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模式探究
作者:谷 艷
發布時間:2022-05-12 15:22: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指引下,現代素質教育正在全面實施教學改革,以智育與德育并舉,以高效與品質齊下,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但在教學改革進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更新,更要從學生管理角度入手,幫助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氛圍,促進學生的交際、協作、組織、溝通等綜合素養全面發展。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結合多年工作經驗以立德樹人為視角,通過分析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構建的策略與措施。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指導理論,其推翻了傳統以智育為核心的教育機制,將德育與智育作為同步發展的教育內容,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階段,教師還應進一步加強班級管理,通過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內部管理機制建設,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模式。
一、當前小學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差
當代小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相對薄弱,缺乏制訂計劃、執行規劃的觀念與能力,而主要影響因素有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家庭環境影響。由于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進而擁有較強的依賴心理,自理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明顯不足。第二,娛樂生活環境影響。在網絡與信息化建設中,小學生可以接觸到的信息與娛樂方式很多,各種娛樂化的內容對學生產生了較大誘惑,使學生的自制力不斷下降。第三,班主任的管理問題。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重視度不足,在班級管理中缺乏對學生自我管理的引導與鍛煉。
(二)學生自主管理空間小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管理空間過于狹隘,一方面在于部分教師認為小學階段學生不需要自我管理,聽從教師安排即可,顯然這是錯誤的教育理念,這些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論;另一方面在于教師的班級管理模式過于直接,缺乏學生自主管理與內部監督的空間,班級中的所有事務都需要通過班主任來規劃、監督、管理與實施,學生的能力與素養無法得以展現。
(三)缺乏德育滲透與引導
德育是現代教育中重要的內容之一,而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以滲透德育內容為基本目標,既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又要督促他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建立好的班風與學風。目前,很多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并未意識到或未開發出德育途徑,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自主管理體系的構建與發展。
二、立德樹人視角下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構建
(一)明確角色定位,增強自主管理意識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需要從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與意識規范做起,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活動的綜合管理者,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首先,要想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需要明確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角色,放棄直接管理,并間接參與班級管理活動,一定程度上中斷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進而實現對學生內部管理的引導與訓練。在日常管理活動中,班主任一方面要與學生拉近距離,通過平等交流、興趣交匯、快樂分享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要為學生設置充分的管理空間,班主任應以觀察者的角度了解與分析學生,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或者走進誤區時,要及時給予幫助,從而為學生營造更廣闊的自主管理空間。
其次,班主任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引導。其一,教師應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以維護班級利益、打造班級形象、展現班級風采為基本目標,從而讓學生真正將班級作為“家”一樣的空間。其二,班主任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通過主題班會課向學生傳遞班級內部管理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引導學生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形成良好的內部管理與監督體系。其三,班主任要以德育為滲透內容,引導學生在班級環境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優點,摒棄缺陷與不足。
(二)優化班級規范,立足學生自主意愿
良好而全面的班級規范是自主管理模式建設的制度保障,班主任在創建班級規范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改變教師“一手包辦”的班規制訂方式,以學生的自主參與為基本形式,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協商制訂。小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因此在班規制訂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結合《小學生行為守則》,要求學生根據其中的基本規范,提出班級內部需要制訂的管理條例,由此通過匯集學生的意愿與訴求建立班級規范初稿,同時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向學生傳達制定的班規內容,再次聽取學生的建議進行修訂,師生達成共識后,將制訂好的班規制作成展示牌,實現提醒與監督學生的目的。第二,班規的制訂要具備動態變化的特征。班規制訂完成后,學生需要按照提出的規范予以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現班規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細則描述模糊、管理形式不當、管理內容空缺等,都可在班會課上提出修訂建議,經過師生協商后再對班規進行及時修訂,以確保班規更符合學生自主管理的實際需求。此外,班規的制訂還需要堅持以德育為首的引導與滲透,在學生行為管理中,除了提出要禁止與約束的規范內容之外,也要展示并提倡好的德育行為,比如樂于助人、尊老愛幼、文明禮貌等。
(三)打造干部團隊,營造良好管理體系
優秀的班干部團隊是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干部團隊的榜樣作用與管理能力,從而加強班級的凝聚力。
首先,在班干部選舉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意愿與選擇,采取學生內部推薦、自主推薦的方式選出候選人,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班干部人選,以此既滿足學生的訴求,保證班干部的威信力。
其次,在班干部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從三個方面予以完善:第一,要建立健全學生反饋與監督機制,為避免班干部與學生發生沖突,可以設置學生反饋通道,如果對班干部的處理或調解方式有意見,可以通過反饋渠道向班主任提出問題,待班主任審核過后,再進一步協調處理。第二,要針對不同的班干部崗位,實施不同的管理策略。對于班長、學習委員、課代表等需要一定能力基礎才能勝任的職位,設定任期時間為一學期,任職期間受到嚴重處分時要更換職位,每個學生同一職位最多連任兩次,以此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競爭機會。對于紀律委員、衛生委員等監督型班干部,可以選擇輪崗制,以每日或每月一換的方式讓學生分別體驗擔當,既可以充分體現管理的自主性,又為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供了途徑。第三,班主任還要對班干部實施教育與培訓活動,使得他們能在遇到問題時可以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營造完善的班級管理體系。
(四)建設班級文化,完善學生自主評價
班級文化與學生評價也是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首先,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師要發揮班級文化對學生的激勵、引導、約束以及糾正作用,同時這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將班級的實際環境與文化環境進行融合,如將班級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閱讀角、自然區、宣傳欄等,在閱讀角可以提供各類圖書:童話、寓言故事、繪本、知識科普、心理建設等。在自然區可以放置盆栽、綠植等,我們要求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與維護,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自我約束力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宣傳區我們可以展示班級風采、塑造班級模范,讓學生相互學習與競爭。如此不僅可以形成民主的環境氛圍,而且通過每個板塊的負責人設置,還能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與集體意識。
學生評價是展現學生能力與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班主任應建立健全總結、評價與反思路徑,引導學生對班級自主管理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其一,教師要建立差異化評價機制,根據學生特點設置有針對性的評價內容。其二,要開展多元化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師生互評的方式,展現多維度的評價結果。其三,要創建獎勵機制,對表現好的、積極改正的、具有模范作用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強化學生的轉變與成長體會。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視角下,當前小學的班級管理需要進行全面改革與優化,班主任應以自身角色定位為基礎,通過班規建設、班干部選舉、文化建設與評價獎勵機制等途徑,構建起以德育滲透為核心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灞橋鎮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