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運用
作者:顏 瑜
發布時間:2022-06-06 16:31: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當前,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深入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因為其順應時代與社會發展需求,滿足了當前美術人才培養的現實要求。同時,國畫是我國美術體系中的關鍵內容,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教學的運用在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滲透與傳承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國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運用的重要意義,探討高校美術教育優化國畫教學的有效途徑,以期能為充分發揮國畫教學對高校美術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實現高素質美術人才培養目標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國畫教學 高校 美術教育 運用
引 言
美術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教育發揮著增強學生審美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重要作用。高校美術教育旨在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美術人才。當今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美術人才不僅要具備較高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同時還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品質和全面發展的能力,能夠承擔起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責任。國畫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國畫中凝聚的中華文化內涵及傳統美術技法,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修養,培養學生的審美力、創新力和人文精神等,提高高校美術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美術專業水平的發展,最終實現美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校美術教育中,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重視和加強國畫教學,探索國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有效運用,發揮國畫教學重要作用,提高專業美術人才培育質量。
國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國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華文化的始終,是對中國文化視覺藝術發展歷史與規律的最佳呈現,其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國畫悠久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有的創作傳統,主要是以對客觀形象的細致觀察為基礎,再運用寫意、寓興的手法進行作品創作。這充分體現出在中國藝術審美關系中,以更偏向于主觀的思維創作出主客體和諧作品的思維特點,從而使得國畫藝術作品成為創作者寄情于物、抒發胸臆的重要載體。如國畫中“以氣韻求其畫”,追求畫中事物與實際事物的神似,通過對自然中的客觀事物進行夸張、抽象等藝術處理,使其達到“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同時,國畫注重意境,重視通過畫面表達情感;講究筆墨,處理時空靈活,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甚至以大片空白來突出主題、表達情緒。這些都是國畫所呈現出的獨特的審美追求,同時這也賦予了國畫獨特的魅力。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加強國畫教學,向學生充分展現國畫獨特的審美精神,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其感受到國畫的魅力所在,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力。
2.有利于發展學生藝術修養
國畫是中國特色文化藝術內容,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加強國畫教學,有利于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傳統藝術文化氛圍,有效陶冶學生藝術情趣,增強對學生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從而使學生在藝術體驗中得到感悟與收獲。在國畫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有著難以計數的優秀繪畫作品和偉大畫家,在國畫教學中,通過對這些優秀繪畫作品和畫家的解析,在有效增強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國畫發展歷史和我國藝術文化承襲淵源,使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悠久發展歷史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國畫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臨摹優秀作品進行針對性自主創作,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國畫傳統藝術價值,還能夠促使學生用發展的眼光探尋國畫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契合點,在有效提升學生專業藝術創作水平的同時,也為傳統國畫藝術的時代發展奠定了基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加快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滲透與發展,促使青年人主動加強對凝聚著前人智慧的藝術結晶的學習與了解,進一步推動高校美術教育發展,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認同感,從而自覺吸收優秀文化藝術的精華內涵,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
3.有利于實現高校美術與德育的融合
高校要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應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教育,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始終,以實現課程思政。德育是實現課程思政的關鍵點,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加強國畫教育是實現高校美術教育與德育融合的重要路徑。國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國畫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文化價值和在世界繪畫藝術領域的重要地位,從而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加強文化自強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國畫還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呈現的重要載體,以獨特的形式記錄著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例如中國書法國畫元素中通過呈現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至今,充分展現出朝代更迭過程中漢字文化符號的變化,記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世界觀和文化史。又如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奔馬圖》,其創作于日本侵華的歷史時期,以奔騰的駿馬展現慷慨激昂的筆調,顯示出遭受侵略、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抵抗精神和與侵華日軍斗爭到底的抗爭決心。在國畫教學中,引導學生探尋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可以有效激發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強化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覺承擔起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重任,從而達到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的目的。
4.有利于推動傳統藝術文化傳承與發揚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加強國畫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傳統的國畫技法,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從而深刻感受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價值和獨特魅力,激發傳統藝術文化興趣,自覺投入到國畫的學習和藝術創作之中,進而形成對中華傳統藝術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意識。此外,在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實踐性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同時又使每個學生都成為了國畫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的主體,通過對國畫的創新表達,將國畫藝術魅力向更廣闊的范圍推廣,進而實現國畫藝術文化在社會各層面的有效滲透,引發全社會對傳統藝術文化的關注,以達到對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目的。
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教學現狀和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越來越高,美術教育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國畫教學研究成果和人才培養規模、數量等也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國畫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人才培養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1.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國畫的發展歷史非常悠久,是我國的國粹。國畫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更能凸顯中國文化內涵和展現國人精神品格,內容與形式之間存在著良好的共鳴。國畫的發展與儒家、道家等傳統哲學思想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歷代國畫畫家的傳承與發揚下,傳統文化與繪畫藝術相互融合,國畫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既展現了獨特的繪畫技巧,同時又彰顯出了文人墨客的風骨品格。國畫講求繪畫意境,通過動靜結合、主次有序、節奏起伏、虛實結合等多個方面技巧的運用,構建出流暢的畫面及流動的氣韻。
然而,高校的國畫教學體系并不完善。部分高校著重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教學內容多以臨摹、寫生等實踐繪畫活動為主,缺乏對學生人文精神方面的培養,也未將其他學科與國畫進行有效融合,沒有彰顯出國畫獨特的藝術特色和時代特征。
此外,國畫與西方繪畫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繪畫注重寫實和技巧的運用,而國畫更關注意境和留白,對光影的處理方法與西方繪畫不同,造型上也偏抽象。但國畫教學通常會受到西方繪畫技巧的約束,教師在國畫教學過程中會滲透很多西方繪畫的內容,尤其將素描作為國畫的基礎,而這會對學生的造型方式、光影處理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學生的繪畫水平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課程設置不當
在國畫教學中,應該要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和規劃,然而很多高校的國畫課程設置都不夠合理。
高校的教學活動是以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為指導的,但許多高校美術專業課程設置專業性的指導思想是欠缺的。從學分的分配來看,要完成四年的本科學習順利畢業,學生必須修夠相應的學分,但在整個課程設置中文化課的比重相當多,這使得在整個學時數量里文化課占據著主導地位。文化課優先安排,專業課見縫插針的現象并不罕見,甚至有些學校專業課排得七零八亂,缺乏整體性和延續性。
從專業課的設置來看,目前我國高校國畫專業主要有素描、速寫、人體、白描、臨摹、構成、寫生、創作、畫史畫論,與西畫專業課程基本同步且相似。沒有照顧到國畫的專業特點,也忽視了經典臨摹、書法、古代文史哲知識的教學。很多高校對國畫的課時設計也不合理,課時相對比較少,沒有將國畫和西方畫的課時進行合理分配,很多教師也將主要精力投入到西方畫的教學之中,這嚴重影響了國畫教學。
3.實踐教學環節缺乏
許多高校開設了繪畫、色彩、風景、攝影等方面的實踐課程,但卻缺乏國畫實踐課程教學。教師重點講授國畫繪畫理論知識,忽略了國畫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沒有將理論課與實踐課聯系起來,這就對學生將國畫理論知識運用于個人作品創作產生了不利影響。國畫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應該經歷臨摹—寫生—創作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既是相互獨立的,但同時也是環環相扣的一個整體。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沒有對這三個環節進行合理規劃,會導致三者缺少連貫性。沒有目的的臨摹對學生繪畫水平的提高并無益處。因此,在國畫課堂上,教師不能只談理論,還應幫助學生構建起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思考和探索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
國畫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有效運用
1.展現國畫魅力,吸引學生興趣
現代高校美術教育中,要求以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而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美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沒有較為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同時,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專業發展時間尚短,專業教育仍舊以西式美術教育為主。這種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對國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了解國畫的重要價值,進而也難以發揮國畫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美術教師在國畫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國畫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國畫學習之中。教師在進行國畫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國畫理論的講解。國畫是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其包括豐富的藝術理論及信仰、道德、習俗等多種元素。教師教學若僅僅停留在專業技法語言的教授上,則難以使學生了解國畫所蘊含的文化理念和意義體系等,學生只有掌握國畫理論,才能夠讀懂國畫,體會國畫的博大精深,感受國畫獨有的魅力,進而對國畫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在進行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清代馬逸《國色天香圖》等歷代名家的牡丹國畫賞析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對牡丹國畫技法的講解,同時還需要向學生介紹牡丹的傳統文化,以加強學生對名畫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牡丹作為“真國色”的文化象征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牡丹國畫的理解。通過對國畫理論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國畫豐富的內涵,進而激發學生興趣。
2.優化課程設置,豐富國畫教學內容
高校美術教育中運用國畫教學應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明確國畫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時豐富國畫教學內容,合理設計課程教學。首先,國畫作品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國畫強調意蘊、意境、意趣,匆匆而過的教學難以讓學生很好地品味國畫。因此,高校美術教育應當適當增加國畫賞析課程,以國畫發展歷程中眾多不朽的藝術作品為載體,通過專門的優秀作品賞析課,由教師帶領學生對國畫作品進行全方位分析與鑒賞等,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時代發展的角度解析國畫作品,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創作能力的提升。其次,在國畫教學課程設置中,在設置好必修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外延學科課程,以拓展專業教學范圍。國畫重視精神意象的抒發,因而在國畫的創作中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法和造型能力等,同時對個人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要求也比較高。這需要學生有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積淀。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可以將國畫教學課程嘗試與中文專業課程適當結合,挖掘和提煉不同學科中的共性知識,再將其與國畫專業知識相互融合,從而彌補國畫教學在傳統文化教學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
3.強化基本功訓練,提高國畫教學有效性
國畫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作畫技法。要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提高國畫教學的有效性,就不能忽視對學生基本功的強化訓練。首先,國畫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筆墨訓練。要使學生完成的國畫作品不僅要構圖合理,同時還要與豐富的筆墨變化實現完美融合。在國畫教學中,筆墨訓練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國畫創作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切技法和表現手法運用與呈現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筆墨技法,那么就難以完成一部優秀的國畫作品。因此,提高國畫教學有效性就要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筆墨訓練,使其掌握畫作筆墨變化。其次,重視對國畫的臨摹教學。西方繪畫學習從素描起步,國畫則是從臨摹起步。在國畫的臨摹中,要分步驟、分階段進行臨摹。先要進行對臨,能夠明確分析臨摹作品的筆墨圖式,然后深入了解臨摹作品,包括作者個人背景、作品創作背景等,從而對臨摹作品的文化內涵及精髓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為自己后期的創作打下基礎。因此,在臨摹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品,而不是簡單學習作品技法,從而才能夠全面了解國畫深厚的文化內涵,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4.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創新創造力
國畫作為一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國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傳統文化藝術精髓,還要注重對學生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能夠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和思維,將國畫藝術與現代藝術有機融合在一起,探索國畫傳統文化藝術在新時代、新藝術環境下的創新表達。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國畫教學應當重視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在課內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設計課題教學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或側重于國畫理論資料整理,進行創作預設的課題,或側重于國畫創新表現技能的實訓課題,通過不同側重點的國畫實踐課題,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和綜合表現力。需要注意的是,課題內容設計難易程度必須要與學生實際能力相契合,以保證學生能夠投入到課題實踐中去,從而發揮課題訓練的有效作用。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教學成果的展示,組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訓練成果進行展示、交流,為學生創作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與自我審視途徑。國畫教學還應當加強課外創新實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比如在博物館等場所進行參觀學習,訪問優秀的國畫畫家等,實地探索和感受國畫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創作技巧,為學生創新創作奠定良好基礎。這不僅創新了教學模式,同時還豐富了國畫教學課程資源,引導學生以更貼近實際的途徑,走向國畫藝術本身,進而實現國畫教學目的。
結 語
國畫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其獨特的專業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高校美術教育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藝術資源,是實現美術教育目標的重要基礎。在高校美術教育中,重視對國畫教學的運用,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表現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內涵,同時還可以促進對中華傳統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因此,高校美術專業教師應當重視加強國畫教學,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國畫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國畫創新創造能力,進而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興.淺析高校國畫教學多元化模式構成[J].藝術家,2019(12):72.
[2]傅國華.論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國畫教學的改革[J].教育現代化,2019,6(84):265-266.
[3]武靜.我國高校美術學專業國畫教學的改革探討[J].戲劇之家,2019(28):146+148.
[4]王靜.如何在高校美術專業國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10-111.
[5]王思琦.高校美術國畫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與時代(中),2018(8):108-109.
[6]王雁.新時期高校美術專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205-206.
(顏瑜:西安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