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高考實行“3+1+2”模式
作者:孔祥娜 胡晉瑜
發布時間:2022-06-27 16:12:15 來源:新聞中心
6月27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公布并介紹6月22日省政府印發的《陜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標志著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全面啟動。
據悉,《實施方案》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三個部分。明確了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從2022年全面啟動,2025年整體實施,回答了“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招”等關鍵問題。《實施方案》打破了傳統的文理科“固定組合”考試模式,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改變了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錄取學生的模式,向“兩依據、一參考”招生錄取模式轉變,突破了單一高考錄取途徑,向“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轉變。《實施方案》改革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
一是明確考試類型和依據。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以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也是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之一;選擇性考試成績是高校錄取參加統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據。
二是明確考試對象和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均須參加合格性考試,高中階段教育其他學校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參加合格性考試。合格性考試科目包括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設定的14門科目。選擇性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6門科目。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志向、優勢和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歷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選1門科目,在其余4門科目中再選2門科目參加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方可參加其對應科目的選擇性考試。
三是明確考試組織和成績。合格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合格性考試科目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呈現。選擇性考試每年組織1次,時間安排在統一高考科目結束后進行,成績當年有效。
完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實施方案》對進一步規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明確要求,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普通高中學校依托電子化平臺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記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
一是明確統一高考科目。我省實行“3+1+2”模式,“3”即統一高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1”和“2”為選擇性考試科目,其中“1”指從物理和歷史科目中選擇1門首選科目,“2”指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再選科目。
二是明確考生總成績。考生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3門統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擇性考試中首選科目(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再選科目按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三是明確招生錄取方式。自2025年起,除提前批次外,分本、專科兩個批次錄取。普通高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投檔,采用“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愿錄取。
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
將高等職業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明確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學校畢業生、具有高中同等學力社會人員的評價錄取方式,完善從初中畢業生中招收五年制中高職銜接的培養模式,構建中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
會上,相關負責人就《實施方案》答記者問:
陜西廣播電視臺:我們注意到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采取的是“3+1+2”模式,請問,將歷史或物理科目作為首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作為再選科目的的整體考量是什么?為什么首選科目采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再選科目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院長辛華:謝謝這位記者,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剛才這位記者朋友問的兩個問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改革內容中特別關鍵的問題,既涉及考試科目選擇,又涉及考試成績構成。在這里我分兩個問題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是在高校人才培養中,歷史和物理學科分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性學科,將歷史和物理作為首選科目之一,體現了對基礎性學科和人才培養的重視,既有利于高校相關專業對學生的培養,也更加符合國家選才的目標導向。 二是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后,相比現行的文理分科兩種科目組合來講,提供多達12種科目組合供考生選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學其所好、考其所長、報其所愿的原則,賦予了考生更多的選擇權,符合改革的初衷,也體現了改革后制度的優越性。
我再繼續回答第二個問題。一方面我省《實施方案》確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投檔。因此,選擇物理(或歷史)的考生將使用同一物理(或歷史)試卷、考試群體相同,成績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個科目中自主選擇2個科目,由于不同學科的難易程度不盡相同,選考人數有所不同,同一原始分數在不同學科中反映出考生的排位也不相同,因此各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直接相加。若將不同學科的原始分簡單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既不公平也不科學。這就需要運用科學的賦分辦法,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一定的規則進行轉換賦分,以等級分呈現,也就是要把原始分計算的“絕對分”轉換為按等級排名計算的“相對分”,既保持考生每個考試科目的原始分排名順序不變,又能較好地解決不同選考科目之間成績可比性和可加性的問題,不僅保障了考生權益,也有利于高校招生錄取。
中國報道雜志:高考綜合改革關系萬千家庭利益,請問,陜西省作為全國第五批啟動改革的8個省(區)之一,在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方面都做了哪些準備?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黨中央直接領導和推動的一項重大改革,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高考改革進行了頂層設計、全面規劃,我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
一是總體部署,分步實施。按照分步實施、高職先行的原則,2015年,我省出臺了《陜西省普通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近年來,我省每年通過高職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學生數量達到6萬余人,高職分類考試招生已經成為我省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2016年,省政府印發了《陜西省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我省各級各類教育的考試招生制度進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出了總體要求。 二是深入調研,穩妥推進。2017、2018年,省教育廳先后派出專家團隊到先行改革省份進行調研,形成了《陜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初稿。2019年,根據教育部《關于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的通知》精神,考慮我省省情,按照“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的原則,包括我省在內的16個省份提出了暫緩改革申請,得到了教育部批準。三是強化領導,統籌改革。2020年底,我省再次啟動改革工作。2021年,成立了以趙一德省長為組長的高考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并設立了專班,全力推動高考綜合改革。我省先后出臺了《陜西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圍繞高考綜合改革的配套文件,同時開展了基礎條件配套保障工作,組織了省、市、縣、校四級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培訓,規范了高考加分政策,完善了隨遷子女在陜參加高考實施細則,合并了本科二、三批次,為有力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四是精研細磨,全面啟動。2021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工作專班再次組織專家赴江蘇、福建等先行省份考察學習,吸納借鑒先行省份經驗,深入我省各市、縣(區)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廣泛深入調研。開展60余次專家、學者、學生、家長等座談會和征求意見會,廣泛征求意見,對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進行50余次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我省《實施方案》。2021年5月,經省政府同意,向教育部報送了《陜西省教育廳關于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自評情況的報告》,申請我省2022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5年整體實施。2021年12月,教育部對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進行了調研指導,對我省在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尤其是對我省整體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基礎條件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我省準備充分、措施有力、工作扎實,具備了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條件。2022年,我省《實施方案》先后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育部備案后,于2022年6月22日由省政府印發執行。
西部網:我們注意到陜西省在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請問它們的區別是什么?
趙昶葆:我省的《實施方案》明確,自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起,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以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也是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之一;選擇性考試是高校錄取參加統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據。它們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考試目的不同。合格性考試目的是檢查高中學生是否達到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學業要求;選擇性考試目的則是在合格性考試對應科目合格的基礎上,凸顯不同高中生在學業修習上的學科特長。二是考試科目不同。合格性考試覆蓋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14門學習科目。選擇性考試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物理或歷史中選擇1門,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學科中選擇2門,共計3門科目組成選擇性考試科目。三是考試內容不同。合格性考試內容為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要求,選擇性考試內容除了必修內容還有選擇性必修內容的綜合要求。四是成績呈現不同。合格性考試科目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呈現。選擇性考試科目中的物理、歷史2門科目成績以原始分呈現,思想政治、地理、生物學、化學等4門科目成績以原始成績轉換的等級分呈現。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當年有效。五是考試時間不同。普通高中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學生參加合格性考試時間分別安排在每學年第二學期末,高三第一學期末安排音樂、美術科目的考試,第二學期期中安排體育與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試;選擇性考試時間安排在統一高考科目考試后進行。共有這五方面的不同,這個問題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
中國教育報: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中明確,我省采取“院校專業組”方式實行平行志愿錄取。請問什么是“院校專業組”,其與現行的志愿填報模式有什么不同,優勢是什么?
辛華:從2025年起,我省高考將采取“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方式,繼續實行平行志愿模式投檔錄取。什么是“院校專業組”,顧名思義就是一所院校將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作為一個組,同一組內各專業對考生的選考科目要求相同,每個專業組是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每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供考生填報志愿時進行選擇。與現行志愿填報模式相比,“院校專業組”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保障了考生選擇權。“院校專業組”模式中考生可填報的志愿數量將比現在大幅增加,志愿的選擇范圍和覆蓋度更高,考生意愿將得到充分滿足。二是提高了志愿精準度。院校專業組內的專業,選科一致、類別相近、要求相同。考生根據學科特長和專業興趣,選擇更加精準。調劑錄取在專業組內進行,被調劑到不愿就讀專業的情況減少,志愿尤其是選擇專業的滿意度將顯著提升。三是更好地兼顧院校和專業。“院校專業組”模式可以讓考生不必在“選學校”還是“選專業”之間進行取舍,在滿足考生院校意愿的同時,還能較好滿足考生專業意愿。 以上簡要介紹了高考綜合改革后,我省志愿設置和投檔錄取制度設計的基本考慮。后續將根據改革進程,適時公布有關具體實施辦法,并為考生和家長提供更加明確指導和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