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汽車售后服務”教學改革探索
作者:曹思琳
發布時間:2022-04-12 16:36: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對照《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為基礎,結合“汽車售后服務”的流程和崗位能力標準、課程標準,以工作流程為導向對教學情境進行構建,分別從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推進教學反思診改、完善課程考核方法和構建課程思政體系五方面闡述如何具體地實現“汽車售后服務”課程與教師教學能力比賽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汽車售后服務 教學改革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
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總思路,需堅持四個引導,即引導學校和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進“三全育人”,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引導學校師生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需要,持續推進國家教學標準落地,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引導各校持續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續提升學校在確保質量型擴招等新形勢下常態化改進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促進育訓結合、書證融通;引導各地各學校以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為著力點,推進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在信息技術應用、團隊協作等方面的水平,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良好生態。
本文以上述思想為指導,依據職業教育的相關國家教學標準、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課程標準,基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選取“汽車售后服務”課程的16個學時作為參賽教學內容,并對該內容進行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合理運用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課堂教學,最后進行了教學考核與評價,并作出教學反思與診改,以期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課程性質
“汽車售后服務”是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所學技能主要針對汽車售后市場的服務領域,在汽車消費者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為其提供保養維修接待、事故車輛接待、汽車日常養護顧問、年審、保險代理、二手車置換等全方位的服務。該課程通過對客戶接待、客戶溝通、汽車養護知識、汽車常見故障、業務處理、投訴處理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汽車服務接待的基本技能,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本課程在“商務禮儀”“汽車營銷”“汽車性能與使用”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開設,適用于各類汽車服務型企業服務接待崗位的技能要求。
以教學能力比賽為契機,推進“汽車售后服務”課程改革
1.以大賽為指導,優化課程體系
在汽車售后服務顧問就業崗位工作流程、專業特點和核心素養的指引下,通過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和技能大賽等方式,緊密結合行業、企業的新需求、新技術、新規范、新工藝,瞄準“1+X”等級證書汽車營銷評估與金融保險服務技術模塊,對課程培養目標進行全新定位,對知識內容進行整合重構,開發以汽車售后服務顧問崗位工作流程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即課程教學框架,見圖1。同時,對課程內容進行教學性處理,尋找適當載體,選擇“用戶接待—環車檢查—車輛問診—項目確認”4個工作流程為比賽單元。
2.以大賽為載體,創新教學模式
(1)學情分析
通過學情分析,可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指明基本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另外,將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對比,還可促進教后反思診改,為后續教學調整提供重要參考。
學情分析的主要采集方法有:預習數據(基礎測試題、視頻查看量)、學習數據(課堂測驗、回答問題、知識點理解率)、互動數據(提問、頭腦風暴、論壇)、評價數據(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過程評價、總體評價)、學習行為(資源查看率、參與度、抬頭率、到課率、作業完成度)、數據分析(個性差異、學習行為分析)。
主要分析內容有:學生分析、內容分析和需求分析。見圖2。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中,首先要求教學目標設定具有科學性,即目標來源合理、表述規范,最終能達到預設。其次是前后設計的邏輯性,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有作用,主要把握好四個關系:課前、課中、課后的關系,重難點與過程手段的關系,內容與方法的關系,評價診斷與激勵改進的關系。再次是信息技術的必要性,主要針對無法說清、無法過渡、無法再現、不可直觀、危險大成本高,以及不可堆砌的教學內容。最后就是教學環節必須合理,形式與內容銜接較好,符合教育規律。
下面以“環車檢查”任務為例,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3.以大賽促改革,推進教學反思診改
反思診改的目的是及時找到教學問題的原因,及時糾正偏差。針對參賽教學單元,教師可通過大數據分析、SWOT分析法、關鍵指標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和規律預警法等多種診斷方法,分別從每節課的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進行反思診改,以此提升教學能力。具體內容詳見表2。
4.以大賽考核評價要素為標準,完善課程考核方法
在教學評價中,應有綜合線上學習、線下活動、小組任務的過程性評價,以及考試成績的結果性評價,并要融入由班主任評價、家長問卷所體現的情感價值評價。可利用學習平臺將教師、組間、小組、自評、班主任、家長的多方評價進行綜合,形成完善的評價考核體系,還可通過課前、課后的測試結果、學生活動的綜合評價對單個學生或整體學生進行增值性評價。另外,可利用小組互評和組內評價的方式選出最佳小組、小組勞動之星、小組美育之星等,以彌補勞動、美育等方面的評價缺失。這樣才能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成才情況,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以便于用科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見圖3。
5.以大賽精神為引領,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改革的各環節,以實現立德樹人,用潤物無聲的方式指引學生。教師要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把服務顧問職業能力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中,構建以“服務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為主線,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公平公正”為副線的“汽車售后服務”課程思政。見圖4。
結 語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教學改革日益受到人們重視,高等職業院校對此進行了各種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職業院校的師資、場地、設備等硬件條件在政府的重視下逐漸改善,但教學成效已成為制約職業院校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而要提升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教師可深入挖掘大賽對教學改革和教學設計的價值,將大賽的直接經驗和成果融合到課程開發中,著力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考核方式傳統化的問題。筆者基于大賽指導,對高職“汽車售后服務”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詳細研究,開發了“汽車售后服務”課程的整體設計、標準化教案及案例庫等教學文件。本次教學改革以企業崗位工作流程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實現了“汽車售后服務”課程的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參與,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按照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優化設計課程結構,使其符合高職院校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學特點,同時滿足汽車行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
在教學改革中,應關注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鍛煉其團隊協調能力,構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新局面。要完善教學體系,改變教學方法,力求扭轉學生對課程不重視、學不懂和教師不愿教、教學過程死板、教學效果不明顯的局面。本次教學改革對于較快地轉變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類專業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各層次專業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較好地解決高職課程建設目標和評價標準問題,以及較快地解決教師職教能力培訓的方法與途徑等問題都有促進作用,同時也為行業兄弟院校相關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了借鑒,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舟,黃夢婷.關于高職院校“賽教融合”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2017(11):208-209.
[2]俞海紅.基于技能大賽推進的汽車營銷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汽車實用技術,2018(22):264-266.
[3]李浩泉.論“產教融合、以賽促學”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J].教育與職業,2019(18):104-108.
(曹思琳: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