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完的熱愛
作者:吳亞飛
發布時間:2022-04-22 09:24:30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濃濃的春意里,氤氳書香伴著家庭的煙火味漸次飄散。
“媽媽,你讀過多少本書呀?”蹲坐在書架旁的兒子一邊翻找著自己喜歡的書,一邊調皮地問。
“這……太多了,不記得了。”我漫不經心地答道。兒子似乎對這個回答并不滿意,繼續追問:“那你記得自己讀過的第一本書嗎?”
是呀,我是什么時間讀的第一本書呢?
印象中,我讀的第一本書應該是連環畫《三毛流浪記》。至今提起,我依然清晰記得三毛的形象和書中的畫面:瘦小的身體、大大的腦袋、頭頂可憐巴巴的幾根頭發構成了身世凄慘的“三毛”形象,他做過鞋匠、當過學徒,為了生活甚至干過小偷小摸,雖然始終沒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他一直勇往直前……對于當年和三毛同齡人的我而言,《三毛流浪記》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大千世界,開啟了我的連環畫閱讀之旅,更打開了我對成長的無限向往。
幸運的是,那時在西安工作的爸爸每次回家總能帶些連環畫給我,比如《半夜雞叫》《雞毛信》《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地雷戰》《霍元甲》《復仇歷險記》等。拿到連環畫的我則開心得像要過年一樣,捧在手心里翻來覆去地看。甚至夜晚趁大人們都休息了,我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拿著連環畫躲在被窩里悄悄看,以至于小小年紀就戴上了近視鏡。還因為這些連環畫,挑起了我孩提時期學漫畫和創作故事的強烈欲望,才有了后來更多的我與書的故事。
上初中后,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學書籍,我對書的感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仿若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急切地渴望陽光雨露般,我奮力地從各類書籍中汲取營養、尋找樂趣。《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毛澤東選集》《人生》《歇后語大全》《讀者》《故事會》……有什么書我就看什么書,不但把家里的書看了個遍,還跟老師借、同學借。書對我來說,不僅意味著文字閱讀,還意味著夢想與熱愛。一本本“閑書”里,我看到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明白了“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到了“冬雪終會慢慢融化,春雷定將滾滾而來”,懂得了“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堅信“一片被微風沖淡的藍色,讓詩句漸漸散開”,而“面朝大海”終會迎來“春暖花開”。讀書,如同神燈一般,把我拉進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歲月與時間,總在與日俱增。步入高中,緊張的學習壓力撲面而來,讀文學書成了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情。隨著新概念作文大賽在全國如火如荼地舉辦,向往“白紙黑字”世界的我就像看到了前行路上的光,奮不顧身地從理科班轉到了文科班,正式開始了自己關于文字與熱愛的追夢旅途。高考填報志愿時,我更是毫不猶豫地在所有的專業選項里,填上了“漢語言文學”。就這樣,漢語言文學成為了貼在我身上的、繼我的家鄉之后,第二個讓我引以為傲的重要標簽。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哲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美學的那些日子,浩瀚如星空的書籍讓我見識到了知識的廣袤無邊,也讓我徜徉在里面無法自拔。學校圖書館、漢唐書城、萬邦書店、新華書店,哪里有新到的書,我就會和同學相約去哪里。無論是借來的還是買來的,只要是新得了一本書,就會開心得意許久。讀書,如同一場攀登,越是向上攀爬越是能窺見各種奇趣美妙。
木槿昔年,浮生未歇。大學畢業之后,我做過教師、編輯,白紙黑字的日子里文字與讀書始終與我為伴,成為我豐滿人生的方式。對我來說,讀書讓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自己的詩和遠方。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但在書里我依然有讀不完的熱愛、閱不完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