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韻,古詩添香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作者:段釵曼
發布時間:2022-06-10 15:58: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遺留下來的古詩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小學語文課本上都會有古詩詞的教學內容,可見古詩詞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古詩詞的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增強他們對各種情感的體會,比如親情、友情等;二是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古文中的實詞、虛詞以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還能學習古人排文遣字的路徑。
一、古詩詞教學中需要創設情境
不難發現,課本中大部分的古詩詞是寫景的,或是借美麗、壯觀的景色來抒發詩人情感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有許多古詩詞中的美麗、壯觀景象學生都沒有辦法親身體驗,這不免是一種遺憾。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創作時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由于有些學生沒去過廬山,沒能親眼看到廬山瀑布的美景,他們自然就很難想象“飛流直下三千尺”是怎樣的一種景象,也沒辦法想象“日照香爐生紫煙”是怎樣一種深幽的景色。教師在上這節課之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如搜集關于廬山美景的照片,或者在網絡上找到相關廬山美景的宣傳片,上課時播放給學生欣賞。學生雖然沒有去過,但是通過對圖片以及宣傳片的欣賞,同樣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廬山到底有多美,瀑布到底有多壯觀。這樣直觀的感受,比教師用大白話介紹要好得多。而且比起教師教授,學生更容易被真實的圖片和視頻所吸引,這樣有效集中了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
古詩詞中的唯美意境,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呈現出來。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事先利用網絡資源找出詩詞中作者所描繪的場景圖片或視頻,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再增添一些音頻效果,如此便營造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
二、古詩詞教學中需要反復誦讀
古詩詞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用詞精煉,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飽含作者無限的情感,再加上古詩詞十分押韻,因此在朗誦的時候節奏感很強。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反復進行誦讀,體會詩人創作情感的同時,學會有感情地誦讀。只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學生才能體會詩人創作時的內心世界,感受字里行間詩人遣詞造句的精妙,細細品味詩詞中的實詞、虛詞以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真切情感。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進行誦讀。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五言絕句,讀起來節奏感強,十分有韻律。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如在讀首句的時候,要讀出“好雨知時節”的那種終于下雨了的喜悅之情,而在讀第二句的時候,關鍵詞是“潛”“無聲”,因此學生在讀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他們讀出那種靜悄悄的感覺,用深沉舒緩的語調來讀。第三句要讀出一種荒蕪黑暗的感覺,而第四句“花重”則要讀出一種明艷美麗的感覺來。在反復誦讀中,學生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在反復誦讀之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背誦了。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誦讀不只是讓學生讀出來,而是要讓他們結合詩詞的分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如此才稱得上是誦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才能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三、古詩詞教學中需要介紹時代背景
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時的時代背景,這樣才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明白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很多情況下,教師著眼于教學詩詞的含義,對詩詞的背景只字不提。但是,脫離了背景的詩詞,詩人的情感就難以琢磨,詩人的行為也難以理解。
例如,在學習李白的詩之前,教師可以講述“詩仙”李白的人生經歷。在一、二年級李白詩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一些基礎常識,如李白被后人尊稱為“詩仙”,當初李白被皇帝看中入朝為官后又被貶。鑒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只需介紹這些基礎的常識即可。而面對中、高年級的學生,介紹李白人生經歷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得詳細一些,如李白為什么會被貶,他的人生究竟經歷了什么。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經歷去理解這首詩,還可以通過這些內容了解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此豐富自己的學識。
時代背景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學習古詩詞并不單單是為了讓學生去背誦和默寫,而是要通過這首古詩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詩句中字詞的巧妙運用。介紹時代背景其實就是和學生講一段歷史故事,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時代,脫離了這些時代,詩人的作品是空洞的。不了解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與經歷,學生就無法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以及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四、古詩詞教學中需要體現價值觀
人文性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也是必須要體現出來的。教師要通過古詩詞教學來傳遞正能量,讓學生的思想得到洗禮,并能夠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
在學習《長歌行》的時候,這首詩的主旨是勸誡年輕人要趁年輕努力學習,這也是這首詩的價值觀體現。教師在講這首詩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的意思,還要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感受:你讀完這首詩之后,有什么啟示?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他們從中獲得的啟示和道理,并提示學生思考的重點應該放在詩的最后一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進行思考和比較:那些年輕時候不努力的人現在怎么樣了,試想一下,等他們老了以后,會有怎樣的心境?而那些小時候就知道努力讀書的人,他們又有什么成就,對社會有什么貢獻。通過讓學生思考和比較,讓他們意識到年輕時努力讀書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不僅教的是知識,還教的是讓學生如何做人,通過古詩詞教學給學生傳遞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才是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的意義所在。古人的作品流傳至今,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價值,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把古詩詞中深藏的人文、社會等價值挖掘出來,給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積極的價值導向,這正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最終目的。
五、古詩詞教學中需要情境帶入
古詩詞的學習中,不管是對詩詞內容的記憶還是理解,都需要做到有感而發。理解了詩詞的含義,學生在記憶時會更加輕松。但是,理解詩詞的含義并不容易。傳統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詩詞的含義,但是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就會削弱,他們對于詩詞內容的感受并不深刻。而創設情境正是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能夠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對于一些古詩詞,它本身情境性較強,教師就可以通過詩詞的內容設置固定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詩人的思想內涵。通過設置課堂活動,能夠讓學生深入詩詞情境,親身參與,主動感受。
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首詩時,從詩的題目就可以看出這首詩所講述的是友人送別。詩人要送別自己的好友,內心有千萬般不舍。對于學生而言,此類情景也并不少見。但是,在送別時心中究竟有怎樣的感受,學生可能很難將生活中的感悟和詩歌結合在一起。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繹情景劇,即讓學生扮演孟浩然和李白這兩個角色,從詩詞的背景出發,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會送別友人,兩個人之間關系如何,在送別時會有怎樣的對話,內心的情感是怎樣的。讓學生自主去設計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動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景劇的策劃和表演,讓學生在策劃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詩詞的背景,而且對詩人的情感、整個詩詞的含義都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認知。
古詩詞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詩詞的含義、詩詞所描述的場景和表達的情感,還要幫助學生掌握詩詞的學習方法。任何詩詞的學習,都要做到身臨其境才能夠有感而發。想詩人之所想,才能夠讓古詩詞的文化精髓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尤其是在課堂教學時,角色扮演活動的設置,不僅能夠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對于課堂學習效率而言非常有益。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師應當熟練掌握上好一堂古詩詞課的技巧,如遇到寫景詩詞時就要注重情境創設,帶領學生直觀感受古詩詞中的美景。學習十分押韻、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時要把閱讀的技巧、情感融入到詩詞當中。在不同的學段學習古詩詞時,教師應介紹詩人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然后再使用情境帶入法幫助學生結合詩人當時的社會背景與心境來理解詩的內涵。最后,在語文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在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傳遞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書本上沒有的道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只有關注到上述內容,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實現“文化有韻,古詩添香”的意境。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行者中心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