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西安市日前發布了《西安市職業教育“名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依據《方案》,在2022年3月,西安市首批15所普職“名校+”完成組建;2022年底前,全市中職學校與駐市高職院校廣泛開展“3+2”合作辦學,實現全覆蓋。此舉旨在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推動全市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根據《方案》,西安市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學校、市域高等職業院校將以“優質高中+中職”“中職+高職”“中職+中職”“中職+基地”4大類別組建職業教育“名校+”,通過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一長多校、合作學校、校企融合5種組建模式促進“+校”教學質量提升。

《方案》明確,今年西安市將建設5~7個市級“名校+”(中職)。市、區縣(開發區)教育局要加大對職校“+校”的投入,切實加強轄區職校“+校”的基礎辦學條件及設施設備、部室、場館等建設,徹底改變職校校容校貌,大力推進提質培優,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名校+”統籌管理教育教學活動,構建教育教學工作機制,做好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備課教研、教學進度、教育活動、教師培訓。區縣教育局制定質量監測指標評價體系,對“名校”和“+校”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實現全程監測、定期監測、診斷、評價,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方案》指出,各區縣(開發區)統籌做好職校“名校+”隊伍配備。推行職校校長職級制和目標責任制,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動態管理。對跨區域、跨體制的“名校+”,校長一般由學校舉辦者聘任,副校長及中層干部試行“雙校任職”,實行一體化管理。派駐任職一般不低于3年。全面推進中職教育“名校長+”,2022年組建市級中職教育“名校長+”共同體5個。

區縣(開發區)教育局授權“名校+”校長統籌管理“名校+”教師,由校長根據實際工作和學校發展需要,“名校”“+校”合理調配交流基礎課帶課教師,比例不低于20%。特別是將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等均衡安排到“名校+”內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任教,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同步提升。實施體音美等緊缺學科教師“走課制”。建立同步績效考核辦法,強化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互派教師享受教師交流補助政策。今年組建市級職業教育“名師+”共同體5個、區縣級和校級職業教育“名師+”共同體15個。

在教師編制方面,《方案》要求采取互補余缺的方式,適當增加“名校”教師編制和中高級崗位比例。對職業學校“名校+”教師交流納入全市“名校+”管理范疇,在職稱評審等方面中享受同等待遇。對交流3年以上(含3年)的教師,在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在不突破領導職數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名校”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職數;在績效工資分配中對“名校”校長給予一定傾斜。

西安市教育局將“+校”發展、提升成效作為考核重點,從辦學條件、管理團隊、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生源增加等方面,綜合考核“名校+”工作成效。考核結果作為對區縣(開發區)教育局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