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事,終一生,永遠跟黨走
——西安市第一中學原校長李一青簡記
作者:劉朋周
發布時間:2022-04-26 10:20: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李一青,1910年11月4日出生于山東省萊蕪市東照林莊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身體結實,酷愛體育,好學上進。13歲便代表泰安省立第三中學參加華北地區運動會,成為該校的“風云人物”。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慘案發生,李一青因參加組織學生罷課、示威游行和宣傳抗日,被開除學籍,但他并沒有屈服,次年考入公費的濟南第一師范學校,1927年代表該校參加在清華大學舉行的華北籃球運動會,1930年春進入濟南民眾教育學院體訓班專習體育,同年參加山東省運動會并獲網球比賽單打冠軍,不久赴杭州參加全國運動會。此后他在山東任教4年。為了更好地工作,1934年夏,李一青在上海東亞體育專科學校(第二十九屆插班)專攻體育。1935年8月赴陜,任西安二中體育教師。他在西安二中認識了進步教師田克恭及進步人士何寓礎、余達夫等人。1936年12月,中共西安地區地下黨組織決定在“一二·九”運動一周年之際,發動西安學生舉行請愿和示威游行活動,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李一青積極支持并掩護進步學生參加抗日救國活動,為了讓集中在操場的學生們能順利沖出校門,他在校門口監督守門警察,并適時暗示學生沖上街參加示威游行。西安事變爆發后,他積極參與了西安學聯等團體組織的宣傳隊,向各界宣傳西安事變的真相和張學良、楊虎城的八項抗日主張。后被進步人士、西安師范學校石雨琴校長聘為該校體育主任。
在嚴酷的斗爭中,李一青的思想日臻成熟,1937年5月1日,在何寓礎的介紹下,他與田克恭一同加入中國共產黨。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淪陷,他積極參加西安日益高漲的抗日救亡運動,帶領學生深入外縣、鄉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在國統區白色恐怖的環境下,李一青堅持從事地下斗爭,經中共地下黨組織安排,他先后在三原工職、興國中學、陜西師專等校長期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他沉穩、機智,長期以教師身份作為掩護,向廣大青年學生介紹宣傳進步思想,幫助并介紹他們投身于革命。1939年底,根據地下黨指示,李一青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奔赴山西,在山西的三十八軍趙壽山軍部任體育教官,其間結識了孫蔚如、郝克勇、宋綺云、孔從洲等人。
1946年,經武伯倫介紹,李一青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并在該校教師中發展了4位民盟成員。這些活動被國民黨富平縣黨部和三青團覺察,李一青被迫離開前往馬欄鎮。
新中國成立后,李一青在擔任西安市第一中學校長、西北地區體育工作領導期間,面對西北地區體育事業落后、體育人才奇缺的現狀,他積極響應毛澤東主席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偉大號召,積極組織開展西北體育運動,迎接全國各種比賽。30多年里,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積極籌建西北人民體育場,創建西北體育學院,篳路藍縷,備嘗艱辛,為國家體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認為是新中國體育事業開拓者之一。為黨的體育事業奮斗終生。
據西安第一中學56屆(目前均已80多歲高齡)眾校友回憶:“當年的校長李一青,身材魁梧,嗓音洪亮,經常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特別是體育鍛煉學校抓得很緊。李一青校長身體力行,帶頭出操、跑步;學校體育活動非常活躍,各種球賽紅紅火火。所有學生夏練三暑、冬練三九,良好的體育鍛煉活動使我們身體健康、終身受益。”源遠流長,西安市第一中學目前仍是西安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