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自我素質持續提升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作者:李安桂
發布時間:2022-07-05 09:19: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我國高等教育已全面進入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的提質新時代。隨著高校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要面向新時代、新階段、新起點,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教師的素質決定了大學之“大”,要讓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知識傳授和獲取方式、教與學的關系都發生了變化,對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扎根學科前沿,實現教師自我成長
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要掌握專業學科的“豐度”——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潭水;還要有“廣度”——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教學生涯的第一個十年,是一名教師從開始工作到逐漸成熟,成長為優秀教師的第一個臺階。隨著時代發展進步,新技術不斷涌現,只有緊跟專業學科前沿,真正領會專業學科精髓,才能蓄積“一桶水”直至“一潭水”;知識常換常新,不斷更迭,才能“困知勉行”,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大量閱讀國內外專業學科教材,學習規范標準、手冊及學術文獻,并反復琢磨,才能結合教材寫出優秀的教案講義;主動虛心向前輩或同行學習,積極參與重大科研課題,才能迅速提升自己解決工程疑難問題和提煉科學問題的能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過程,也是一名教師自我成長、持續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的至關重要階段。
二、注重言傳身教,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教師甘于奉獻、治學嚴謹、勇于創新、富有探索精神,對學生而言就是一種言傳身教。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本科教學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耙詣撛熘逃囵B創造之人才”,應多帶領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科研夏令營、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等,通過這些活動讓本科生懂專業、知世界,在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拓寬視野,增強綜合創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加強研究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是研究生教育的著力點。教師要主動把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實踐中需要解決的短板和弱項作為自己科學研究的“主戰場”?;诠こ虒嵺`需求,解決技術難題,歸納、提升其背后的共性科學問題,將相關科研成果及時融入教學內容中。工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研究方向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決工程實踐中的瓶頸性問題,并建立“國家需求導向、科學思維培植、工程實踐應用”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
三、堅持知行合一,踐行立德樹人使命
新時代背景下,更要注重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融入創新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建立高質量的課程思政體系。教師應把課程思政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把價值引領、情感交流、社會問題關切等融入課程實施過程,以實現課程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知識價值的內在統一。要完善課堂教學設計,結合自身專業、課程特點提出行之有效的課程思政、科研思政育人方式,促進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通。通過社會實踐案例,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深厚堅定的家國情懷、創新專注的工匠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觀,使其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國家認同,具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愛國情懷,能從自在走向自為。
作為琢玉成器的教師,要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的覺悟,增強時不我待、不足而后勇、“為往圣繼絕學”的使命感?!爸鳎瑒t行之愈篤?!苯處煈宰约旱某绺咦非?、深厚學識,去熏陶和影響學生,讓大學成為教師傳播知識、學生聆聽教誨的殿堂,以培養出更多“知而有識、學而善用”的新時代國家棟梁。
(作者系“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