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楊凌被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該區教育行政部門充分發揮了楊凌“后稷故里-農科新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有機整合了校內外農科教資源,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打造了楊凌特色勞動教育品牌。


一、制訂和完善工作方案

楊凌歷來重視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2020年,楊陵區委、區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相繼印發了“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制訂了操作性強的勞動教育計劃,并逐年印發年度《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安排意見》。方案要求各中小學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勞動實踐,并逐步形成了課程完善、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

二、科學設置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一是要求各學校根據學段特點,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職業學校每學年不少于16學時。二是要求各校每學年設立一次勞動教育周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勞動鍛煉,小學高年級學生集中社會勞動不少于3天/學年,中學生集中社會勞動不少于5天/學年。

2.開發特色校本課程。2015~2017年楊凌示范區連續三年組織了“植物辨識大賽”,作為優秀組織單位,楊凌高新小學和恒大小學開設了“植物辨識”校本課程,編寫了《植物辨識》教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向孩子們普及植物知識,同時將植物相關的典故、傳說、詩詞等趣味性的文學知識相融合,帶領學生在探索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同時提升學習興趣。

三、多途徑組織勞動教育實踐

1.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如恒大小學將五年級第三課《桂花雨》的課文學習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老師帶著孩子們摘桂花、熬桂花醬、做桂花糕、制作桂花香囊,形成了該校9月份勞動融合課程的經典案例。

2.與課后服務相結合。楊凌高新小學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種植、五谷畫、木工、刺繡、織毛衣等特色勞動社團,組織了“我是后稷傳人”課外勞動實踐活動,通過“看一看”“訪一訪”“聽一聽”“認一認”“做一做”“講一講”的“六個一”的實踐過程,來帶領學生主動參與勞動教育。

3.與家校合作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家進行親子家務勞動,開展“今天我當家”“家務勞動秀”等活動,讓學生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2項生活技能。

4.與日常管理相結合。一是通過舉辦“廚藝大比拼”“我的微農場”“家務小能手”等勞動技能展示評選活動,為學生享受勞動教育樂趣、展示勞動教育成果搭建多元平臺;二是抓住五一勞動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做好勞動教育;三是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公共設施清潔、拔草護綠化活動和校外志愿服務勞動,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5.用好校內教稼園地,開展集體勞動。張家崗小學、揉谷中心小學、高新第三小學等學校開辟了校內教稼園地,由師生根據節氣選擇種植蔬菜、瓜果,學生在學習之余通過種植、觀察、養護植物的過程,學會了勞動。

6.用好校外勞動基地,做實第三課堂。目前,楊凌有十余個省級勞動教育基地,楊陵區委區政府立項500萬建設“楊凌農業勞動教育基地”,在建項目已投資100萬余元。各校依托農科城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帶領學生參觀校外科普實踐基地教稼園、人工降雨大廳、農業科技博覽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等,通過制作標本、耕作實踐、采摘勞作等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參與勞動,增強勞動教育的時代性。

7.用好專家資源,開展科普講座。聘請高校農業專家、教授或從事農業科研工作的家長來學校開展科普講座。定期請相關專業大學生走進課堂,對學生分層進行環保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勞動、愛護環境,并付諸實際行動。

8.用好公益資源,開展志愿服務勞動。充分發揮校團組織的作用,積極對接婦聯、團委等部門,帶領學生到福利院、養老院等各類公益場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培育良好的社會公德。

四、多形式做好教育宣傳

1.將勞動教育和德育相結合。高新小學在建黨100周年之際,組織了“朵朵葵花心向黨”活動,寓意“朵朵葵花向太陽,紅領巾們心向黨”,引導學生通過種植向日葵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愛黨之心。

2.將勞動教育和當地特色活動相結合。高新小學、高新二小和恒大小學連續兩年開展了“走進農高會”農業科技實踐活動,同學們擔當“小小講解員”,將自己了解的楊凌農業發展成就和“扎根西部、奉獻農業”的周堯、趙洪璋、李振聲、山侖、朱顯謨等老一輩科學家事跡講給更多人聽,將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內化于心并宣傳出去。

3.將勞動教育和校園文化相結合。一是制作農耕特色的主題墻,墻面繪制二十四節氣詩歌、農諺等圖文,創設勞動育人氛圍;二是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國旗下演講、主題班隊會專門進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三是多渠道表彰宣傳勞動實踐優秀典型,在學生中牢固樹立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

五、完善勞動教育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制度。一是制定每學年學校勞動教育方案、年度工作推進計劃、總結,建立“勞動周”和勞動實踐月計劃和月報制度。二是制定完善勞動器材管理、活動項目管理、檔案管理、勞動教育經費管理、勞動教育后勤保障管理、勞動安全管理、相關管理員和輔導員配備等規章制度。三是明確專兼職責任督學職責,適時對勞動教育組織和實踐基地建設情況開展專項督導。

2.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目前大多數學校依托農科城資源優勢,通過調配、換崗等方式,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勞動模范、有一技之長的社會人士或學生家長等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滿足學校勞動教育需求。對勞動教育專職教師,要求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樹先、培養培訓等方面與其他學科專業教師同等對待。

3.合理配備經費,強化安全措施。一是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爭取通過政府財政購買服務、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途徑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二是建立勞動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預案”,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勞動安全保障體系。

下一步,楊凌將以建設“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為抓手,充分發揮農科城資源優勢,繼續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堅持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以勞創新,形成“勞動在楊凌”教育品牌。

作者:陜西省楊凌示范區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