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師陳衛星:跨越千里支教路 愛心播撒一路光
作者:胡雪濤
發布時間:2022-04-20 17:12:01 來源:寧陜縣城關初級中學
“感謝您,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學習化學的快樂。”“您的辛勤教導和無私奉獻,我們會永遠銘記,等我考上大學,一定會去您生活的城市看您!”“陳老師,您是路燈,為我們照亮前行的路,如今您就要離開,我們都很不舍。”4月,安康市寧陜縣城關初級中學九年級辦公室,支教教師陳衛星的辦公桌上堆著學生們的離別信,一封封打開,一遍遍閱讀,不知覺中,他眼眶有些濕潤。
從陌生到熟悉,從喜愛到不舍,陳衛星,這位在蘇陜教育協作背景下,一位普通的赴陜支教教師,在平凡的支教日子里留下忙碌的身影,用濃濃的愛心在山區孩子們的心田鋪滿一路陽光。
2021年9月,蘇陜教育協作啟動第四年,江蘇省金壇第三中學化學教師陳衛星隨著支教團隊,趕赴千里之外的陜西省安康市最偏遠縣城--寧陜縣城關初級中學開啟為期半年的支教生涯,擔任該校九年級(1)班化學教學工作。
面對偏遠寧靜的大山、孩子們純真的笑臉和熱情周到的校方,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山里的孩子們做些改變。
說到做到。到崗后,陳衛星與同行教師充分溝通,與班主任積極配合,細心觀察,走近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摸清學生家庭情況、學習態度、學習基礎、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結合學科特點,陳衛星從培養孩子興趣入手,推行“自主互動”教學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把課堂時間還給孩子;深入挖掘教材、精心確立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學定教,以學定講,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
利用學校完善的電教化設備,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化靜為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智慧生成;帶領孩子走進實驗室,在實驗操作中,幫助孩子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由于受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影響,這些才接觸化學的孩子們便出現嚴重兩極分化的現象,加上面臨畢業和升學的雙重壓力,許多孩子感到無從下手,導致掉隊,有些孩子甚至產生了厭學心理。
本著“調動每個學生積極性,讓厭學學生產生興趣,讓中等學生和優秀學生都有收獲感”的原則,他從抓學生聽課入手,糾正學習習慣,提醒優等生梳理知識點,主動提問;降低對學習困難但態度認真學生的學習期望,鼓勵他們夯實基礎;對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及時督促檢查完成情況;對于上進心不足的學生則曉之以利害督促鼓勵前行;日常課堂上,遵循通俗易懂,循序漸進的原則,強化重點,講透難點,注重方法指導和能力訓練,優化教學流程、問題設計、學生活動、作業布置等環節;建立知識點統計表,狠抓學生知識點過關,及時查漏補缺。
為有效解決學生中抄作業的現象,他根據學情,分層布置作業,針對基礎知識薄弱學生,以夯實基礎為主,及時統計作業完成情況,找出易錯點,在課堂上處理;面對學困生,通過課后輔導、談心交流,輔以理想信念教育,在尊重欣賞、啟發鼓勵中,讓孩子學習慢慢有了起色。
慢慢的,班上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一學期結束,他所任教學科在教學質量調研中位于同類班級前列,得到了校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稱贊。
努力有了回報,嘗到甜頭的學生們對學習化學有了興趣,幾乎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陳衛星深知,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作為一名支教教師,他是“師者”更是“使者”,要將東西部先進的教學理念全方位融合傳播,必須與當地老師們“報團取暖”,一起成長。
他參加學校的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等聽課活動,教研活動及課外活動,主動承擔公開課,邀請學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積極參加大學區交流研討送課下鄉活動,開展知識講座,與同科教師研究教材,圍繞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方法、課堂生成等內容與當地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取兩地長處進行有效融合。
從揚子江畔到秦嶺深處,從從不吃辣到辣味滿滿,從親情環繞到踽踽而行,陳衛星遠離故土親人,還有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努力克服語言交流障礙,竭力適應安康寧陜這方“水土”,日復一日,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支教生活。
遵守學校作息時間,按時上下班,每天清晨步行半小時到校,晨練、課前準備,檢查批改學生作業,課間與學生融入交流,與同事溝通,交換教研教改理念;沒課的時候,就琢磨每個學生特點,分析他們的知識薄弱點,進行有的放矢的培優輔弱。
得知學校制定有連心幫扶計劃,每名老師至少有兩個幫扶對象時,陳衛星爭取到2名幫扶名額,對學生進行悉心幫扶,周末,他會騰出時間給成績差的學生輔導,會跟學校其他老師一起到學生家里走訪,會在學校領導、同事們的熱心邀約下一起賞秦嶺美景,了解風土人情,放松身心舒緩鄉愁。
日程滿滿,愛心暖暖。短暫的支教生涯即將結束,帶著滿滿的不舍和離別情,陳衛星就要離開,留下的卻是對山區孩子們未來的滿滿期待,以及在這場跨越時空的合作中結下的深厚情誼。
蘇陜協作正當時。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支教人帶著熾熱的情懷紛至沓來,在校校結對、協作共建、互通有無中,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蘇陜兩地的合作互助情懷。無數個教育人正用無華的行動匯聚成一股股暖流,傳遞關愛,點亮未來,助力蘇陜教育協作這棵常青樹枝繁葉茂結碩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