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務實篤行、潛心耕耘,汗灑三尺講臺;她,年輕漂亮、儒雅自信,很有人格魅力;她用心教學,嚴管厚愛,學生茁壯成長。她,就是漢濱區培新小學優秀班主任——陳清華。

耐心開導強信心

陳老師常說:“一名學生對一個班來說,可能是五十分之一,但對父母來說,卻是百分之百”。陳老師在工作中,以此為目標導向,勤于關注每個學生,樂于陪伴每個孩子,用愛澆灌,靜待花開。

曾經,陳老師所帶的班級中,小東在學校總是沉默不語,每天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絕與同學溝通交流。小東的樣子讓陳老師既心疼又著急。于是,陳老師經常在下課后,靜靜地觀察他,主動和他聊天,邀請他和自己做游戲。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格外的關愛,試圖讓他打開內心,融入集體。然而陳老師卻屢遭挫折,因為這個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走近他實在太難,更別說交流了。有志者事竟成,陳老師不放棄,不松懈,一點點摸索教育方法,一篇篇學習相關書籍。無論課堂還是課外,陳老師一有適當的機會,就表揚他鼓勵他。慢慢的,小東打開了自己的心扉,開始能夠與同學、與老師正常溝通,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陳老師的幫助下,小東漸漸地融入了學校生活,成為了樂觀、善談、好學、自信的學生。

其實,這只是陳老師在教育中的一個縮影。面對心理可能存在異樣的學生,她格外留心,利用空閑時間和學生面對面交談,了解學生身體、心理狀況,還時常和學生寫信交流,使他們時時、處處、事事感受到老師的關心。

親切溫和的語氣,情感態度的關懷,尊重理解的氛圍……這都是陳老師與同學溝通的法寶。在陳老師的精心教育下,學生們普遍感受到她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更是可信賴的人,學習的信心逐漸增強了,生活的信心日益強大了。

嚴管厚愛潤童心

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工作以來,陳老師都把培養學生的知、情、意、行,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將知、情、意、行相統一,左手嚴管,右手厚愛,無論怎么樣的班級,只要到了她的手中,總會班風正,學風濃,精氣神好。

記得班上有一個孩子的父親因疾病不幸去世了,遭遇這樣的厄運,這位學生長時間沉浸在悲傷之中,生活和學習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陳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她不斷與這位學生溝通交流,緩解他的悲傷情緒。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了一段時間后這個孩子在心理上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在課堂上也能踴躍地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考慮到這位孩子的家庭經濟狀況,陳老師還時不時地給他購買一些學習用品。

學生小,犯錯誤在所難免。面對學生的小錯誤,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她從不窮追猛打、揪住不放,給孩子糾錯、改錯的機會,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正如她常說,“學生管理,猶如對小樹苗修枝剪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陳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旨在引導學生,為學生及時糾偏糾錯,既有理性,更有彈性,從不任性,因而她班的學生總是發展得更好、更優、更順,班級凸顯著很強的凝聚力、向心力、學習力。

全面培育暖人心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棟梁,更是家庭中父母的希望。陳老師充分利用培新小學建校百年來豐厚的辦學底蘊,發揮漢水文化優勢,堅持立德樹人,依托學校班級風采展示、師生共讀共寫等活動載體,廣泛開展主題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傳播國學、涵養性情,讓學生童心向善,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孩子們營造健康、快樂成長的良好的環境。

2021秋季,陳清華老師所帶的班級要進行班級風采展示,為讓孩子們在星期一的晨會上完美展現,她提前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精心排節目。由于長時間的負荷用嗓,導致聲音嘶啞。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她一直堅持給孩子上課。

班級風采完美展示后,她的嗓子幾乎快發不出聲音,檢查后發現已經導致聲帶小結。在醫生的勸解下,她才請假禁聲休養。可是向來認真負責的她,又怎會閑下來呢?她每天從代課老師那里了解學生的出勤情況,了解班級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在校表現情況。這就是她,一位兢兢業業的普通老師,在多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十分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

陳老師雖然是一名數學老師,但同樣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她常常鼓勵學生要全面發展,更要從小重視寫作。為激勵學生堅持寫作,她與語文老師用一起為孩子出書的方法,這樣既可以給孩子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又可以增強孩子們的成就感,成為他們持續寫作的動力。為此,她熬夜整理審核相關資料,最終書籍編印成功。

說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陳老師用她的愛與行動,耐心的教育和默默付出,感動著每一名學生,溫暖著每一顆童心,影響著每一名家長。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陳老師像一株小小的蒲公英,就如班級名稱蒲公英班一樣,外樸而內秀,執著地吐露芬芳。瘦弱的身體,掩蓋不了女性難得的果敢;張馳有度的課堂、抑揚頓挫的聲音激蕩著無數求知的心靈。“讓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是她的教育追求,是她的工作寫照,而她,仍舊不忘從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工作,開啟著孩子們不平凡的心靈。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