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以更生動、更活潑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業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作業的形式必須多元化, 而且應增加更多的實踐性、操作性等體驗類作業。

一、動口類作業,提供自主、合作的學習機會

1.生生互動

我每周會教授《典范英語》中的兩個繪本故事,但課堂時間有限,因此每兩周我會專門舉行一次“Story Show”,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兩周內學習的四篇故事中任選一篇進行表演。這種學習小組是由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的,為了故事表演成功,課后學優生開始對組內同學進行幫扶。漸漸地,原來那些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跟上節奏,不僅能說出來,還能有模有樣地演出來。這種生生合作完成作業的方式,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幫互學,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全面發展。

2.親子互動

英語課后作業還可以請家長參與其中。教師設計一些簡單的小游戲,比如“我來表演,你來猜”,學生根據家長的動作、聲音等提示,用“Is it ... ”來猜測,家長用“Yes/No”來評判是否正確。學生與家長的合作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和家長有機會共同學習,而且還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

3.與朋友互動

以朗文新思維小學英語 4A 為例,在學習完Chapter2 More about our friends 的 A 部分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朋友,我請學生課后對朋友作一個調查。結合本課所學內容,進行問答和記錄。 A: Do you ever ... B: Yes, I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 A:No, I never ... 在完成調查作業中,學生始終主動參與。調查結束后,學生在課堂上還要進行展示匯報。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鍛煉了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動手類作業,提供實踐機會,激發學習樂趣

1.觀察收集生活中的英語

英語是世界性語言,在電視、網絡、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 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英語來豐富自己的詞匯,增加信息輸入。

比如,在進行字母學習時,我就讓學生去尋找身邊的字母,國家的名稱如“USA”“UK”等,提醒標語如“Push/ Pull”“Be quiet”“Entrance/ Exit”等,廣告語如“Just do it”“Good to the last drop”等。請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單詞、句子記錄下來,積少成多。在課前演講時,學生把這些資料拿出來分享。學生會為自己能發現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課外英語而驕傲,并獲得美好的英語學習體驗。

2.制作類動手作業

在課后作業設計中,制作類作業必不可少。周末或節假日學生時間充足的時候,我就會讓他們享受“I can do it”的樂趣。比如,低年級時制作字母書、單詞書、英語名片,中年級時制作英語邀請函、社團海報、“小葵花義賣”活動中的義賣物品價目表、以節日為主題的英語小報,高年級設計課程表、菜譜、書簽、創編故事并設計繪本。這些精彩的無聲作業,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拓寬了英語的運用渠道,體現了跨學科融合式學習,進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動腦類作業,提供創新機會,張揚個性,凸顯自我

小學生在學習中最為明顯的特征是“在學習過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學習和活動中,學生渴望在作業方面與眾不同,表現自我。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布置適量動腦類作業,如創編歌曲、Chant、改編故事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朗文新思維小學英語 4A 為例,學習完Chapter1 的G 部分后,我宣布將在第二天舉行“Chant 創新大賽”,評選出的前三名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學生利用課間,三五結對,開始商討可替換部分,有的說,有的記,還有的在一旁打著節奏,大家躍躍欲試,熱情高漲。

A: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

B: We like painting.We think it's funny. We don't like running. We think it's boring.Painting is what we like doing when we're free.

……

動腦類作業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英語學習相對困難的學生也能夠模仿創編幾句,和其他同學組隊共同表演出新的Chant 后,自信心油然而生, 大大激發了英語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下,我們要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形式豐富、生動有趣的課后作業。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真正減負,還能夠解放學生,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自我發現、自我探索,擴大知識面和眼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第二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