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育之力 作山間脊梁
——記漢中市西鄉縣大河鎮河西小學特崗教師蒲雪
作者:李 玉
發布時間:2022-06-08 16:04: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0年9月的一天,天色陰沉,小雨淅瀝。距離西鄉縣城120公里處的大河鎮窩壩村河西小學門口,一輛小巴車穩穩停住。鄉下人少,天也黑得早。此刻又下了雨。山窩里沿河而建的小村子顯得越發冷清靜謐。一位年輕女教師從車上下來,打破了這份沉寂。她是河西小學建校以來的第一位女教師——90后特崗教師蒲雪。
逐光 初心不改綻芳華
河西小學是個在山窩里沿河而建的小村子里唯一一所村小,全校只有10個孩子。村子里的年輕父母大都外出打工,這10個孩子里一多半都是留守兒童。對于走馬燈一樣的支教老師,村民們已經見怪不怪,看見年輕漂亮的蒲雪,很多人都犯嘀咕:“這娃我估計她待不了幾個星期就會走人……”聽到這樣的聲音,蒲雪卻不以為然:“看到村子時我挺欣喜,學校并沒有我想象得那么孤單?!?/p>
“我選擇特崗教師,因為這里能發揮我的所學所長,有能展示自己的舞臺,當一名教師是我童年的夢想?!闭勂鹱约旱膲粝耄@樣說道。
蒲雪的外公也曾是一位人民教師,在外公的耳濡目染下,她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十分向往。就讀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的時候,她就跟著社團去寶雞梅縣孤兒院支教;2017年7月畢業后,只身前往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中心幼兒園工作;2018年1月,隨男朋友去了青海省西寧市,在西寧市城中區愛尚幼兒園工作。
在寶雞梅縣孤兒院支教期間,看著那二三十個孤兒,蒲雪滿心憐愛。有一個非常好學的孩子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那個時候除了告訴他學習方法,鼓勵他加油學習外,我感覺很無力?!币苍S就是那時候,她在心里埋下了要用“愛”呵護孩子的種子。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蒲雪在新疆的工作收獲,那可能是“收獲愛、釋放愛、傳遞愛”?!凹词沟浆F在,我依舊很懷念在新疆工作的那段日子?!痹谀抢铮媲械馗惺艿搅司S吾爾族人民的熱情和善良:努力說好漢語要免費送他們回家的陌生維吾爾族大叔;熱情招待他們來家做客的維吾爾族老奶奶;專門為他們這些漢族老師買禮物、包餃子慶祝中秋節、冬至,以解思鄉之愁的維吾爾族園長……“人生每一段經歷都不會白白度過。新疆,可能是我一輩子的記憶,那段時間的經歷、收獲的愛與溫暖造就了現在的我?!比缃?,她來到河西小學,就是想要將收到的那些愛傳遞出去。
扎根 清風一袖遠塵埃
60歲的校長付玉清是蒲雪來之前學校里唯一一位正式老師。1989年至今,一直在大河鎮邊遠地區的部分村小任職,1990年之前,他被分配到塔子坪小學,又當老師又當校長,每周都要背上糧食,走25公里去學校?!敖處熯@個職業的使命感,就是不論在哪里都會扎下根來。”付玉清感慨道。之后,他就來到了河西小學,這一扎根,就是32年。
在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當下,人們紛紛走出大山,追求繁華的都市生活,留在村子的人越來越少。若不是心懷大愛,又怎甘心將最美的青春獻給鄉村教育?“都市有都市的好,但大山也有大山的美,大山有種隱性的力量,孕育出的人樸實、善良、質樸,這是我在城市里生活所感受不到的?!逼蜒┰趫允剜l村教育四十多年的付校長身上,也看到了這種力量?!霸谒砩希幸环N專屬于老教師的精神,于我而言,他不僅是我的領導,更是我職業的領路人。我非常慶幸在我職業第一站能遇到他。”
蒲雪的微信視頻號“米倉山故事會”記錄的全是學生們的成長點滴。視頻里的學生們唱歌跳舞,陽光自信的樣子一點兒都不輸城里的孩子?!靶」媚飶牡谝淮慰拗f我不行、我不會,到現在的表演自如,在一次次的蛻變中成為一名自信的小公主!我喜歡看這些小花朵們自信快樂的樣子!”蒲雪欣慰地說。
在剛開始接觸這些孩子時,她發現有幾個小姑娘見了她分外膽怯,甚至還會害羞到逃跑。為了幫助這些大山里的孩子建立自信,她除了在下班后幫孩子們補課、剪指甲,給冬天鞋子破洞的學生買棉鞋、送衣服,和他們分享稀奇的水果零食,還會在日常生活中細心關注他們每個人的特點,挖掘潛能,鼓勵他們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大膽展示自我。
自信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成果,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所以在每次的家訪中,蒲雪除了幫著干農活,還會積極和學生家長溝通,讓“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深入每個家長的心里,“孩子自信是最重要的,只有自信了,他們才愿意與我們溝通,有了溝通,我們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才能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環。”
時間久了,很多家長便和蒲雪成了朋友,得知她哪個周末沒回家,就輪流給她送去可口的飯菜。家長們在遇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教育問題時,也會咨詢她。“最近我也在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相關課程,希望孩子們能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p>
成長 何妨吟嘯且徐行
山腰落日,雁背斜陽。孩子們離校后,巨大的孤獨感便籠罩著寂靜的村小,也影響了初來乍到的蒲雪。
在剛來的第一學期,蒲雪幾乎不與學生家長有過多的交流。村子里大部分都是老一輩的人,鮮有的幾個年輕人也和蒲雪沒有共同話題。時間一久,她感覺自己幾乎喪失了社交能力,“沒多久,我在與人溝通交流時,感到分外緊張且害怕,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有點抑郁了?!边€好,在老公的鼓勵下,她調整好心態,鼓起勇氣嘗試走出去,走進學生家里,幫助他們做農活;走進村委會,聽他們講大河的紅色歷史故事;走進天保站,聽他們講山上發生的故事……就這樣,她慢慢認識了村子里的所有人,也適應了村里的環境。
雖是師范畢業,但學前教育專業的蒲雪對著一二年級的教學工作犯了難,一方面沒有系統地接受小學教學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沒有可以商量和學習的同事,以至于她在上課的時候總力不從心,“有時候一堂課沒考慮好,上完后就感覺垮掉了,心情很不好,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教小學?!苯洑v過自我懷疑、迷茫沮喪后,該面對的困難還是要面對。為此,她經常在網上看視頻學習,借鑒一些優秀教師的管理和教學經驗,之后再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還經常將一些孩子在其他課程上的表現配文字做成視頻發出去,以這樣的方式,獲得和其他老師溝通的機會?,F在,她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得心應手,課也講得富有風格。
為了能讓山里的孩子享受到多彩童年,蒲雪為孩子們增設了美術、音樂、舞蹈、體育等課程,積極申請教具,甚至自購顏料、畫筆,帶領孩子就地取材,充分發揮想象力去創作。小河邊俯首即拾的鵝卵石、山里形狀各異的樹葉、家里喝剩的飲料瓶……這些都變成孩子們的創意手工和繪畫作品。如今,只有10個學生的河西小學里,美術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一應俱全。
鄉村教師是辦好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源泉。正是有了像付玉清、蒲雪這樣的鄉村教師與青山為伴,任清泉汩汩,播種、耕耘、守望,大山里的孩子才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擁有了能為之奮斗的希望、追逐夢想的能力和觸手可及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