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水平職教勞動教育新模式
作者:? 張可躍 張國海
發布時間:2022-06-08 16:06: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4月7日,在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里,一群大二學生正在上一堂生動的勞動課。他們當天的任務是“花卉種植翻耕做畦”,擺在他們面前的工具有鋤頭、耙子等。在聽了老師的講解后,50多名學生分成5組,熱火朝天地干起來了。不一會兒,這塊“責任田”被分割為5個“豆腐塊”呈現在大家眼前。
這是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景之一。該校充分挖掘專業優勢,實踐部分的教學創新實施“分、布、講、練、賽、評”六步法,即第一步分配角色,分組、確定組長。第二步布置勞動任務。第三步教師講知識、作示范,手把手教會組長。第四步學生練習,組長教組員,傳幫帶,組內互相學習訓練。第五步各組進行勞動競賽。第六步,老師點評和學生代表互評打分。
學校農林學院院長張可躍談道,職教勞動教育與其他學段勞動教育不同,突出專業化、系統化,更強調實踐性,突出勞動技能水平的提升,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近年來,漢中職院立足于職教特色,著力建設高水平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把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發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一是優化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根據學生認知規律,開發了矩陣式課程體系,即縱向安排四個學期完成“認知→體驗→專業→提升”循序遞進的教學,橫向開發10余門“據時令、模塊化”勞動教育課程和指導手冊。課程分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共計30學時。“認知→體驗→專業→提升”呈現出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專業的循序遞進特點。以農業生產勞動實踐為例,即第一學期讓學生基本了解與識別農業發展、生產工具、植物種類等,并能進行簡單勞動;第二學期則為沉浸式、任務化,勞動強度增大,體驗增強;第三學期了解現代智慧農業,動手操作體現專業化水平,培養工匠精神;最后一學期,圍繞多個相近項目組合為勞動實踐教育模塊,訓練學生解決綜合性生產問題的能力,其勞動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模塊化課程涵蓋果樹栽培、茶藝、食用菌栽培、中藥標本樹脂制作、海姆立克急救等,專業化程度高。同時不斷完善,形成“技能包”,在不同生產季節、時令和勞動條件下,面對不同實踐教育對象選擇相應的勞動教育內容。
二是做實勞動理論教學。專門開設勞動教育課,并充分利用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就業擇業觀;在思政課教學中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勞動安全、勞動法規教育,形成德育、智育、勞育協同效應。加強勞動知識傳授和勞動技能訓練,注重培養“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三是加強勞動實踐教學。開展4類勞動實踐,全面提升勞動教育質量。日常性勞動,通過制定勞動公約、勞動常規任務單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養成日常生活勞動習慣。服務性勞動,搭建志愿服務平臺,開設“菜單式”志愿勞動項目,培養學生的公益性勞動意識、責任意識、奉獻精神。生產性勞動,突出學校農業職業教育特色,充分利用專業化教師和實訓條件等優勢,在“基地”集中開展12學時的農業生產專業化勞動,實踐過程中將紅色基因、綠色生態文明、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創造性勞動通過校內外實訓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勞模工作室,多渠道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組織學生到企業體驗現代科技條件下的勞動過程,提高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靈活設立學年勞動周。定期組織“勞模大講堂”、“三秦工匠”進校園、勞動技能競賽等活動,營造“人人講勞動,人人愛勞動”的良好氛圍,厚植“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不斷增強勞動教育吸引力。
五是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制度。制定《勞動教育評價考核辦法》,明確考核要求,把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以農業生產勞動的“花卉栽植”項目為例,將不同勞動項目內容的專業化標準如栽植技術流程、場地平整度、修剪效果、植物成活率等融入結果性評價指標。把勞動教育評價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