許的忐忑、焦慮。好在有玉皇廟鎮老領導以及老院長指導,加上自己在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五年間習得的管理體驗,很快進入了角色。醫院想快速發展就需要培養人才,我便調整人員安排,在脫貧攻堅最忙的時間,抽掉5人送出去學習。同時改造升級網絡、病房、檢驗等硬件條件來改善患者就醫環境,通過改革績效方案、組建工會等措施改善職工獲得感。不到一年,醫院的面貌煥然一新,職工對工作有了積極性及獲得感,群眾就醫有了更多的滿意。我順利完成了從一名基層衛生骨干向基層衛生院掌門人的轉變。
在基層服務的這些年中,我先后在留壩縣縣醫院、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玉皇廟鎮中心衛生院、石門子村衛生室、江口鎮中心衛生院等醫療機構學習工作過。在這五個單位中,我先后擔任了縣醫院醫生、三甲醫院住培醫生、鄉鎮全科醫生、村醫、醫務科主任、衛生院院長等職責。但環境再變,身份再換,為人民服務、解除病痛的初心和使命不會改變。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留壩縣江口鎮衛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