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最大一輪的新高考制度改革正式拉開帷幕。陜西將于2022年9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普通高中同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2025年全面實施新高考。伴隨著考試形式和內容、招生錄取機制的變化,普通高中的學校職能、教學模式、評價標準和管理方式也將發生改變。

一、明確在政治認同導向下進行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堅持育人為本,遵循教育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堅持正確育人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高考改革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但是學生的選擇可能存在興趣與就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部分學生甚至不清楚自己要選擇什么,希望得到明確指導。讓學生學會選擇是新高考背景下學校職能轉變的關鍵問題。一方面,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應體現學校教育指導下的自主性。規劃包括自我認知、課程選修、高考專業選擇等,學生應對自身的主客觀條件信息,諸如理想信念、學習生活、升學考試、社會交往、心理健康等進行完整地收集和整理,并通過實踐活動檢驗和發現能指引其生涯發展的方向和價值觀。在這一過程中要按照“設定目標—實踐調試—完善修改—構建體系”的步驟循序漸進,要做到不自卑、不冒進、不跟風、不功利,不斷賦予職業生涯規劃持久的生命力。新高考實行后,高校也會在學業規劃上開設一些活動或課程,以幫助學生規劃未來的人生發展方向。生涯規劃的缺失會使高中學業陷入內生動力不足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高中生要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要對各高校錄取的條件、報考的要求等進行全面分析,進而合理選科。同時要關注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并且通過關注國家的長遠發展來掌握未來的就業趨勢,權衡興趣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相結合。

二、明確新高考的考試形式和內容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最終目標要聚焦在選拔什么人、為誰選拔人、怎么選拔人上。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高考試題的命制要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規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內容,主要反映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

新高考模式下,取消文理分科,隨之而來的是文理兼修。學校開設的課程,學生要合理規劃時間,統籌兼顧,不可偏廢。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積極融入社會,以豐富的社團活動為載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著力鍛煉適應時代要求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動手實踐能力和研究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在真實的情境中面對復雜問題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核心素養,符合新高考考試形式、內容的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的要求。

三、主動適應新高考教學模式

走班制是新高考模式下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高中生要客觀看待走班制,主動適應,及時調整好學習狀態。走班制的最大好處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走班制的教學模式下,傳統意義上的班級不復存在,教室不再固定,淡化了原有的班級管理,不能像過去那樣在固定班級接受班主任的統一管理和指導,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存在感可能會淡化,對學生的自我管理也提出了巨大挑戰。

面對這樣的變化,學生需要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便讓學習更加科學,這不但能夠提升學習成績,還能磨礪意志品質,為學習提供持久的動力支持。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東方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