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
——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張 青
發布時間:2022-06-20 15:49: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學習黨史,可以引導大學生學習中華優秀文化,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堪當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培育學生樹立科學歷史觀、堅定遠大理想信念、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增長才干,探索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新路徑,推進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引 言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睂W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高職學生作為當代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效融入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并傳承光榮傳統,可以促進高職學生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意義
歷史是思政教育重要的教科書,是能夠引人深思的實踐經驗。在高職院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黨的歷史成為高職學生的必修課程,引導學生學好黨史知識,繼承黨的優良傳統,感悟奮斗歷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將黨史學習與學業課程、日常生活及未來規劃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讓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強大作用。
1.黨史學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寶庫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創造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又在不斷實踐中指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因此,學好黨的歷史,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傳承優秀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并以此來指導平時的學習工作,對新時代高職學生發揚工匠精神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要用好黨史這座知識寶庫,讓黨史學習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進而引導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發展,增強育人實效。
2.黨史學習教育是豐富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有效途徑
黨史學習教育是一次全面的黨課,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成為大學生汲取奮進力量的源泉;涌現出了五四運動領導者李大釗、正氣浩然垂青史的方志敏、“紅槍白馬”女政委趙一曼等英雄人物,筑牢了大學生的信仰之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國家的希望,在高校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普及黨的理論知識,宣傳英雄事跡,弘揚紅色精神,豐富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奮發向上,積極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3.黨史學習教育是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的生動教材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不懈奮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大學生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帶領學生重溫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歷史、鑄就的偉大精神、形成的寶貴經驗,認識黨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程上作出的偉大貢獻,感悟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和使命擔當;帶領學生重溫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歷程,把握每個時期的歷史使命,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先進性;帶領學生近距離接觸革命先輩,感悟他們的奮斗歷程和堅定信念,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愛黨之情,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黨史學習教育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高職院校,對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歷史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厚植愛黨愛國情懷、增強本領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1.有利于學生樹立科學歷史觀
科學的歷史觀是運用唯物辯證法觀察和探索人類社會歷史現象的根本觀點和方法。高校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陣地,要注重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歷史觀,用客觀的視角去看待歷史、社會、政治問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客觀講述黨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歷史,客觀評價歷史,用歷史經驗指導未來發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2.有利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乃至全體中國人民的精神之柱、力量之源。凝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需要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作為黏合劑。青年有理想,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引導當代大學生深入了解黨的光輝歷史、偉大貢獻、初心宗旨、理論成果、深厚精神和寶貴經驗,對于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筑牢堅定信念、凝聚強大力量具有推動作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政治素養,把握歷史大勢,明確奮斗目標;有助于大學生牢記基本國情,繼承優良傳統,樹立遠大理想;有助于大學生自覺艱苦奮斗,勇擔時代重任,實現自我價值。
3.有利于厚植愛黨愛國情懷
新時代青年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初心使命,深化愛黨愛國愛民之情,以奉獻祖國、奉獻人民為己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奮斗終身。新時代大學生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責任,要著力引導青年學子愛黨愛國,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百年黨史,涌現出了無數愛黨愛國的英雄人物,展現了堅定愛黨愛國的先進事跡,加強黨史學習,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深刻感悟歷史,增強愛黨愛國情懷,將個人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進程有效融合,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4.有利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
在百年的歷史洪流中涌現出了一大批進步青年,匯聚成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力量,有五四運動中的進步青年,有抗戰時期英勇獻身的青年,有在新時期砥礪前行的青年,在中國偉大革命事業中創造出了非凡業績。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青年學子健康成長成才,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因此,引導廣大青年投身到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中,領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實踐中砥礪品質、磨煉意志、提升能力、練就本領,主動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
1.與思政課相融合,用知識指導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擔當時代重任的理想覺悟,是創新思政教育的途徑。
(1)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是百年奮斗探索歷程中的寶貴成果,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品質,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講好黨史故事,挖掘英雄歷史事件,寓教育于故事中,更加生動地傳播精神文化,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2)創新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除了傳統的講授方式外,可以運用案例討論、觀看影像資料、學生自己講述等多種形式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分享、討論、對話和自身感悟等渠道,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感悟,加強黨史故事對思政教育的推進作用。
2.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用環境促進思政教育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廣泛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利用櫥窗、網站、微信、宣傳冊等育人陣地,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黨史學習教育宣傳,例如,每周推薦一篇黨史學習教育文章,開設紅色經典學習專欄等,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氛圍,普及黨史知識。
(2)組織活動,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結合重要節點,開展黨史學習主題班會、黨史知識競賽、紅色作品展覽、黨史感悟演講、黨史藝術展演、紅歌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黨史,洗禮思想,厚植愛國情懷。
(3)用專題黨課拓展教育維度。開展專題黨課,邀請黨史專家、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各黨總支書記作黨史學習專題講座,講述黨史故事、傳播紅色精神、發揚傳統文化,推進大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啟發思考。
3.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開展思政教育
社會實踐是高職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多樣的社會實踐可以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深入到社會生產中,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檢驗真理。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黨史知識、感悟紅色精神、傳承優秀文化。
(1)開展志愿活動,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鼓勵學生參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活動,如參加“十四運”、馬拉松、農高會等志愿者服務活動,一方面提升學生與人溝通和應急處理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奉獻精神,結合黨史學習成果,進一步加深領會黨史英雄人物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
(2)開展專項實踐,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結合學校勤工助學、學生勞動課、生產實習實訓等專項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責任意識、崗位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開展就業指導,鼓勵學生到國家需要的地方去。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依托“陜西省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項目”,鼓勵應屆畢業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引導畢業生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情,利用所學所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作出自身的貢獻。
(4)開展紅色教育,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利用清明等傳統節日,用好紀念館、博物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開展革命教育活動,以直觀的現場體驗來加深大學生對黨史的理解,引發思考,指導今后的學習工作。
結 語
百年黨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要運用好這個資源寶庫,應當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普及黨史知識,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校園、深入課堂、深入學生,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華社.《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小康,2021(12).
[2]宋娜.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的創新路徑[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2).
[3]蔡文成,張曉陽.新時代高校中共黨史教育教學的邏輯論析[J].高校輔導員,2020(6).
[4]王浩.新時代高職思政課獲得感內涵及主要影響因素[J].職業技術,2020,19(3).
(張青: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