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相關文件,分析了2020年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基本情況。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的立項數量、項目類型、學科分類等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分析與評價,找出了項目類型分布不均、學科分布不均、成果評估困難等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高校應重視過程、管理部門應實施動態管理、政府應建立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陜西省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建議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陜西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GH20Y1415)。


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國家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之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項目,旨在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儲備的重要舉措。因此,對大創項目進行認真的總結和梳理,對推動項目建設質量持續提高具有重大意義。

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現狀分析

根據《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育部在“十二五”開始將高教司設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升級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陜西省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大力培養“雙創”人才,先后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1個、教育部示范校8所、省級示范校16所、試點學院(系)108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10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2個、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園114個、校內眾創空間193個。2020年,陜西以大創項目為依托,共發表論文3102篇,其中發表國際期刊論文356篇、國家級期刊論文1050篇,省級期刊論文1696篇;申請發明專利742項,成果轉化數量446項。2020年,共有2636位國創計劃項目成員獲得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3999位大創項目成員參與創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1.立項數量逐年增加

陜西省大創項目總數由2014年的1977項增加到2020年的8567項,整體呈逐年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3.3%。2020年,陜西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包含國家級2534項、省級5065項、校級3334項;結項的大創項目8309項,其中國家級2469項、省級2584項、校級3256項。2019年至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獲得的支持經費含國家級707.0773萬元、省級799.0366萬元、校級114.77706萬元,參與學生總計61095萬人。

2.項目建設質量逐步提高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內容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創新訓練項目突出創新性,學生需在導師幫助下完成研究項目設計、研究報告撰寫與成果交流等。創業訓練項目團隊中每個學生有具體的分工,通過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撰寫創業報告等工作進行創業。創業實踐項目突出實踐性,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學生通過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者服務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根據陜西省教育廳公示的項目名單整理,參與大創項目的學校和學生規模不斷擴大,三類項目的立項逐年增長。2014—2020年創新訓練項目的年均增長率為26.5%,創業訓練項目的年均增長率為17.2%,創業實踐項目的年均增長率為22.7%。但通過統計可發現項目類型分布不均,每一年的項目以創新訓練項目為主,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占比較少,特別是創業實踐項目占比不到5%。2020年,創新訓練項目占總量的87.6%,創業訓練項目只占總量的1.6%。

3.參與專業類別齊全

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年)》,根據項目信息的“項目所屬一級學科”將2020年陜西省大創項目劃分成12個類別,分別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2020年陜西省大創項目中涉及工學項目超過半數,占比為50.59%,理學項目占比14.71%列第二位,經濟學與管理學合占比例為8.84%(見圖1)。


陜西省大創項目存在的問題

1.項目類型分布不均

大創項目的三個分類并不是各自為政,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創業實踐項目所開展的創業實踐活動是建立在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成果之上的,但經過前面的研究發現,創新訓練項目數量的占比遠遠高于創業實踐項目,說明大多數項目僅停留在商業計劃書、創業報告上,大多數訓練的成果沒有進入下一步實踐。

目前,陜西省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實施主體是高校教育,各大高校均以開展大創項目為基礎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展相關的基礎課程和實踐教學,同時,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臺,并舉辦創新創業相關講座,基本形成了具有各個專業特點的教育體系,促進了大創項目的發展。但高校提供的各種條件仍然集中在“教育”而不是“培育”,大學生對創新或創業項目的策劃和創意處于理論階段,大多數學生僅完成了前期的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而對項目的落地運營、科技成果轉化等實踐比較缺乏,沒有進一步與企業導師進行交流,項目難以繼續推進。

2.學科分布不均

大學生都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起來的,缺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育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儲備的重要舉措。通過分析可以看到,理工科學生是大創項目的重要參與者,但項目在學科分布上存在較大差異。大創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想。按照大創項目要求,應先建立團隊,需要多人、多學科、多特長的協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因創新創業存在一定的學科差異性,理工類雖特別容易出成績,但其他專業學生參與的情況不太理想,很多項目停留在同一專業內部的視角,可能會存在盲點,無法真正轉化實際項目。

3.項目成果評估困難

2020年陜西省大創項目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成果轉化率按照常規算法只占5%。大創項目從高校轉化為成果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成果評估形式還過于單一。現有的評價方式中存在很大缺陷,即不以創新型思想和創業能力為評價指標,很多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方式創新等非常規的創新內容不容易被肯定,導師和專家的評價重點依然是利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等實體性內容來評價項目,很多學生的文化、管理及思想創新能力無法及時得到反饋,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的培養。

目前,大創項目的檢查與驗收只注重成果而忽略過程。這樣的評估方式工作量小,學生能把心思全放在論文寫作及發表上,但忽略了項目的真正意義。

提升大創項目質量的對策

1.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過程

目前,課堂教學仍是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方式,學生參與數量的大幅度增加一方面表現出大創項目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已經廣泛展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生為了得到學分獎勵或者參與評優,會存在“年年新項目、萬事問網絡”的懈怠行為,只需要文案漂亮,而不注重創新思維訓練,更談不上以實際項目為基礎去努力創業。

大創項目要求“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但興趣、能力、過程都不是一蹴而就地培養出來的,培養體系以層層遞進的金字塔結構展現,高校應以課程建設為基本載體,構建包含通識教育、實踐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三層遞進體系,從大一到大三,從必修課到選修課,從優到精,從創新思維啟蒙到與企業導師共同打造精品,應因材施教,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創新創業要求。

2.建立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

大創項目相關主體有高校、政府、企業,但是在大創項目中這三大利益相關主體往往沒有溝通與協同合作的渠道與平臺。與項目有關的教育是以高校創新創業培訓為基礎的,通過構建創新創業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多數高校使用學分獎勵、實驗室支持、創業基地建設等多種積極舉措支持學生申報大創項目,但學校對大創項目培育只能提供微薄的資金支持,負擔不起該項目實際運營的高成本,也不可能持續扶持畢業生項目。而企業需要通過與大創項目對接進行產學研合作,尋找可以進行項目孵化、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儲備的機會。

大創項目的培育、轉化全部依靠學校是不現實的,企業只靠守株待兔,等待成熟項目獲益的概率也很低,這就需要政府在中間搭建橋梁。政府應建設相關平臺,以方便項目公示和信息交流,學校與企業可以將需要的信息發放在平臺上,供大家尋找與溝通。政府可建立以高校大創項目為基礎,以企業、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為輔助,以政府、孵化平臺為保障,為各方合作提供咨詢、知識產權、資金上的支持,引入基金會、風險投資、稅收咨詢等機構,可實現集人才培養、科研轉化、實踐活動為一體的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

3.強化項目過程管理,實施動態管理

就目前的大創項目工作來看,大創項目的考核重視結果,忽略了實施過程的有效監督,考核方式也過于單一,忽略了創新意識、思維和能力培養的測評。所以,應將科學有效的動態考核方案和強化項目過程的管理貫穿于全過程。大創項目的測評不僅要項目結束期的質量報告檢查,更應注重過程中的動態監控,以便能持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動態評價系統從實際情況出發,既要著眼于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創新,又要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還需重視研究過程;每一個管理要求應根據上一個階段檢查結果進行調整和規范,建立一個動態的多元評價指標體系;要注重項目工作的問題采集與追蹤、管理數據的多維度動態分析,形成科學性、動態性和標準性的比賽數據分析報告,以幫助項目實施者作出有效改進。

結 語

陜西省以大創項目為抓手,助力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穩步上升,培育了一大批創新創業生力軍,但大創項目還存在繼續優化的發展空間。高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過程,為其提供多方面的幫助;管理部門應加強過程管理、實施動態管理;政府應建立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進一步推進創新創業資源整合,全面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大創項目提供更大推力。

參考文獻:

[1]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報送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年度進展報告的通知[R].2020,12.

[2]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20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名單的通知[EB/OL].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009/25/17563.html.

[3]石麗,李吉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困境與路徑優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2):100-104.

[4]董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江蘇高教,2020(10):93-96.

[5]劉鳳利.雙創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評《雙創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9):149.

[6]劉文杰.我國高校創業生態系統的現實困境及其超越[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5):68-75.

[7]謝芳,伍麗.大學創業教育的再思考[J].江蘇高教,2020(4):91-95.

(董雯: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經濟與統計分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