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作者:王珊君
發布時間:2022-06-02 11:34: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導致行業應用型人才供不應求。本文分析了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具體特點,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提出課程模塊化、分段培養、改革創新跨境電商實踐課程教學及考核方案等建議,以期對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有一定的指導和參考意義。
[關鍵字]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 改革創新
引 言
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單位: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長27.4%。2020年受疫情影響,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增速顯著,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的進出口清單達24.5億票,同比增加63.3%。中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對各類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素養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重要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新趨勢,更好地向社會輸出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就必須改革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方法,同時,這也是國家一流課程建設的重要指導方向之一。
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跨境電商是伴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和國內電子商務持續、深入發展而誕生的新事物。相對于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跨境電子商務在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等“四流”的實現、通關流程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相應的,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也有明顯不同,具體表現如下:
1.較強的外語能力
通過對陜西省20余家跨境電商企業調查分析發現,跨境電商從業者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占比為26.23%,外語專業的人占比為15.15%。多數跨境電商企業對外語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員工不斷提高自身外語素質。如外語口語交流及展示能力、外語溝通與談判能力、產品專業術語運用能力及文案寫作能力等。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具有批量大、周期長、穩定性強等特點,但跨境電商主要面向境外的個體消費者進行營銷,跨境電商業務具有小批量、多頻次、多樣化的特點。因此,跨境電商從業者要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不僅會英語,還應當根據業務需要了解2—3門小語種的商務用語,另外,還要熟悉各種翻譯軟件的用法,這些都是跨境電商人才必備的技能。
2.熟練的計算機及網絡操作能力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80%以上的企業都認為計算機實操能力比較重要。對跨境電商從業者而言,無論是市場調查、跨境營銷、客戶溝通,還是商品管理、物流跟蹤、支付結算都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及網絡操作的能力。跨境電商從業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外,還需要掌握一些軟件技術,如PS、Web程序設計、數據庫管理等,以便在產品美化、店鋪裝修中設計出更好的效果圖。跨境電子商務是一種數字貿易,這一特性決定了跨境電子商務從業者需具有較強的數據報表分析能力和大數據綜合應用能力。這些都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必備的技能,是進行跨境電子商務的基礎要求。
3.綜合運營能力
跨境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要求其從業者必須具有線上跨境營銷、數字化選品及運營推廣、合理定價、跨境支付與結算、通關與檢驗等綜合運營能力。相對于傳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這些知識的儲備與能力的培養需要更多的電子商務運營課程及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做支撐,同時,還需配套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踐、實訓課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運營囊括了跨境業務的所有活動,是對多種跨境電子商務能力的綜合實踐。高校應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與能力普遍培養的基礎上,與企業的具體崗位需求對接,再重點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特長。
4.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
隨著大數據技術在跨境電商行業的深入應用,跨境電商從業者還需要掌握Python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數據挖掘和文本分析等智能電商分析技術。智能電商就是大數據與電子商務、人工智能三者的有機融合。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把握店鋪數據、分析競爭對手、洞悉全球市場動向,實現多維度數據的整合分析。數字化選品、熱搜詞的挖掘、高質量標題的撰寫等都離不開數據分析軟件,數據分析是更高級的信息技術。
5.廣泛的跨境文化綜合素養
優秀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職業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跨境電子商務要向眾多境外客戶進行營銷與推廣、問詢與議價、支付與結算等業務。和境外客戶進行順暢的溝通與交流成為從業者的必備能力,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除了要通曉境外語言、了解海外市場特點,掌握境外稅收、支付、通關、檢驗檢疫的相關政策外,還要了解異域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從文化需求角度分析不同客戶群體的特點,引導客戶下單,實現精準營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改革策略
1.課程設置模塊化
跨境電商的復合型人才需求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帶來一定困難。若所需課程均開,培養目標則不明顯,還會突破學校學分要求的相關限制;而砍掉有些課程,則會使學生缺失某些知識和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把國際經濟與貿易原有的專業課程分為三類: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先在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中設置一個模塊,比如高數、英語、體育等都屬于公共基礎課模塊,管理學、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與實務、報關報檢等課程都屬于專業核心課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則按照不同的就業方向凝練,比如跨境電商方向,就設置跨境電商實務、跨境電商實戰、商務英語實務,以及相關的運營實驗、綜合實訓課程。
在低年級(一般指大學1—2年級),主要開設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旨在使學生具有基本的跨境電商思維、文化素養,儲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高年級按就業方向進行定向培養,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就業方面的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在高年級,學校可有目標地定向培養學生,這樣就可以突出企業的需求,按需培養,甚至是訂單式培養。
2.加強外語教學,增設外語小語種及跨境文化的選修課
在跨境電子商務中,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外語水平要求較高,但對比各大高校的商科人才培養方案就會發現,所有商科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外語類課程的開設數目及要求都是一樣的,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幾乎沒有任何特別要求。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具有較高的商務外語運用能力,尤其是小語種外語的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學校應結合跨境運營的實際需求,適當增設商務外語應用類課程,或通過選修課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方向,有目的地選擇小語種、跨境文化分析等課程。
3.提高實驗實訓課程的比重,強化跨境電商實操能力培養
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實踐運用能力及國際化思維和理念。實踐教學平臺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水平的重要陣地,學校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素質提升為核心,按照行業調研→崗位研究→能力導向分析→實踐課程的步驟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課內實踐結束后開展課程集中實戰,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運營能力。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典型案例的分享、討論與實踐模擬。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另外,學校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跨境電子商務技能競賽,既能促進兄弟院校之間的師生交流合作,又能將課賽結合,以賽促教。
4.改革課程考核方案,規范實踐教學管理
跨境電子商務實務課程的實踐性很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基本理論的講解和傳授,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實踐教學的過程規范和教學效果衡量又是一個新問題。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如實反映教學過程,可采用3∶4∶3的多元化考核方案,即30%的課堂表現(包括理論課及實踐課、小組作業的完成情況等)、40%的跨境運營模塊實操考核,這兩部分都是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完成的打分項目,可以統稱為過程性考核。最后的30%為綜合營運實訓,主要考核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這一部分為終結性考核,在課程結束時進行。
5.深化校企合作,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在人才培養中,學校可借助社會資源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或聘請行業專家及相關企業領導來校指導教學或開展講座,通過導師的經驗分享,能從思想品德、知識學習和實習實踐等方面啟發、指導學生。學校還要積極地走出去,與當地跨境電商公司建立長期的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去企業實習實訓,提升學生的跨境電商綜合運營能力。很多優秀的學生可在實習后留在單位,此舉能促進學生就業,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率。
6.多方協作,組建跨境電商方向教師梯隊
跨境電商是一個新興行業,熟悉跨境業務流程并具有較強實操能力的行家一般都在跨境企業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大多在自己的學業生涯中沒有接觸過,或者僅較少地接觸過跨境電商相關知識,因此,要想實現教學改革與創新,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能力,創新教師的提升及引進渠道。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聯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師資,共建新團隊,結合本校辦學特色及人才培養定位,組建結構合理、涵蓋跨境電子商務主干課程群的教師團隊。同時,學校要將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進企業導師進實踐課堂,以夯實實踐教學基礎,保持人才培養的先進性。在教學中,學校要繼續深化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到企業中去,參與真實的跨境運營全過程,提升自身的跨境電商綜合運營技能。對于一些前沿的應用課程,學校可通過線上、線下專題培訓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并放寬兼職教師的引進政策,培養急需的教師人才。學校要大力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聯盟高校之間的合作,促進教師資源共享,增加兼職教師的數量,以彌補自身師資的不足。
另外,學校還可以出資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設店鋪,由本校骨干教師帶領學生實際運營,這樣能使學生更直接、全面地了解跨境業務的整個流程,使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所有的教學改革和創新最終都要落實到教師身上,所以,組建高水平的跨境電商師資團隊,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
結 語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在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發展的基調下,我國的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這也助推了全球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的養成,提升了線上購物的滲透率。未來5—10年內,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高校主要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專業,必須與時俱進,根據行業最新需求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輸送大量對口的應用型人才,助推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益民.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J].對外經貿,2021(2):155-159.
[2]于姝,馬亮亮.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人才資源開發,2020(12):10-11.
[3]趙曉俊.“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6):12-14.
[4]蔣建華.校企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時間探討[J].電子商務,2021(2):26-28.
[5]張紀鳳,牟亞靜.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20(12):153-155.
(王珊君: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對外經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