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欄目主持人 吳萬強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安康市扎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好“大思政課”的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目標,以推進思政課堂革命為抓手,努力形成“思政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育德,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融合育德,學校、家庭、社會融合育德,全員育德、全科育德、全程育德”的“三重融合·三全育德”的安康大思政格局。

堅持全科育人,守好“大思政課”主戰場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學校是上好思政課的主戰場。安康市不斷深化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統籌推進大中小一體化的思政課“學科大課堂”、校內校外聯動融通的思政實踐“安康大學堂”、全員育人素質提升的“研訓大講堂”建設,為安康“大思政課”改革創新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方面,深化思政課程改革創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創新教學形式,激發課堂活力,大力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建立市、縣、校三級“1+1”聽課制度,由“局長(校長)+教研員(思政課教研組長)”組成聽課組,以“行政+專業”為職責,以“調研+指導”為內容,局長聽思想講政治,教研員聽教學講專業。從行政和專業的雙向視角科學審視全市中小學思政課的現狀及發展,大力構建學校努力辦好、教研室積極管好、教師用心教好、學生認真學好思政課的“四好”工作格局。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積極探索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學校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通過觀摩課、匯報課、送培到校等方式,對全市2000多名思政學科教師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思政課“大練兵”和實踐研討培訓,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切實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另一方面,創新推進課程思政。進一步樹立學科德育融合觀念,加強全科育人,用新的課程理念推行“學科知識+德育元素”的全學科教學改革,深度挖掘學科育德價值,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如漢陰縣探索創新德育融合形式,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育及道德信念形成發展階段,分層分段確立目標,按照“大思政課”理念,將抽象的德育教育通過“三段三層三類”模式設計成“德育作業”。三段是指:將小學生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低段(側重家庭美德教育)、三四年級為中段(側重個人品德養成)、五六年級為高段(側重社會公德培養);三層是指:從學生真實生活場景出發,“德育作業”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進行設計;三類是指:“德育作業”的形式分為實踐類、知識類、成果。此模式讓“小作業”展現出了“大能量”。

堅持協同配合,拓寬“大思政課”主陣地

課堂小社會,社會大課堂。安康市以加強中小學校“五項管理”為切口,以“雙減”為抓手,創新開展課后服務,在校園內外展現出了“雙減”帶來的勃勃生機和青春活力。在全市范圍內常態化開展義務教育“雙減”教研大指導活動,指導內容包括規范辦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規范作業管理、做好課后服務、規范考試管理、規范教輔資料管理等,以科學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提升作業管理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推動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實現“減負”與“提質”并重。如白河縣麻虎小學結合地域特點和鄉村實際,研發和引入適合鄉村學生發展的鄉土課程:十二生肖課程、二十四節氣課程、農作物生長課程等;設計了“小腳丫走天下”“小腳丫游天下”“我愛家鄉——陜西”等三款地圖游戲,為每個教學班配備了一個玩具桶,里面裝上若干個適合學生玩的玩具,豐富了學生課間、課外生活,提升了課后服務質量。

平利縣立足資源稟賦,實施“五小”工程,拓展“第三課堂”。實施“小能人”工程,教育引導學生獨立自主處理學習和生活中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強化勞動意識,感知勞動樂趣;實施“小農人”工程,以生產勞動為重點,科學整合校內外勞動教育資源,讓學生適當參加生產勞動;實施“小工匠”工程,引導學生開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強化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實施“小藝人”工程,讓學生掌握1~2項勞動技能或藝術特長,不斷提升文化自信;實施“小紅星”工程,引導學生參加校園義務勞動、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堅持科研驅動,建強“大思政課”主力軍

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引擎,深度激發學校“大思政課”內驅力,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支撐、引領和驅動作用。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教研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構建市、縣、校多層次多維度德育科研體系;編制《安康市中小學學科德育融合工作指南》,設計發布安康市中小學一體化德育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建立全市中小學思政學科優質教學資源庫,組織全市各級各類教育單位和廣大教師積極開展德育科研,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內涵式發展,提升廣大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扎實推進課題帶動戰略,聚焦全市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問題,申報《安康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三重融合’德育新模式,打造‘三全育德’德育新常態實踐研究》為陜西省規劃課題,并作為全市德育研究的總課題進行研究。目前,全市共計立項市級以上德育專項課題205項,已建成市級“立德樹人項目研究基地校”85個。

堅持正確導向,唱響“大思政課”主旋律

安康市“大思政課”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省教育廳乃至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公布的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單中,旬陽中學案例《三高目標塑君子人格,六育途徑推君子教育》榮登榜單。近年來,旬陽中學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創多元教育,塑君子人格”為辦學思想,構建了君子教育理論、文化、活動、課程、評價五大體系,確立了君子教育“三高”目標、“六有”標準、“八大”特質、“五條”路徑、“四項”舉措,力求培育具有君子氣質、君子作風、君子人格的現代君子,這些舉措唱響了“課堂革命”主旋律,傳遞了“安康行動”好聲音。

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安康有我。安康市正以“三重融合·三全育德”為核心,以“大思政課”為抓手,全力打造“三個課堂”,建立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長效機制,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礎,為推動“大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安康密碼”。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