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國之大者”,力鑄“國之重器” 奮力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張衛紅
發布時間:2022-05-31 17:09:48
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所高校辦學質量與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正處于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階段,我們要全面、深刻認識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推動研究生教育實現由一到多、由量到質、由外而內的發展方式轉變,更好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要。作為培養國防科技領域德才兼備高層次領軍人才的“雙一流”高校,西北工業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緊扣“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發展主線,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根本標準,立足“三航特色”,不斷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建設一流大學,關鍵是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目前,提高質量是世界各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后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黨和國家把提高質量確立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提出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就是看人才培養水平。西北工業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單位之一,自1986年試辦研究生院起,學校研究生教育始終圍繞黨和國家需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狠抓內涵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畢業研究生在國家重點領域“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就業比例達45%,在西部地區就業比例達43%,在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就業比例達70%,涌現出一批行業領軍人物和型號總師,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6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舉行研究生院成立大會
2020年7月29日,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學校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增強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明確重點任務,加快深化培養體制機制改革,精準發力,抓好落實。2021年,學校發布《西北工業大學一流研究生人才培養行動計劃》,明確完善思政教育體系、深化教學育人體系改革等五方面任務20條改革舉措,加快推進學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構建新時代一流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
一、堅持立德樹人,完善思政教育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學校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和“十育人”體系,加快推進思政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持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大力推進思政課程改革創新。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導學思政”為核心,將“四史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課程教學,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展“百名總師校友講思政課”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國防科技實驗室、重大國防項目等的育人作用,增強博士研究生赴軍工院所實習實踐環節,將思政課程開設在軍工院所科研生產一線,增強學生“軍工報國”情懷。二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以“門門課程有思政”為目標,把愛國主義、軍工文化、延安精神和西遷精神等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建設研究生特色思政案例庫。加大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力度,推出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選樹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團隊),建設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形成與學科緊密契合的課程思政體系。三是加強導學思政建設。出臺《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崗位管理辦法》《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等文件,進一步規范研究生導師的管理服務工作,發揮導師在導學互動中的價值引領、事業選擇、生活指導作用。成立翱翔導師服務中心,為導師提供學習培訓、政策咨詢、心理指導等服務,支持青年導師到高水平大學學習研修、到大院大所掛職交流。夯實導師第一責任人職責,選樹導學示范團隊,引導研究生“立大志向,上大舞臺,入主戰場,干大事業”。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二、堅持服務需求,深化教學育人體系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堅持服務需求,深化改革,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一是瞄準“卡脖子”技術突破和重大民生需求,培養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發揮學校特色優勢,以獲批的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兩個國家級專項為牽引,聚焦新材料、先進制造等優勢領域,超常規制訂培養方案。二是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研究生培養過程,加強系統科研訓練,發揮大團隊的協同指導、大平臺的資源支撐、大項目的牽引帶動作用,形成系統性訓練模式,突出學術創新。比如,由學校“空天結構技術”科研團隊的研究生們參與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我國大飛機、運載火箭、航空發動機等重點型號研制,為我國航空航天科技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三是健全“產學研用+國防”培養模式,擴大工程博士“專項班”模式示范引領作用,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設立“智能空天系統”“兩機”等16個工程博士專項班,構建“校內首席專家+行業產業首席專家”為核心的導師團隊,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四是聚焦科技前沿和未來發展,培養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加快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柔性電子學、生態環境、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新興交叉學科領域人才培養,設立“學科交叉研究生培養項目”,探索多學科導師團隊培養,發揮多學科協同育人優勢。設置柔性電子、智能無人系統、集成電路等新興交叉學科,培育新的增長點,“優勢工科、扎實理科、特色文科”的學科特色初步形成,傳統優勢學科進一步鞏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A+”優異成績,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在2021年軟科排名位居全國首位,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位居全國第三。2021年,學校獲批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柔性電子學2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陜西省空天結構技術重點實驗室部分成員合影
三、堅持提高質量,構建質量管理和保障體系
嚴格的培養過程質量管理是培養德才兼備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保障。學校不斷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牢固樹立研究生教育質量觀,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管理。
一是抓緊抓實培養過程關鍵環節管理。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完善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制度,探索引入學科核心課程考核,提高招生質量和效率。實施研究生課程提質計劃,注重研究生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加強數學、物理、計算機、外語等課程示范中心建設,著力打造一批研究生“金課”。實施一次有限通過率的開題評議,嚴格中期檢查、年度審核制度,加大培養過程考核、預警和分流力度,暢通分流選擇渠道;嚴格學位論文審核、預答辯、答辯和分會審議過程,壓實導師、答辯委員會、學位分會的職責,探索建立學位論文評閱意見公開制,加大學位論文抽查比例。近年來,學校在陜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獲評率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完善獎助體系和成本分擔機制。制定《西北工業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辦法》,構建校院兩級獎勵體系,增設校級特等獎學金和院級獎學金,建立動態調整的“助研、助教、助管”制度,完善“科研經費博士”制度,明確“立德樹人、激勵創新、崗位育人、成本分擔”基本原則,進一步強化價值導向、學業激勵和責任落實作用。三是完善質量保障運行機制。持續推進質量監測分析系統建設,強化校院督導隊伍職能,對研究生培養各環節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和指導。開展在校生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發布年度質量報告,實現過程管理的前置化、規范化和常態化。依托陜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規律,推出一批工大特色、服務陜西、面向全國的高質量研究成果,為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好科學決策支撐。
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記“國之大者”,主動適應新時代新階段新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國防軍工特色,進一步推進學校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續寫新時代人才培養“西工大現象”新篇章。
西北工業大學第一批校級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獎者合影
(注:照片來源西北工業大學、 陜西日報記者杜瑋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