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課程改革不斷進行,微型課逐漸成為數學教師專業技能測評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如何認識、理解微型課,上好微型課,對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從為什么研究微型課、什么是微型課、怎么上好微型課等方面做以介紹,以期能夠為其他數學教師上好微型課提供幫助。

一、研究背景

微型課不僅是一種有效提升數學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校本研修方法,還是數學教師資格考試、招聘、職務晉升和課堂評優最科學、最有效的評價形式。微型課主要考查的是數學教師的綜合素養,它可以客觀體現數學教師的專業能力。

二、微型課的理解

目前,關于微型課的定義比較多,要準確理解微型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方面。

1.微型課的定義

微型課一般用時10~20分鐘,教學內容為某一個知識點或一節課的某一個方面,教學形式簡單。

2.微型課主要用途

微型課屬于“經濟實用型課”,對教學場地、教學設施、教學環境等要求較低,且在較短時間內能夠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作出甄別與評估,經常用于教師資格考試、教師招聘、教師職務晉升和課堂評優等技能測試。

3.微型課的分類

(1)有生授課。授課時,有少量學生和3~5個評委參加,授課形式基本接近正常課堂教學,但是時間有限,課堂教學環節完整。

(2)無生授課。授課時,只有3~5個評委參加,沒有學生參加。因此,教師要利用自身教學經驗和智慧預設教學問題、環節等,在預設的虛擬教學環節中進行授課,突出課堂以學生中心,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三、微型課的特點

微型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微”和“課”兩個字上。

1.“微”

微型課時間較短,一般為10~20分鐘。

2.“課”

微型課的本質是一節課,具有一節常態課應有的特質。也就是說微型課是精簡版的常規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包含常規課時堂教學的所有環節。例如,新知導入、新知探究、例題講解、鞏固訓練、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教學環節。教師需要預設在沒有學生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合理安排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活動,構建以生為本的有效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成長和喜悅。

四、上好微型課的十三個必須

1.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必須明確

一節微型課的好壞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效實現了教學目標、處理了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巧妙突破了難點問題。因此,教師設計微型課時,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還要吃透課標、教參、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突破。

2.教學設計必須規范

教師設計的微型課要有完整的教學環節,要包含一節常規課所具有的各個教學環節,從導課到作業布置形成教學閉環。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是教師對課標的準確理解,是對教材的深度認知,是教師綜合素養的有力體現。

3.課堂環節必須完整

微型課雖然時間較短,但有著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環節。教師導入新知時,選擇的案例應該貼近學生生活,有趣味性。講授新課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師生互動,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選擇的例題要有典型性,要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能凸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小結要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作業設計要體現分層思想,可分為知識型和綜合實踐類作業,知識型作業分為必做、選做兩類,必做作業側重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選做作業側重拓展思維,提升學習能力;綜合實踐類作業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側重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的魅力。

4.教學思路必須清晰

在微型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圍繞教學主線突出教學重點,語言要精煉,啟發要巧妙,引導要到位,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為了突出重點內容,還要加強師生互動。此時,教師的巧妙設疑、問題驅動、啟發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

5.“微”導課必須精簡新穎

在微型課導入環節,教師要選擇新穎的、有創意的、有情有景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案例。通常可以采用生活事例、講故事、說典故、談趣聞、做實驗、游戲等方式,也可以以社會熱點、熱播影視、流行小說等方式導入新課,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教學情境與課堂主題“骨肉相連”。考慮到微型課時間較短,新課導入環節時間比較緊張,教師導入新課時應盡可能地“快”“新”“趣”,要讓學生感到新知的有趣,覺得課堂有意思、有意義。

6.課堂教學內容必須精煉

在微型課教學中,教師因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學會取舍,要對課標、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明確本節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有效整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高效實現教學目標,巧妙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7.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必須多樣化

一節優質的微型課應包含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需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還能夠有效突破重點,巧妙化解難點,從而達到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目的。一般來講,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等;常見的教學手段有傳統的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幾副歷史掛圖等,還有一些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課件、科學實驗等。每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有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情,合理地規劃、選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8.時間分配必須合理化

微型課時間短,但要完成整個課堂教學流程,體現整個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就要合理地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一般來講,導入新課要快;教學重點和難點要著重講,講清楚;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形式要多樣,要豐富;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寧可早,不能晚;教學環節一定要完整。

9.板書設計必須精心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課堂教學的濃縮與升華。優秀的板書設計不僅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流程,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較好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設計微型課的板書時必須精心,這樣才能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思路,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

10.課堂小結必須精

在微型課小結中,因為教師在前面的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尤其是重點內容的講授占用了較多時間,所以小結內容必須精,要言簡意賅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和小結,要注重學科方法的小結,注重育人方法的小結,還要體現課程育人的理念。

11.教學語言必須有感情

微型課授課時間短,教師的授課語言就要準確簡明,既要體現學科特色,又要體現教學風格。授課時,教師的語言要生動,富有感染力,口齒要清晰,肢體語言要豐富,要能夠體現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意圖。

12.微型課必須彰顯教學風格

微型課設計要符合規范,體現學科特色,要尊重教學規律,彰顯教師的教學風格。設計上,要有特色,要有趣味性;授課上,不僅要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還要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收獲自信,收獲新識。

13.微型課必須有亮點

微型課是測評教師專業技能常用的方式。如果這節微型課有特色、有亮點,那么它就是一節優質的微型課。通常,微型課的特色、亮點主要體現在深入淺出、富有感情的講授,細致入微的重難點剖析,精彩有趣的情境導入,專業獨特的解題思路,富有啟迪的課堂小結等方面。

綜上所述,上好微型課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明晰定義,明確特點,要抓好十三個必須。這樣微型課的效率才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才能發展,能力才能提高,理念才能更新。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灃東新城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