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是學生增強專業學習能力、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理應納入鋼琴演奏課程之中,通過融合教學活動,協同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素養和美育水平。文章簡要分析了鋼琴演奏提升美育的重要價值,探討了美育對于增強鋼琴演奏教學質量的意義,據此提出了鋼琴演奏與高校美育創新融合策略,以期深化對鋼琴演奏和美育工作創新融合可行性的認識,進一步拓展鋼琴演奏課的美育價值。

[關鍵詞]鋼琴演奏 高校美育 創新融合


擁有良好的審美素養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與高質量生活的重要條件。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并召開了全國學校美育工作會議,提出要重視和加強學校美育,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主題,聚焦“教會、勤練、常賽”,更新觀念、改善條件、凝聚力量,努力取得學校美育工作新突破。高校要想提高美育質量,不僅要加強公共藝術教育,還要將其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鋼琴演奏推動高校美育發展的價值

1.鋼琴演奏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

鋼琴作品擁有單純而豐富的音色,有時似咆哮的大海,撼人心魄,有時似清涼的暗夜,有聲若無聲,給人以溫潤柔和之感。鋼琴演奏教學會率先培養學生欣賞、品味鋼琴音色、旋律的審美能力,使其能夠準確把握鋼琴作品的音色韻味與旋律美感,提高個人的聲樂審美素養,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鋼琴演奏來表達美、傳播美。而欣賞美、感知美、認知美也是高校美育工作的基本任務,鋼琴演奏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也正是在開展美育工作。從這個角度來說,鋼琴演奏是開展美育的重要手段,發揮著重要的美育價值。

2.鋼琴演奏強化學生的情感審美能力

鋼琴演奏作為一項大眾化的聲樂藝術,任何一個作品都是基于情感表達的需要而創作出來的,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內涵,音樂家希望通過鋼琴演奏來表達情感、觸發聽眾的情感體驗,甚至是共鳴。鋼琴演奏教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解讀、感受、表達鋼琴作品情感內涵的能力,如孫以強先生創作的鋼琴曲《春舞》,該曲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新疆維吾爾族群眾采摘葡萄時興高采烈、歡快愉悅的情景,充滿了生氣和活力。學生只有準確認知并秉持此情感,才能提高《春舞》的訓練效率和演奏質量。鋼琴演奏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情感審美能力,而這也恰恰是高校美育的重要任務:使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能夠帶著審美、贊譽或者是憐憫、同情的心理來感受周圍的人和事,并能進行真誠、質樸的交流,以展現個人良好的美德素養。

3.鋼琴演奏增強學生的行為審美能力

鋼琴演奏教學還圍繞技巧訓練、作品演奏衍生出大量關聯知識,如對于作者生平事跡、行為特征、價值觀念的介紹,這些是增強學生作品解讀能力不可或缺的內容。比如被稱為“神童”的鋼琴家劉詩昆,他曾歷經磨難、生活艱難,但卻一直保持著對于鋼琴藝術的濃厚興趣與執著追求。他于1996年回到祖國,發展鋼琴教育事業,被稱為是“藝術企業家”。學生可以從劉詩昆的經歷中感受到其堅忍不拔的性格、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其拳拳愛國之心與殷殷報國之志,能由此產生強烈的行為美的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確定人生目標、堅定人生追求。這一過程也符合高校美育所追求的“行為美”的人才培養目標,凸顯了鋼琴演奏教學推動美育發展的價值。

美育對提升鋼琴演奏教學質量的意義

1.美育增強學生的性格修養,為演奏教學奠定基礎

鋼琴演奏具有鮮明技巧性特征,但絕非是簡單的技巧處理與表現,否則鋼琴演奏便成為一項炫技行為,失去了應有的音色表現與情感表達功能。真正的鋼琴演奏應當是學生真實地表達作品,即通過音符由內到外、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順暢的情感表達效果,給人以真實性、親和力、共鳴的體驗。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體悟鋼琴作品的情思和內涵。在鋼琴演奏課中開展美育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具備判別是非、審視美丑的能力,從而形成健康的性格,進而再影響學生的外在行為,使其催生正向的情感認知與表達能力。美育可培養學生健康的性格,為其帶來良好的情感認知與表達能力,從根本上為學生參與鋼琴演奏教學奠定了基礎,以免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情感認知不深刻、不準確,以及由此形成的鋼琴演奏流于炫技、蒼白無力的問題。

2.美育強化學生的品味素養,為演奏教學提供條件

鋼琴演奏是體悟美和表現美的行為,但前提是學生首先必須具備審美認識,具有評價、感覺、鑒賞、享受美的意識,甚至要具備審美經驗和能力,這樣才能準確洞察優秀鋼琴作品中美的音色與旋律,以及美的思想與情感,繼而通過演奏來表達自己的審美體悟。學生的這種審美意識、經驗和能力既有賴于其家庭環境與個人經歷,更需要學校專業的美育活動去培養。在鋼琴演奏課中開展美育工作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興趣愛好與學習需求,確定針對性的美育內容,引入合適的美育素材,展開全面、深入的美育工作,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學生具備這樣的意識、能力和經驗后,就可以將其帶入鋼琴作品的審美認知與演奏表達之中,從而提高自身的鋼琴演奏訓練效率與表演質量。美育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3.美育培育學生的智慧涵養,為演奏教學提供支持

2019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鋼琴演奏課程中開展美育工作還發揮著培育學生智慧涵養的作用,一是美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解讀、認知與表達意識,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擁有良好審美修養與藝術靈感的人,可以創新性地進行學習和生活;二是美育能夠培養學生“撥云見日”的能力,使其能從紛繁復雜的表象之中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質,體驗內在的審美要素與價值;三是美育可以增加學生工作、生活、生命方面的體驗,還可以培養其堅忍不拔的品質、豐富的情感內涵、中庸包容的修養、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從而更好地面對各方面挑戰。美育啟迪學生的智慧,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認知、解讀、品味與表達能力,可以強化學生對于優秀鋼琴作品的解讀、訓練與演奏素質,為鋼琴演奏教學提供了有效支持。

鋼琴演奏與高校美育創新融合策略

1.鋼琴演奏課安排專門的審美教育內容

鋼琴教師必須具備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將美育視為鋼琴演奏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安排專門的審美教育方面的內容。鋼琴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從市場經濟、互聯網環境下當前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物質主義、消費主義、金錢崇拜、權力崇拜之類的問題入手,分析部分學生所表現出的不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解讀學生面臨的極端性格、負面情緒、不良思想與情感等。一方面,可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具有廣泛影響的社會事件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獲得感;另一方面則可以從鋼琴欣賞、訓練與演奏角度一針見血地提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鋼琴教師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同情心、憐憫心、慈悲心、惻隱心教育為主體內容,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性格與性情,擁有良好的心理與情感,為鋼琴演奏教學奠定基礎。

2.鋼琴作品解讀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

聲樂審美能力是學生提高鋼琴作品分析與演奏質量的基本條件,是學生提升審美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鋼琴演奏教學與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結合點。鋼琴教師可以從“作品解讀”角度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一是深入分析鋼琴作品的創作動機與情感主題,深挖每一樂段乃至于每一樂句的情感內涵,引導學生感受、體悟、品味鋼琴作品的情感,使其成為一個情感豐富、飽滿的人;二是引導學生認真感受鋼琴作品的音色和節奏,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式品味作品營造的虛擬情境,讓學生在聆聽或演奏鋼琴作品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審美體驗。鋼琴作品解讀既培養了學生內在的情感審美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生外在的聽覺審美能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審美素養。

3.通過鋼琴藝術家分析導向學生的行為審美

鋼琴演奏教學還發揮著行為審美教育的作用,對于鋼琴藝術家的分析則是實現這一教學價值的關鍵所在。鋼琴教師分析鋼琴藝術家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于鋼琴創作背景、動機與訴求的認識,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體悟鋼琴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情感。鋼琴教師可以從分析鋼琴藝術家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行為審美素養,包括部分鋼琴藝術家在艱難曲折的生活經歷中對于鋼琴演奏藝術持之以恒的追求;部分鋼琴藝術家面對不良行為、丑惡現象所表現出的理性認知與嚴格的自律行為;部分鋼琴藝術家為了創作優秀鋼琴作品而吃苦耐勞、不懈奮斗的精神,以及有的鋼琴藝術家在鋼琴作品創作、演奏、教育中所表現出的強烈的熱愛民族、熱愛政黨、熱愛國家的精神。鋼琴教師可以將鋼琴藝術家的有關分析引申到對學生的行為審美教育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情感理念、價值訴求。

4.以美育支撐鋼琴演奏訓練與表演活動

鋼琴演奏教學與美育工作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美育活動,但絕不能出現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問題。鋼琴教師在演奏教學中開展美育活動,需要借助美育行為來支撐鋼琴演奏訓練與表演活動,由此才能順利地實現鋼琴演奏教學和美育工作的雙重目標。鋼琴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于個人審美認知、能力和經驗,獨立自主地解讀鋼琴藝術家的人生經歷、作品背景與創作動機,深入分析鋼琴作品背后的主題、思想與情感,研究鋼琴作品的音色和旋律,并通過個人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審美感受和經歷,來感受鋼琴演奏過程中的情感表達,并想象鋼琴演奏過程中所營造出的虛擬情境,進而再全身心地投入到鋼琴演奏之中,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學生具備了利用審美認知、能力和經驗來進行鋼琴演奏的訓練與表演活動時,便具備了獨立演奏的條件,實現了鋼琴演奏教學的目標。

結 語

鋼琴演奏教學與美育工作是雙向互促的關系,一方面鋼琴演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的情感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行為審美能力;另一方面美育工作可以增強學生的性格修養,強化學生的品味素養,培養學生的智慧涵養,為鋼琴教學奠定基礎,提供條件和支持。這決定了鋼琴演奏教學與高校美育創新融合能夠產生互促的教學效果。鋼琴教師需要安排專門審美教育方面的內容,并通過解讀鋼琴作品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聲樂審美能力;通過分析鋼琴藝術家的境遇及精神培養學生的行為審美能力;通過美育支撐鋼琴演奏訓練與表演活動,形成鋼琴演奏教學與美育工作的創新性融合,進而提高鋼琴演奏和美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崢.高校美育理論與實踐路徑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9,12.

[2]王風雷.高校美育課程發展及演變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9,1.

[3]牛婷微.初探思政視域下美育與高校鋼琴教學的融合[J].藝術評鑒,2021(4):108-110.

[4]馬蘊哲.鋼琴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J].戲劇之家,2021(6):110-111.

[5]沈冰,張自豪.美育之于高校鋼琴教學——論新時代鋼琴教學的美育職能[J].美育,2021(5):62-65.

(郝賽賽:西安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