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教育局 以“三名+”建設助推渭南教育強市建設
作者:郭 創
發布時間:2022-04-26 10:25: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1年以來,渭南市教育局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渭南教育為目標,以實施“名師+”“名校+”“名校長+”的“三名+”建設為抓手,增強教育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優質教師資源均衡,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滿意教育,助推渭南教育強市建設。
深化梯隊建設 儲備發展動能
一是匯聚精英培養“名師”。積極招聘高層次人才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開辟緊缺學科優秀人才招錄“綠色通道”,2021年招引高層次人才110名,事業單位和特崗教師招聘優秀本科畢業生1685人,兩年來為5個經濟欠發達縣累計補充體音美教師411人。依托中省“國培計劃”,通過專家指導、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方式,實施骨干教師集中研訓、全員輪訓。分學段、分學科遴選精英骨干,打造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名師工作室隊伍,截至目前,已建成各級各類“名師+”研修共同體3060個,其中市級52個、縣級532個、校級2476個。2021年,16位教師獲得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稱號。
二是梯級打造遴選“名校長”。搭建校長專業提升平臺,舉辦“校長論壇”活動,總結推廣“名校長”教育理念、治校模式、學術成果等,促進校長專業能力提升。組織名校長參加專題研修班,對全市71名“名校長”開展課程改革、學校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進一步提升“名校長”治校能力。加大年輕校長、年輕干部培養力度,推進校級干部交流輪崗,遴選一批優秀校長赴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學府研修,分層分類儲備一批中青年校長骨干。目前,已建成市級“名校長+”發展共同體71個,縣、校級“名校長+”發展共同體159個。
三是拓寬路徑培育“名?!?。以市縣標準化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為龍頭,通過“上掛、橫聯、下引”的方式,不斷放大本土優質教育資源,目前,“上掛”省內外名校73所,“橫聯”市內外名校98所,“下引”全市農村學校全覆蓋。
聚焦內涵建設 激發創新活力
一是規范“三名”工作機制。擬定《關于加強“三名工程”建設實施意見》,嚴格規范“三名”評選標準和條件,突出政治導向、理念導向、科研導向和實績導向。擬定《考核細則》,對“名師”“名校長”“名?!边M行年度和周期考核評價,實施優勝劣汰制,確保“三名+”建設工作質量。開設“建設教育強市 三個專項工作”專欄,持續刊發渭南市“三名+”建設工作簡報25期。
二是增強名師教研能力。圍繞“學術平臺、教研園地、創新基地”名師研修共同體三大發展目標,按月統籌安排集體研修活動,通過課題立項研究、學術交流、專家授課、案例成果推廣等方式,推進工作室錯位發展,不斷以教育科研創新助推教育教學改革發展。
三是擴大區域交流范圍。進一步打通市域內的教育交流渠道,積極舉辦“三名+”建設工作現場會,開展縣域“三名+”建設工作成果展活動,推動縣域之間相互借鑒,推動全市“三名+”建設工作有序推進。2021年,相繼在臨渭區、大荔縣、白水縣召開“三名+”建設工作現場會,累計300余名校長、名師參會。
強化示范引領 拉動整體提升
一是引領職業價值風尚。積極選樹“三名”榜樣標桿,促成“爭當名師、名校長”的業界風尚,營造尊師重教、興校強教、興學育才的濃厚氛圍。
二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引導“名師+”研修共同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面開展“結對幫扶”,指導薄弱學校教育教學,帶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大力實施“青藍工程”,通過導師帶教、個人自修、跟崗培訓等方式,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充實名師工作室后備力量。積極推動“崗位練兵”,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學科競賽、教學比賽、命題比賽等,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促進教師隊伍梯次成長。
三是引領鄉村教育發展。構建省、市、縣(區)、校四級聯動格局,推廣教學課件、教研文章等600余篇,通過精心打磨課程、共享科研成果、集體研學等方式,促進城鄉之間教師溝通交流。切實發揮名師、名校長指導作用,大力開展送教下縣、送教下鄉活動,不斷提升鄉村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助推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1年,組織集體研修4000余次,開展送教優質課例講座60余場。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