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論”,概言之就是就人的認知而言,我們能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很少的那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內在的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我們所見,恰如冰山。

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是一項系統工程,用“冰山理論”看“課后服務”的開展,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諸如“5+2”(一周五天,每天兩小時)的課后服務模式,“自主學習+社團活動”的課后服務內容,都只是“課后服務”形式層面的東西,都只是冰山以上顯而易見的部分。而“課后服務”高效開展的支持系統,才是冰山以下不易察覺卻又至關重要的存在。

那么,課后服務的支持系統具體包含哪些方面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思考:

課后服務的持久“驅動”。所謂驅動系統,是指在課后服務的開展過程中,對課后服務工作的本源性思考,并在“源”認知基礎上獲得持續的發展動能。比如去思考“課后服務是什么”,吃透政策,厘清概念,明確要求,掌握標準,保證方向不出錯。比如先去思考“為什么要開展課后服務”,弄清國家進行改革的目的,最終會認識到課后服務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不僅僅是為了配合“雙減”政策,從深層次而言,這是國家從戰略層面解決民生問題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國家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的決心和信心。只有基于這樣的認知基礎,才能保證在課后服務的開展過程中,理解層面上不質疑,執行層面上不猶豫,效果層面上有保障。

課后服務的科學“運行”。所謂科學運行,是指在課后服務的開展過程中,有頂層設計的意識、綜合實施的能力、有效評估的手段和協同育人的可能。基于此,在課后服務開展過程中,“全鏈條”“全場域”“全資源”的視角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所謂“全鏈條”,就是要充分認識到,課后服務的開展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在其實施過程中,在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既要向前看,抓好課堂,抓好以教師為主導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測試評價”這些教育教學關鍵環節,也要向后看,抓好家長,抓好以家長為主體的“培養—督促—陪伴—支持”等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用鏈條思維去思考、落實、反思和有效校正。所謂“全場域”,就是指在課后服務的開展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可以從單一學科視角,培養學生習得基于本學科學習的知識、能力與素養;另一方面還要有跨學科的意識,變單一教師的“單打獨斗”為多學科、多教師的聯合互動,變完成單一學科的培養目標為培養“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同時還要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拓寬學生的學習邊界,為成長賦能。所謂“全資源”,就是指在課后服務開展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開發、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形成資源合力。

課后服務的全面“保障”。所謂全面保障,是指為課后服務工作順利、高效開展提供保障的服務體系。比如“組織保障”“安全保障”和“權益保障”。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灃西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