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走過的路,面對前行的路,思考未來的路。經過深刻的實踐、總結和反思,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應遵循科學發展、全面發展、品質發展和和諧發展。“三個課堂”是學生發展的主渠道、主戰場和主陣地,“三個課堂”的品質高低直接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水平。我們認為,“三個課堂”有效融合是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度,通過實施“三個課堂”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必須把“三個課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體,系統思維,科學規劃,整體推進,抓好落實,以“三個課堂”有效融合使得課堂效益最大化,從而推動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在“三個課堂”有效融合方面,武功縣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實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實踐。

“和雅”文化為“三個課堂”有效融合立魂,

促進學校科學發展

2007年9月建校至今,全體師生以“和雅”文化為指導,以“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和諧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和正雅行,渾然天成”為工作目標,構建了“兩線六環”的工作框架。“兩線”指創建書香校園、和諧校園。“六環”指精細管理蘊書香—高效課堂涵書香—課外閱讀延書香,以及安全穩定保和諧—活動引領促和諧—校園文化奠和諧。這是以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兒童中心說”和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和諧發展的人”的理論為指導,結合國家發展理念和學校實際情況定位的,旨在引導師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己的關系,從而培養“和雅”文明、誠樸陽光的“實小”學子,并將“平實做人,體驗幸福”的實驗價值觀與“實踐創新,注重體驗”的實驗課程文化落實在平時工作的點點滴滴中。“和雅”文化寄托了全校師生的教育理想,體現了中國內外兼修、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筑牢了“三個課堂”有效融合的文化之魂。

“和雅”課程為“三個課堂”有效融合建骨,

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和雅”文化主要通過“和雅”課程來落實。根據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三級”課程體系,我校的“和雅”課程體系分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和雅”素養課程,提供給學生標配、自助、自點三種實施方式,恰好對應“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

“第一課堂”夯基礎,追求全面高效。我們以“學案導學,質疑探究”為整體思路,提出了“331”的規范要求。第一個“3”指課堂的三環節,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達標檢測;第二個“3”指獨學、對學、群學;“1”指展示、交流、評價的平行對等。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各科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創新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針對學校教師教學現狀的分析,學校出臺了不同層次的培養要求,每學期通過“人人公開課—優質示范課—精品觀摩課”三個環節進行課堂大練兵,通過名師工作室引領、課題帶動、教學研討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近幾年共培養了26名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2021年7月,“實小”被陜西省教育廳授予陜西省教師教育實踐基地。

“第二課堂”重拓展,倡導全員提升。主要采用“學科+社團+活動”的模式,做好活動設計和課后服務。每學期定期舉行“三節一會”活動,并以陜西省STEM實驗學校為抓手,加強學科整合和資源利用。課后服務堅持每周一、三、五下午開展“學科+”,每周二、四下午開展社團活動,著力打造經典悅讀、機器人、航模、書畫、足球、十字繡等26個精品社團。

“第三課堂”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以節假日等主題實踐活動和研學課程為主,將學生的聽、說、讀、寫、書、畫這“六藝”要求落實到位。充分開發校內外資源,結合楊凌農科城和武功農耕文化的地域特色,以青少年活動中心為依托,以高科技農業、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為主,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促進知識轉化為能力,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書香校園為“三個課堂”有效融合鋪路,

促進學校品質發展

多年來“實小”一直致力于書香校園建設,形成了“精細管理蘊書香—高效課堂涵書香—課外閱讀延書香”的“三環共建”實施路徑。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制訂出臺《書香校園實施方案》,堅持“晨誦午讀暮省”課程,現在的“晨誦課程”已成為學生每天的必修課。經典誦讀節目《蒹葭》獲省二等獎。二是抓好載體,編印校本教材《采蜜集》,所有學生人手一本,學期初印發。《采蜜集》集讀書寄語、推薦書目、讀書計劃、讀書指導、讀書筆記、讀書手抄報、百花園和每日一誦等為一體,是書香成果的集中展示。三是把書香班級創建等工作納入學校的績效考核中,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平時的督導考核。四是加強“三個共讀”(校長與教師共讀、師生共讀、親子共讀),定期開展校園讀書節活動。五是利用家長助教課程,分享讀書與寫作的收獲。

“精細管理蘊書香”,從學校層面做整體規劃。“高效課堂涵書香”,從課堂層面夯實基礎。“課外閱讀延書香”,從閱讀指導層面拓展課外閱讀。這三個方面構建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落實機制,這是“三個課堂”有效融合的實踐路徑。

“向日葵評價體系”為“三個課堂”有效融合助力,

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和雅”少年應是心態陽光、情緒平和、積極向上、全面發展、個性鮮明的。“向日葵評價體系”是立足于學生人文素養、學科素養和發展素養的評價,充分凸顯“和雅”文化,突出和諧、書香兩個關鍵詞。向日葵的花心是培養目標——“和雅少年”。花蕊部分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3個維度6個方面來設計。花瓣是以星級評價為主線,輔以其他補充的評價項目。葉子是全國體育工作示范校、全國書法推廣先進校、全國人工智能特色校和全國足球特色校4項全國性的榮譽。向日葵的花語是沉默的愛、一輩子的守候,還有信念、光輝、忠誠等,代表著積極的生活態度,這代表著“向日葵評價體系”是為學生的一生奠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向日葵評價體系”堅持多元化過程性評價與激勵性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每學期開學典禮上對學生予以表彰獎勵,激發學生爭做星級少年和“和雅”少年的熱情,有力促進了“三個課堂”有效融合,提升了學校高質量發展水平。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