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給協作學習帶來了深刻影響。本研究借鑒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構建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框架,包括預期學習成果設計、協作學習任務設計、協作學習支持設計和協作學習評價設計四個基本環節,旨在促進協作學習的有效發生和協作學習成果的有效達成。以期本研究能為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提供理論和方法方面的指導,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及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協作學習 學習成果 成果導向教育 學習活動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專項科學研究計劃——陜西普通高校大學生深度學習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9JK0953);延安大學2021年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教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YDJGYB21-26)。

中途分類號:G424.24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協作學習是指學習者以小組形式參與的、為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和獲得最大化的個人和小組學習成果而在一定的激勵機制下協作互助的一切相關行為。協作學習被看成是為多個學習者提供對同一問題用多種不同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綜合的機會,這種機會對問題的深化理解、知識的掌握運用和能力的訓練提高大有裨益。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影響的不斷深入,協作學習以個性化參與、團隊協作、正互賴性等特點,愈發受到教育領域的關注?;旌蠈W習和翻轉課堂等多種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對協作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協作學習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進一步促進了協作學習的不斷發展。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質量是影響協作學習活動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協作學習活動設計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借鑒OBE理念,從學習成果導向的視角出發,設計協作學習活動的各個基本環節,以促進協作學習的有效發生和協作學習成果的有效達成。

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研究現狀

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是對協作學習過程的一種規劃和控制。通過梳理文獻資料,目前對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協作學習,探討如何設計相應的協作學習活動方案。鄭蘭琴等構建了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框架,為不同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參考。張紅波采用行動研究法實施了基于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活動,總結了協作學習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崔向平等構建了由方法論、模式論、環境論和效果論為基本架構的校際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理論框架,并通過個案研究實現校際資源的共建共享,促進學習者的深度學習。二是對協作學習活動的構成要素或結構模型進行的探索。何文濤基于學習活動概念模型構建了協作學習活動的結構化設計框架,確保了協作學習的目標與手段之間的一致性。余亮等以活動理論為視角構建了協作學習活動的結構模型,確立了資源、角色、任務和時序四個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協作學習活動結構流程,重點論述了這四個基本要素結構化的設計策略,以促進協作學習的有效發生,但在實際教學應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對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研究者很難判定協作學習活動中設計的各要素是否能夠有效促使協作學習的發生,進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二是實踐的可操作性相對較差。針對于此,本研究嘗試從預期學習成果出發,借鑒成果導向教育理論,構建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框架,促使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深度協作學習,從而獲取知識的意義建構和多元能力發展。

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框架

1.OBE理念

OBE理念即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OBE理念由Spady等人于1981年首次提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成果的產出及學習成果達成度的評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切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活動的實施和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以預期學習產出為導向,促使學生達成最終學習成果。

2.構建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框架

OBE理念是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強調反向設計,正向施工。故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首先要明確學生預期的協作學習成果,確定能證明學生達到預期協作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其次要在此基礎上圍繞預期學習成果設計協作學習任務、學習資源和認知工具等,通過實施協作學習活動,評價預期學習成果的達成度,最后要根據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調整協作學習過程,實現持續性的改進。這種教與學的活動是緊密圍繞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設計和實施的,可以確保具體的協作學習活動與學習目標相匹配,促使協作學習過程的有效發生和協作學習成果的有效達成?;诖?,本文借鑒OBE理念構建了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框架(圖1),下面重點介紹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框架中的四個基本環節。

圖1 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框架

(1)預期學習成果設計

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要緊密圍繞預期學習成果進行反向設計,對預期學習成果進行設計是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的首要步驟。預期學習成果能夠指導協作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習成果的實現要支撐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在課程教學中,依據“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結合學習者現有知識能力及水平設計協作學習預期學習成果。預期學習成果要反映學生通過學習后能夠具體做什么,表述要明確具體,要便于測量和評價,要體現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反思性學習。

(2)學習任務設計

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是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圍繞學科課程目標,設計具有啟發性和創新性的協作學習任務。協作學習任務是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的核心,是為達到預期學習成果所要完成的訓練內容。根據任務目標的復雜性和難易程度可以對任務目標細化分解,形成一系列子任務,子任務之間要存在互賴關系,通過子任務的層層遞進保證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協作學習任務設計包括任務目標設計、任務內容設計、任務要求設計。任務目標設計表述要明確具體,體現對學生高階能力的培養。任務內容設計要與學科內容有關,具有復雜性和劣構性,能促進學習者高階認知能力的發展和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需要考慮學習者的興趣,貼近學習者的生活,具有情境性和真實性,能促使學習者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任務要求設計包括規定任務完成時間的進度安排、子任務成果形式和成果要求。

(3)學習支持設計

學習支持設計為協作學習活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證,可以促進預期學習成果的有效達成。具體包括學習資源設計、認知工具設計、角色分工設計和交互規則設計。學習資源設計要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與協作學習任務相融合,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任務分工,適當搭建腳手架,以更具彈性的方式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促進協作學習的有效發生,讓學習資源成為學生交流協作和完成意義建構的支持工具。認知工具設計要為學習者提供能幫助和促進其進行學習資源獲取、分析、建模、決策等認知加工過程的工具,培養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角色分工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協作學習責任,通過角色支撐促進協作學習。依據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和經驗協調分配協作學習任務,使其履行相應權責,密切配合,形成互賴關系,通過有效的交流互動共享成果。交互規則設計是為保證協作活動的有效進行而制訂活動要求、管理制度、懲罰標準及學生在協作互動過程中所形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方式、交流規則和價值觀念等。

(4)學習評價設計

基于OBE理念的協作學習評價是以預期學習成果的達成為依據進行多元化考核的,關注學習過程,并將評價反饋作為優化協作學習活動的重要參考,不斷提升協作學習的活動質量。協作學習評價設計包括評價標準設計、評價方法設計和評價主體設計?;贠BE理念的協作學習要緊密圍繞預期學習成果創建協作學習考核評價標準,要求評價標準梯次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情況進行考核。同時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以便于學生了解學習成果的達成進度和完成程度。評價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要關注學生協作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形成性評價及時了解階段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以便于教師及時反饋、調整和改進協作學習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等,對不同評價主體賦予適宜的權重,綜合評定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達成情況。

結 語

本次研究借鑒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構建了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框架,以期能為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提供理論和方法方面的一些指導,進而能為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及改進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34.

[2]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79.

[3]馬婧.國外協作學習理論的演進與前沿熱點——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6):95-100.

[4]鄭蘭琴,鐘璐,牛佳玉.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以表現性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30(11):47-54.

[5]張紅波.基于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活動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9(12):18-22.

[6]崔向平,李東輝.促進深度學習的校際協作學習活動設計:理論框架與個案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7(4):39-44.

[7]何文濤.協作學習活動的結構化設計框架[J].電化教育研究,,2018(4)):73-79.

[8]余亮,黃榮懷.活動理論視角下協作學習活動的基本要素[J].遠程教育雜志,2014(1):48-55.

[9]余亮,黃榮懷.協作學習活動結構設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5):74-81.

[10]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5(3):32-39.

[11]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6.

[12]張利峰.基于角色腳本與問題提示的PBL在線協作學習活動設計與應用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2)36-40.

[13]陳水斌,殷明.“成果導向教學(OBE)”在高職課程的實踐及效果的比較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4(2):39-42.

(霍婷婷:延安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