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話語體系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思考
作者:王 霞
發布時間:2022-06-20 15:46: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語言、文字是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表達載體,有親和力的話語體系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因此,借助藝術話語體系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改進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簡述了藝術話語體系的發展及其具備的特性,分析了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藝術話語體系的應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高思政課時效性等方面的推動作用,總結了在藝術話語體系中推進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的幾點建議,例如,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回應、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控、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等。
[關鍵詞]藝術話語 思想政治 理論課 建設
課題與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工作目標研究”(編號:19JZD045),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地方文化藝術資源與陜西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編號:SGH21Y0255),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樂學“習”,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聲”入人心的教學探索》(編號:21BY112)。
引 言
藝術院校既有高校的普遍共性,也有其獨特個性,不僅體現在藝術院校的學生特點上,也體現在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和藝術專業的獨特要求上。因此,在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藝術話語體系,可顯著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升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感,促進對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握。另外,藝術話語體系的應用要建立在語言學的基礎和特性上,以更有效地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
藝術話語體系概述
1.藝術話語的發展
藝術話語不完全來自現實的生活實踐,其具有一定的虛構性,這種虛構的空間是現實世界所欠缺的,而藝術話語的審美維度又指向了現實世界中,為現實生活帶來了溫暖,照亮了陰影。是一種從語言、語境上升到文化的研究。巴赫金是藝術話語研究的奠基人,他認為,說話并不只是講出詞語這么簡單的事情,需要借助言語體裁,使我們的表達更加準確,能被對方理解和接受,經過后人的不斷補充與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了如今不斷創新與改進的藝術話語體系。
2.現代藝術話語體系研究的特性
(1)理論反思性和能動性。人們在現有的思想理念上接受一種新型的思想理念,是對原有思想的不斷否定和超越,同樣在藝術話語的思想史上,經過反抗之后才能擁有對藝術的另一種理解,藝術研究建立在不斷的反思與超越上,理論的反思性和能動性是藝術話語能實現從學術到思想上轉變的重要因素。
(2)話語實踐性。藝術話語研究不同于簡單的藝術研究,藝術研究重點關注形式、審美等,只停留在藝術的表面,而藝術話語研究則更加注重藝術與人類文明、歷史、社會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藝術話語的思想逐漸參與到思想政治、社會文化的實際建設中,實現藝術話語從思想作用到實踐作用的重要跨越。
(3)文化開放性。信息化背景下,任何學術研究都無法忽略語言的重要性。在文化、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下,對藝術話語的研究不僅能傳承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能擇優吸收外國優秀文化。藝術話語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文化體系的構建,也加深了不同區域和不同國家之間的精神聯系和文化聯系。因此藝術話語的開放性,將促進世界文化和文明意識從區域化到整體化的改變。
藝術話語體系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現實審視
1.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高校作為教育機構,肩負著宣傳馬克思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我國培育先進人才的歷史重任。藝術院校的學生普遍具有先進的思想觀念,勇于接受新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培育學生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的主要課程,也是宣傳與推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主要途徑。馬克思主義在大眾化的過程中,首先要被人民群眾理解和認同,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共鳴,才能發揮其指導實踐和引領發展的現實價值。因此借助藝術話語體系,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可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藝術話語體系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可將馬克思主義的理念講活講透,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用高親和度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教育學生、武裝學生,可以推進高校、社會以及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2.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藝術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提高時效性,必須充分考慮和尊重學生個性張揚、善于表現的特點以及對藝術審美的合理需求,將藝術話語體系和思政理論課進行有機結合,用學生熟悉并易于理解的方式解讀深奧、抽象的哲理,有助于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受歡迎程度,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接受認同和更深層次的解讀,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導向和德育功能。同時,藝術話語是建立在一定的觀念和思想上的,它既尊重藝術專業追求創新的特質,又以有序合理的價值規范引導藝術創作實踐,規避“為新而新”的盲目性,引領其朝著健康美好的方向發展。
3.掌握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大學時期是學生建立并完善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下,很多學生對網絡文化、思想的辨別能力較差,社會上的多種文化、主義等思潮乘虛而入。在藝術院校,一些不良文化思潮借助相對寬松的環境,很容易影響人生經歷和社會經驗并不豐富的大學生,動搖他們對傳承復興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等信念的決心,進而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構成威脅。藝術話語以語言的形式精確傳遞出其中的態度和決心,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過程與藝術話語實現有效的融合教學,把學術話語的深度和政策理論話語的硬度進行柔性和具體的處理,通過藝術話語的形式,既增強了思政課語言的堅定程度和理念深度,也更容易被大學生理解和接受。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向他們講好中國故事,堅定其文化自信和愛國精神,使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最終提升高校對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握。
在藝術話語體系中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踐思路
1.優化藝術話語表達體系,講通俗易懂的話,守牢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重要目的,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在多種文化和觀念的沖擊與影響下,守牢我國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捍衛高校意識形態的主陣地。意識形態包括政治、道德、藝術、法律等,是一種直接反映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經濟的思想體系,對高校教育事業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話語權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地位,通過藝術話語表達,創新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形式,使得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加深學生對思政課的理解和學習,緊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守牢高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藝術話語形式的目的在于雙方的有效理解與溝通。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必修的公共課,有著相對全面的理論體系和專有的知識結構,內容較為嚴謹,蘊含眾多高深哲理。而藝術話語的合理引用,使理論的表達更加淺顯易懂,可顯著增強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
2.豐富藝術話語實踐體系,回應社會現實問題,增加理論課與現實的聯系
理論性和實踐性共存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的地方,在藝術話語表達方面也要充分展現其實踐特征。在當今信息共享的時代,藝術院校大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較為豐富,藝術話語體系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要能夠貼近大學生的表達習慣,藝術話語的內容要更多體現當今時代的特點,蘊含積極正向的能量。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和熱點事件的討論,吸引大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興趣,借助藝術話語的表達方式更好地將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價值觀念傳授給學生,使其更容易學習與理解。
一方面,教育者在應用藝術話語的同時,要保證思想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和嚴謹性,以深入淺出的話語表達形式,讓學生不僅能主動去學習思政課程,更要學習正確的、深層次的思想理論,用藝術話語將難懂、深奧、抽象的哲學知識通過簡單化和日常化的方式表達出來,但絕不是隨意化,不能削弱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論性,不脫離理論本意是基礎要求。
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或思政教師要在教學課堂上和學生進行良性互動,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用易懂、有趣、準確的話語引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正理解,引導學生建立對思政課程知識與思想體系的理解,從而更加清楚明白地認識當今的社會現實。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藝術話語表達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教授給學生的理論觀點和價值觀念,促進思政理論課建設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3.創新藝術話語路徑體系,講與時俱進的話,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也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教育體系要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進,以適應時代環境,為社會和國家培育出具有先進理念和超高文化素養的高素質人才。話語最能表達這個時代的呼聲,在藝術話語體系下,講與時俱進的話,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更好地表述出話語背景和時代特征,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現代化建設。在互聯網時代下,創新藝術話語體系,總結出具有時代鮮明特色的話語,結合學生特點,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任務,不僅是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也可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代化建設,增進理論知識與現實社會的融合發展。在現階段,多種文化和思潮不斷交流、互相沖擊,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難度。國際環境和國內背景都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為避免思政課的專業理論知識脫離社會發展步伐,導致思政課程建設落后,就需要與時俱進的藝術話語體系帶動思政理論課體系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保證思政課對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有效教育和先進理念引導,以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結 語
綜上所述,藝術話語體系有著較高的研究特性和應用作用,以藝術話語的表達形式將深奧、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點轉換為學生容易理解和認同的話語,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和主動性,可顯著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同時,教育工作者也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緊跟時代前進步伐,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社會相結合,以最新的時代話語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馬忠.以話語創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深層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1):136-140.
[2]劉曉哲,高聰聰.習近平語言藝術對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轉換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19(2):61-66.
[3]趙永明.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體系的理路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5):105-108.
[4]陳志鋮,帥剛.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新理路探析[J].高教論壇,2020(4):7-10.
[5]程艷.習近平話語藝術融入思政理論課話語體系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27(1):72-75.
[6]周松林.中國特色藝術學理論話語體系建構的脈絡、定位與問題分析[J].藝術百家,2020,36(5):19-28,41.
(王霞:西安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