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道,12時36分,“天和核心艙”兩側太陽翼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西北工業大學竇滿峰團隊歷時20余年研制的“天和核心艙”太陽翼及抬升機構驅動電機,在此次任務中完成了核心艙兩側太陽翼的托舉和展開關鍵動作,為空間站能源供給奠定了基礎。該團隊為“天和核心艙”共提供了6臺關鍵部件驅動電機,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強,設計、工藝、材料、器件完全自主可控,是國內少有的高校直接提供的航天產品。此前,團隊研制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風云系列衛星、高分五號衛星等航天工程中。

該團隊帶頭人竇滿峰深耕航空航天稀土永磁電機領域,在航空電機及驅動系統方面有著30多年的研發經驗,帶領團隊先后承擔和參加國家科技攻關項目4項,“973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6項。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5個重大專項中的科研任務并取得顯著成果。除航空航天領域以外,他們還開辟無人系統關鍵部組件研究新方向,承擔機器人關鍵部組件及機器人國家級創新項目2項,為我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團隊研究成果榮獲多項國家級及省級獎項,為國家大型任務,如平流層飛艇、載人空間站、運20、風云系列衛星等提供了諸多特種電機。先后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項,立部級三等功1次,發表論文100余篇(SCI一區20余篇)。

“赤道周長的線多一米能不能鉆過一頭牛?”“看電線粗細長短能判斷出城市居住人口的數量嗎?”……團隊帶頭人竇滿峰常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科學問題,讓他們體會到科研的樂趣。他激勵學生“年輕人就是早上七點鐘的太陽,充滿蓬勃與朝氣,什么事情都要敢于去做”,團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求學科研的路上敢于想象,實現自我價值與集體榮譽的雙贏。

他們以國家重大項目需求為牽引,積極與國內外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平臺建設。以重大項目、科研獎項為基礎提升本專業在全國同行中的影響力;以學術影響力提高本專業在同行專家中的影響,為專業隊伍建設、青年教師培養筑基布勢,吸引國外優秀青年教師回國。目前,團隊累計培養碩士生60余名,博士生10余名,指導發表論文10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項,培養出大量優秀畢業生。

該團隊致力于推動航空航天、機器人驅動傳動等相關領域稀土永磁電機性能優化發展,促進提高高性能標準的稀土永磁電機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變化,推動社會生產及經濟發展。促進電機工程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電機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團隊今后將繼續依托西北工業大學航空航天研究特色,穩扎穩打緊跟時代,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奮力拼搏,追求卓越,為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和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再立新功。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