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規(guī)律,以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新情況,是解決學校面臨的新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障教師切身利益的需要。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面對教育系統(tǒng)的大變革,每一位教育人都面臨著新挑戰(zhàn)。那么,在“雙減”背景下教育科研工作如何開展?


一、找準“雙減”政策下教育科研的方向

1.優(yōu)化課堂教學,減負增效

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的主陣地,而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線。在“雙減”背景下,減負要增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破解困境的必經之路。

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方面,課題研究可以選擇以下三個角度切入 :一是針對教材和教法進行課例研究。如語文科目從統(tǒng)編教材的閱讀策略單元、習作單元、課后習題等教師們普遍存在困惑的教材內容切入,通過課例研究的形式,探討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二是針對課堂管理進行實踐研究。如對課堂管理的方法、課堂提問的時機、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表揚和批評的度等教育教學細節(jié)進行研究,以提升教師的教育技能。三是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案例研究。對學習缺少興趣、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通過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作業(yè),加強重點幫扶,實現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2.合理設計作業(yè),減負增質

目前身邊各學校落實“雙減”政策,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學生家長擔心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后,孩子的學習會退步。作業(yè)量多時長,學生負擔過重,是學校教育的一大頑疾,要想徹底解決作業(yè)過多的問題,就要從教師布置作業(yè)的源頭上治理。

對于合理設計作業(yè)、減負增質方面的課題研究,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從學校層面進行作業(yè)管理的研究,對課內外作業(yè)的量與質從制度保障方面進行統(tǒng)籌;二是在學科組落實基于學科特點的基礎性、拓展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等不同層次的作業(yè)設計策略研究;三是從學生層面實施對作業(yè)內容、作業(yè)目的、作業(yè)效果等方面的實踐研究。最后通過對研究結果進行反思和改進,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切實落實減負增效的作業(yè)需求。

二、“雙減”政策下教育科研落實的策略

只有教師成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動扎根于課堂;只有教育科研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實踐中加以應用,才能使其變?yōu)榻逃a力,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如何夯實課題研究的過程,幫助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逐漸轉變舊觀念,調整行動策略,從而實現教師的專業(yè)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延安實驗小學的具體做法為例。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力度。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線上集體學與自學相結合、每學期共讀一本書等方式,幫助教師與時俱進,精進專業(yè),發(fā)展自身。二是實行“領航行動”師徒結對制度。通過師徒結對一對一幫扶,有效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課題管理制度、課題考核制度,保證教師全員參與課題研究。四是堅持課題研究督查制度。學校對當年所報的課題研究過程實行全程跟蹤,依據課題研究方案,不定期抽查督導,強化過程管理,實現層層落實。五是規(guī)范課題評審制度。在微課題結題階段學校組織專家評委對課題研究的結題材料進行評審、鑒定,課題負責人著重對課題開展的過程和取得的成果進行具體匯報,同時對評審團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六是舉辦教育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展示會。推廣活動給優(yōu)秀的教育科研成果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通過成果總結微報告、課例展示可以吸引更多的教師行動起來,還可以將發(fā)現的問題作為研究的方向進行持續(xù)深入研究。七是編印校刊。設置學校管理、名家講壇、教育科研、教海泛舟、校園動態(tài)等欄目為教師們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分享教育科研成果提供平臺。八是創(chuàng)辦教育教學論壇。分學科以音頻的方式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分享教師解決教學熱點、難點問題的好做法。這些措施夯實了課題研究的過程,有利于教師在反思中改進教學行為, 在提高中快速提升教育能力和教學水平。

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從事教育科研的最主要目的是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雙減”政策之下,新的問題和矛盾層出不窮。學校要把解決學校實際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切科研活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合理設計作業(yè)、提升課后服務等問題進行深入探索,用一系列舉措做實課題研究的過程,不斷深化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規(guī)律性認識,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書育人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努力做到減負不減責任,減負不減質量,促進“雙減”政策落地生根,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