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硬科技業態 賦能創新街區發展
作者:李 艷
發布時間:2022-07-04 10:14: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講話精神,科技部火炬中心計劃在全國已認定的創新城市中,選擇科技創新基礎好、歷史悠久的老城區,打造若干個國家級硬科技“雙創”示范街區,發揮大學的引擎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原創力的企業,建立以大學為依托的創新創業密集區,依靠創新力量支撐區域以及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2020年11月23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一行實地調研了西安碑林環大學硬科技“雙創”示范街區(以下簡稱“示范街區”),充分肯定了街區的建設成效和規劃思路,并對街區的空間規劃和示范街區應具備的五大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開啟了硬科技“雙創”示范街區建設的新篇章。
示范街區的總體目標是:集中發展“從0到1”的原創產業,形成全市創新創業最密集的區域,建設硬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區、新經濟高速發展引領區、大西安城市品質典范區,打造最具影響力的老城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硬科技示范街區。
它發揮“基礎科學—應用研究—產業技術—成果轉化”完整創新鏈條優勢,構建“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產業體系,培育硬科技新業態,提升創新街區創新能級,包括研發設計、平臺構建、成果轉化、“雙創”生態等方向的突破,構建技術創新中心、設立概念驗證中心、發展新型研發機構、搭建檢驗檢測平臺等成果轉化新方式,補齊先進制造業規模不大、投資不足、布局不優、集群化程度不高、創新能力不強、融合發展不深等短板。
西北工業大學與西安市、碑林區共同編制《碑林環大學硬科技雙創示范街區建設規劃(2021-2025)》,實施“大學+”“智能+”“數據+”“國際化”和“微改造”五大發展戰略;組建示范街區建設專班,西工大主管副校長何國強擔任主要負責人;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街區建設發展;籌措建設資金,打造示范街區重點建設項目,推動創新成果轉化。
街區建設方面,依托西工大優勢學科背景,圍繞航空航天領域在先進制造業部署創新鏈。西工大在空天工業設計,空天地海大數據應用,空天復合新材料開發,基于通信、導航、遙感的衛星應用,航天器研制等空天領域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在CAD、工業設計、仿真軟件、工業互聯網、3D打印、虛擬制造、材料檢測等方向為先進制造業打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一是統籌空天動力領域優勢資源和創新力量,堅持協同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空天動力領域創新高地,建成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空天動力實驗室。二是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方式,實施空天、先進制造特色創新平臺建設,在創新街區形成2個領域3個創新平臺的格局。三是持續推進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新服務,在街區布局建設空天動力新材料儀器設備共享中心、宇航動力先進實驗支撐服務平臺、智能制造仿真環境實訓等3個共性技術服務平臺。
此外,充分發揮大學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大力推動硬科技成果轉化。示范街區發揮圍繞空天與先進制造深入挖掘硬科技資源,形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技術典型的成果轉化產品,開展以成果轉化為特色的硬科技創業。從西工大科技園走出的代表性企業已逐漸成為行業的主力軍,在增材制造領域,走出國內第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國內領先的金屬3D打印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鉑力特公司,成為全球第五大增材制造服務商;在航空航天新材料領域,華秦科技與西工大合作成立高溫隱身材料工程技術中心,是國內第一個中高溫隱身材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平臺;在健康智能領域,中航創世機器人公司首創廣泛用于人體外骨骼、外骨骼訓練與康復的服務機器人。正在推進以智能制造生產管控系統項目、空天主板抗干擾電子系統、綜合電子系統“三化”設計平臺等6個項目為代表的硬科技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實現“碑林研發+碑林轉化”協同發展。
示范街區立足全鏈條、高賦能,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硬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持續推進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中科院光機所、六三一所等科研院所周邊環境提升,淘汰落后業態,騰出物理空間,打造新的硬科技產業空間載體。建成由2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孵化器、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2個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示范園區、1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為引領的多層次創業載體,孵化空間面積106.65萬平方米。目前,正在著力推進“創新創業立體聯動服務綜合體”建設,圍繞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全鏈條、多層次孵化載體,吸引一批創新創業團隊與企業,打造碑林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區,推動創新創業帶動就業。
截至目前,示范街區已與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六三一所、西北工業大學等建立常態化成果轉化工作聯系機制,持續摸底科研人員創業意向,推動科研人員創業、新型研發機構設立和成果轉化。自2013年起,示范街區從城市規劃與校區規劃協同、大學科技園載體建設、創業輔導與服務體系建設、教師和學生創業資助扶持、環西工大周邊環境治理等方面全力支持西工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形成有機融合的校地工作體系,區政府服務西工大成果就地轉化的“直通車”工作體系,有效解決了師生創業、成果轉化的難題。
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位于碑林環大學硬科技“雙創”示范街區的核心位置。它在示范街區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示范的作用。構建“實驗室-工程中心-產業公司”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工程化、成熟化和市場化,貫通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技術集成,再到產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技術鏈路,形成了以“創新機制、融通鏈路、技術引領、軍民融合”為特征的科技成果轉化的“西工大”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上交所,新聞媒體等各界的認可和關注。
近3年來,以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核心建設的“光德智慧谷”,累計孵化企業138家,硬科技領域占比83%。西工大120余項專利技術作價5.71億元,組建了17家高新技術企業,涉及航空、航天、航海、新材料、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網絡安全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營業收入20余億元,企業市場估值超300億元。最具典型的是,教師黃衛東團隊創建的鉑力特已成為國際增材制造領域領軍企業,商用裝備打破國際壟斷,登陸科創板成為國內高校第一股,綜合實力躍居全球前3,成為全國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重大示范。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