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是當前每一個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出現了勞動與教育分離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了勞動評價環節。近年來,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以“面向人人,面向未來”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注重教育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并不斷挖掘勞動評價“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評價主體多元化。一是自評。學校為每一名學生建立勞動成長紀念冊,讓學生在勞動的同時開展自我追問式的總結,及時記錄自己的收獲感悟。二是同伴互評。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網絡投票等方式,對優秀勞動作業進行同伴互評。三是家長點評。學校邀請家長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并對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過程、勞動成果等進行評價,同時為教師的評價提供參考依據。四是教師評價。教師結合學生的日常表現和結果性表現,結合學生勞動思想的建立和觀念形成情況以及勞動效果,完成評價。

2.評價方式多元化。一是展示。學校通過作品展評、公眾號等方式,以照片、文字、實物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學校開展了勞動微課堂專欄,每周簡單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之后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及勞動收獲。二是分享。學生以日記、習作、演講、手抄報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勞動感受和經驗。三是打擂臺。學校組織各項勞動技能競賽,以打擂臺形式培養學生爭先創優的競爭意識,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勞動中來。

3.評價內容多樣化。一是引入自主勞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勞動習慣,學會整理個人物品、照顧個人生活等。二是引入家庭勞動,引導學生學會打掃衛生、烹飪、洗滌縫補、家用電器使用等。三是引入校園勞動,培養學生愛護校園,學會照料校園花草樹木、清除校園“牛皮癬”、為校園植物制作“身份證”、修補圖書等。四是引入社會勞動,培養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服務意識。學會垃圾分類、關愛空巢老人及留守兒童、爭做疫情防控志愿者等。五是引入傳統節日及二十四節氣勞動,學會春分做風箏,冬至包餃子,端午包粽子、縫香包,中秋做月餅等,讓學生的勞動意識在文化傳承中得到滋養,勞動能力在動手實踐中得到提升。

4.以激勵促評價。結合學校的評比和激勵制度,學校每周都對學生上周勞動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反饋、評價,同時為學生建立勞動積分制,獲得優秀作業的學生即可獲得積分貼紙,積分貼紙累計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小禮品。通過建立勞動積分制,一方面實現了學生勞動任務的量化測量;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同時,為了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勞動中來,學校根據學生實際表現和“四方”評價,每個月每班將會評出一名勞動之星,并授予相關學生“勞動之星”榮譽證書。每學期期末學校還會評選出“勞動模范班”。通過勞動積分制和勞動之星、勞動模范班的評選,極大地激發了全校學生的勞動熱情,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和勞動的集體榮譽感。學校每學期都會組織一次勞動周活動,勞動周會評選出“勞動楷模”“勞動先鋒”等。到目前為止累計有100多名學生獲得“勞動楷模”“勞動先鋒”榮譽稱號,有30余班獲得過“勞動模范班”,共兌換過“勞動之星”小禮物100余次。

未來,航天一中在勞動教育的道路上將繼續砥礪前行,在學生生命中播下扎實的勞動基因——正確的勞動觀念、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良好的勞動品質、創新的勞動思維。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