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師巧妙設計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從“學語文”過渡到“用語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在游戲中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人類獲取的信息主要來源于視覺和聽覺。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妙趣橫生、充滿創意的游戲活動中強化學生的視聽覺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1.“聽—想—說”讀背詞語訓練

統編教材每單元都有會寫和會讀的字詞,教師在每節語文課上可以利用五分鐘對學生進行讀背訓練,這對學生的字詞積累、專注力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30秒給學生讀3—10個字詞,每個字詞讀兩遍,要求學生專注聽,在規定時間內運用想象編故事的方法,按照順序記憶這些字詞,并有序說出這些字詞,比一比看誰背誦得又快又準。這樣持續訓練一周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字詞數量和難度,久而久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2.“聽—記—說”美文背誦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百字左右、文質兼美的文章,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朗誦3遍,讓學生記錄關鍵信息;再給學生留出3分鐘的時間記憶;最后學生背誦美文。經過長期訓練,學生的專注力和記憶力,以及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就會有大幅的提高。

3.“找—點—讀”舒爾特訓練

舒爾特訓練就是在3×3、4×4、5×5……的方格里,打亂順序寫上1—9、1—16、1—25……在計時狀態下,讓學生依次找出數字,點擊并大聲讀出數字,學生用時越短說明專注力越強。初次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3×3開始,逐漸增加難度。例如,5×5的訓練。沒有訓練前,學生平均需要36秒才能完成任務,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學生的視域擴大了,反應迅速靈敏了,手腦眼配合的能力越來越強了,平均18秒就能擊打25個數字。對7—12歲的學生來說,用時26秒以下說明專注力較好,40秒左右屬于專注力一般。

二、在紅色故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力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應用相結合,以此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1.講述紅色故事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尋找紅色傳家寶,采訪家人,了解傳家寶背后的故事。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融入個人感受,講述傳家寶的故事,并錄制微視頻,以傳承革命精神,弘揚良好家風,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校可以為學生搭建展播平臺,以此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講述紅色故事的現場會上,一位同學帶來了94歲的太爺爺,這位老人為大家講述了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榮獲軍功章的故事,在場的所有聽眾都深受感動。他講道:抗美援朝時期,條件十分艱苦,在寒冷的冬天,戰士們穿著單軍衣爬冰臥雪,等待戰斗時機。有的戰士凍得渾身僵硬,有的甚至凍死在戰壕里還保持著射擊的姿勢。戰士們身上裝著的干糧—— 一個個煮熟的土豆,已經凍得像石頭,揣在懷里,暖熱一層啃一點。他們很珍惜,因為這是全天的糧食。然而,不論是冰天雪地還是槍林彈雨,不論是忍饑挨餓還是身處險境,志愿軍憑著昂揚的斗志、頑強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軍功章是榮譽,更是頑強精神的象征。在講述紅色故事的活動中,學生細心聆聽,精心撰稿,認真練習,他們的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學效果特別顯著。

2.對話優秀人物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尋訪優秀人物,通過對話了解優秀人物的初心使命、感人事跡,學習他們高尚的精神品質。在班級分享會中,可以讓學生講給其他同學聽,宣傳優秀人物的典型事跡。對話優秀人物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語文綜合素質。

例如,在尋訪優秀人物活動中,有位學生講述了他了解的一位鎮巴山區守墓人,一生為長征戰士守墓,每天在墓地除草植樹,沒有離開過這塊紅色土地。臨終前,他希望兒子能夠繼承自己的遺愿,守護好英雄的墓地,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在實踐對話交流中,學生深受感動,優秀人物的事跡對學生的觸動很大,學生的溝通能力提升了,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3.擔任講解員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及家長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英雄故居、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讓學生從中了解所發生的事情、所體現的歷史意義。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模擬小講解員,編撰講解詞,講解革命故事。教師為學生提供講解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場實地講解,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班級舉行爭當講解員比賽,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學生的演說能力。

三、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學生的感悟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朗讀中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達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情感的體驗,語言的積累。

1.堅持晨誦勤積累

清晨走進校園,第一件事就是放聲誦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經典閱讀篇目。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增廣賢文》《千字文》《130首古詩詞》等。教師也可根據一學年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每天朗讀、背誦一個片段,讓學生在大聲誦讀中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語感,積累經典名句。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晨誦習慣。學期結束后,教師可以評選出“經典誦讀優秀個人”。

2.堅持閱讀強寫作

學生如果每天晚上能夠堅持閱讀半小時的課外書,并在閱讀中勾畫自己喜歡的語句,那么他的理解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尋找閱讀方法,讓學生沉下心,靜心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寫作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3.搭建平臺展風采

為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誦比賽,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例如,一、二年級的兒歌童謠朗誦比賽,三、四年級的古詩詞朗誦比賽,五、六年級的經典詩文朗誦比賽等。學生可以先在班級內進行展示,再由同學層層推選參加年級、校級朗誦大賽。在參與過程中,學生的朗誦能力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也能得到提升。

四、在傳承漢字文化中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漢字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它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實教育部關于規范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學校應全面加強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1.抓好課堂主陣地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學校要做到書法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課表、進活動。每節語文課要有固定的寫字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筆畫、偏旁、結構、布局等方面觀察漢字特點,讓學生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在隨堂練習中寫好漢字。

2.完善激勵性評價體系

為了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使學生養成長期堅持、自主練字的好習慣,學校要積極完善激勵性評價體系。班級每月可開展一次書寫比賽,為獲勝學生頒發初級證書;學校每月可舉行年級比賽,為獲勝學生頒發中級證書;學校每學期可以舉行一次全校高級證書的認定。在書寫等級證書評定中,學生練字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他們寫的漢字越來越規范、美觀了。

3.營造濃厚書寫氛圍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寫好中國字凸顯的不僅是國人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深情,更是中華民族堅守文化自信和走向偉大復興的文化基因。學校可以利用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舉行書法展覽,進行“小書法家”評選活動,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經過班級、年級逐級推薦,會在全校進行表彰。同時,學??梢匝垥疫M校園、進課堂,在書寫現場零距離地指導師生練字,有針對性地幫助師生解決書寫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師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如果教師能夠巧妙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我們的學生就一定能在豐富多彩、趣味橫生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就能夠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師范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