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陜西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引領和指導“十四五”時期陜西省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貫徹實施教育“十四五”規劃,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教育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詳細解讀如下。

一、《規劃》起草背景

“十三五”時期,陜西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教育脫貧攻堅取得勝利,教育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教育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教育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教育整體水平邁上新臺階。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奮力譜寫陜西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關鍵時期。從發展環境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加速構建,國家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表現為人才和科技的競爭。從陜西全局看,搶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等重大戰略機遇,亟需挖掘、利用、滋養好陜西優勢科教資源。從教育領域看,當前國際國內教育正經歷著革命性變化,人工智能、“互聯網+”深刻影響著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并促使教育教學形態、方式等發生深刻變革。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全省教育必須抓住重大機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努力開創陜西省教育發展新局面。

二、《規劃》編制過程

《規劃》以《國家“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陜西教育現代化2035》為政策依據,在全面總結陜西省“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起草編制。規劃編制過程中,遴選11項教育重大問題研究課題開展專題調研,為科學編制規劃提供決策參考。委托專業機構對“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進行科學測算,力求使規劃目標符合實際、切實可行。先后開設網上征求意見專欄,組織召開地市教育局、高校等多場征求意見座談會和專家研討會,修改完善形成《規劃》初稿。在充分征求全省教育系統和省級有關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規劃》審議稿,先后提請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對標銜接《國家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報請省政府同意后印發實施。

三、《規劃》特點和主要內容

《規劃》特點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堅持系統推進。深入分析陜西省教育事業的發展環境和歷史方位,著眼教育現代化2035總體目標,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提出了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促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持續推進職業教育增值賦能發展、加快高等教育一流特色發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健康發展、重視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發展、加快推進終身教育發展等8個重要發展任務,明確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方向。二是聚焦體系構建。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主題,《規劃》將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事業發展各環節,提出了構建新時代“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新時代學校文化育人體系、新時代協同育人體系、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體系、新時代“互聯網+教育”創新發展體系、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體系、新時代學校治理體系、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障體系等9大教育重點工作體系,搭建起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成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撐。三是突出項目帶動。圍繞補齊教育短板、破解突出問題,謀深、謀準、謀實“三個重大”(即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提出了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學前教育提質擴容工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質量提升工程、普通高中育人能力提升工程、“雙高計劃”引領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工程、普通高校“雙一流”建設推進工程、高校科技創新和服務工程、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教育信息化創新工程、“一帶一路”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工程等10項重大工程,成為規劃實施的有力抓手。

《規劃》全文共4部分、8個章節。第一部分,發展基礎,為第1章內容。全面總結“十三五”教育發展成就,并指出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發展環境、陜西全局、教育領域等幾個方面深入分析“十四五”時期全省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第二部分,總體思路,為第2章內容。主要包含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明確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指標,并首次提出教育高質量發展引導指標。第三部分,重點任務,包括《規劃》3至7章內容。包含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重點領域深化改革,構建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障體系,不斷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第四部分,組織實施,為第8章內容。從健全組織領導、強化規劃實施、加強規劃宣傳等方面,保障規劃落地實施。

四、《規劃》主要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更均衡更有質量的教育,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顯著提高,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顯著提高,全面推動新時代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建設,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走在中西部前列。同時,按照總體目標的要求,明確了5個方面的具體目標。一是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7.8%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超過97%,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3%以上,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培養比例達到1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4%。二是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立德樹人成效更加凸顯,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加強,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53年。三是教育公平有效保障。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快構建,鄉村教育全面振興,困難群體依法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四是教育活力充分激發。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加快構建,依法治教全面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教育對外開放程度持續提高,“互聯網+教育”發展水平有效提升。五是教育服務能力全面增強。高校“雙一流”建設深入實施,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持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構建,高校科研人員投入數超過10萬,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居全國前列。

五、《規劃》落實的主要舉措

一是健全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的突出問題,落實各級政府、部門工作責任,制定切實可行配套政策措施,共同推進規劃實施。

二是強化規劃實施。精心組織實施重大工程項目,定期跟蹤重點任務實施進展,將規劃執行實施情況作為督導檢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確保各項任務落實。

三是加強規劃宣傳。做好規劃宣傳解讀,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