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人為本理念既是高校在教育改革下的根本性教育思想,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高校開展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面臨社會的轉型和發展,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作出一定的調整,其中輔導員的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核心。輔導員工作的質量決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發展,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輔導員如何為學生提供服務、如何創新管理方式和方法是高校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高校輔導員的視角出發,闡述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輔導員工作開展中的應用方式和實踐研究。

[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校 輔導員工作 實踐研究

基金項目: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黨建思政專項項目(編號:DJ21-24;DJ21-11)。


引 言

輔導員作為日常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需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做好學生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在對學生實施管理和教育時,以人為本理念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但在實際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以人為本理念在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輔導員容易忽視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化發展等,高校輔導員需要正確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從以人為本理念中尋找精髓,解決現有問題,提升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性。

輔導員工作中運用以人為本理念的意義

1.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者,也是對學生進行管理的一線力量。從根本上來說,輔導員工作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以人為本理念意味著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個人成長規律,以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調整學生周邊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創造個性化發展的條件。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可靠人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在長期改革和實踐中總結出的理論精髓,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既是對科學發展觀的響應,也可以讓科學發展觀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認為,人生來具有獨特的個性潛能,這種潛能既是積極的,也是理想化的,想要將其轉變成現實的內容,就需要調動人的潛能,遵循人最基本的要求。當前大學生群體的主體意識較強、個性鮮明,因此,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理念也是發掘學生個性潛能的重要途徑。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多樣化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作出未來發展的規劃,既可以滿足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需求,也可以讓學生在實現價值的過程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成為個性化人才。

3.提高高校管理工作質量的實際需要

高校的管理工作質量取決于學生的配合度以及教師實際開展工作的手段和方式。將以人為本理念融入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更新輔導員群體的管理理念,也可以讓輔導員吸取以人為本理念中的精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柔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通過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既讓學生改變抵觸情緒,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遵循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4.適應社會發展實踐的需要

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對高校的教育管理也逐步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高校必須通過教育管理和教學實踐,培養具有創新性和個性特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輔導員在運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動態,在獲取大學生資料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主體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展開學習和實踐活動,通過主動完善自己、塑造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輔導員開展以人為本管理工作遇到的問題

1.學生的自主性容易被忽視

目前的大學生群體思維活躍,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但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是要根據學校的規則和制度出發,忽略個性,發展共性。學生要適應各種各樣的學校規章制度,不少學生在面對管理工作時有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這種工作流程并未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為重要的是,目前教育改革提倡大學生應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學習技能,但不少輔導員并未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學生周邊的教育資源視而不見,沒有為學生創造發展的條件,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較差,更難以配合管理工作。

2.學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重視

由于不少輔導員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管理態度和管理方式,加上部分輔導員年紀偏大,傾向于遵循傳統的管理制度,輔導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更多關注成績和遵守紀律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約束和指導,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情感狀態和日常生活關注較少。不少輔導員認為,學生的日常行為只要不損害學校的利益即可。這種管理態度一方面會逐漸降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任程度,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會第一時間與輔導員溝通。另一方面會加大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學生遇到情感問題或心理問題時,很難進行自我調節。再加上部分學生性格孤僻,更容易產生心理負擔。

3.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受到限制

高等教育的普及讓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而用原有的輔導員群體應對不斷增多的大學生,不僅會使輔導員的精力消耗殆盡,也會讓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回應。據調查,不少高校的輔導員一個人要帶兩百多個學生,還要兼顧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在高壓的狀態下,輔導員很難了解清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因此,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大多數輔導員還是按照原本的管理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不少學生的個性潛能被硬性的管理制度限制,得不到全面的施展。

以人為本理念在輔導員工作中的實踐應用

1.更新自我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主要目標

(1)更新教育理念。要想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就需要輔導員轉變教育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時刻牢記以學生的發展和個性需求為本,秉持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為學生服務的工作理念。輔導員需要意識到以人為本這一教育趨勢,定期查閱有關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教學實踐內容,認真學習以人為本的各項原則和工作方式。通過與自身的教學能力相融合,總結出一套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體制。時刻牢記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多關心學生的興趣、個性、理想,并對自己的實際工作進行反思。在實踐和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彌補教育管理中的缺陷,發揚教育管理的優勢,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由于社會發展是動態的,教育教學也是動態的,因此,輔導員的管理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結合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搞好與學生的關系,利用自身的工作職能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發展的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2)尊重學生個性。當前社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學習愛好、個性潛能,并按照學生的特性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日常動態變化,不斷調整學生的個人教育方案,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更多運用欣賞、鼓勵等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化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輔導員還可以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讓學生主動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價值都需要什么條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個性特長為學校和社會作貢獻,例如,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在班會活動中鼓勵學生發言,通過多種教育機會,讓學生形成個性化發展的意識,并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板。日常生活中難免有學生遇上特殊困難,輔導員可以對這類學生進行單獨輔導,通過尊重、關心、教育來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體驗。

2.充分發揮教育職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1)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高校輔導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教育實踐中將有利于學生的一切資源進行重新配置,通過資源配置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輔導員的管理工作負擔較重,因此,調動學生的主體教育意識既可以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也可以減輕輔導員的管理重擔。新時期的輔導員工作也需要有新面貌,在教育過程中,可以細致地記錄每個學生的教育背景、知識層次、個性潛能,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方向調動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識,讓學生在進行自我教育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三觀。

(2)建立柔和的管理體系。除了日常工作,輔導員還需要在管理制度、管理文化方面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制定管理制度時,輔導員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還可以在班級內構建班級文化,根據校園文化提升班級的學風,創造優良的教育環境。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輔導員一定要注意管理制度的靈活性,如開展主題班會,與學生共同制定班級、宿舍規章制度,讓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覺遵守執行各項制度,避免強硬的實施給學生帶來反感。輔導員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規章制度,在集體的氛圍中引導學生積極向上,通過建立柔和的管理體系,讓學生樂于接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3.加強思政教育實踐,落實以人為本理念

輔導員要想做好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可以積極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抓住各種適當機會展開思政教育。還可以利用各種教育契機展開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思想政治實踐活動,如社會服務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發展意識。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輔導員要盡可能地落實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在日常生活中,輔導員要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增強教育親和力,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樂于與輔導員溝通。對于有經濟困難的學生,輔導員既需要幫助學生爭取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也需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增強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強學生應對社會的能力。

綜上所述,面對日益多樣化的學生需求,輔導員需要結合以人為本理念,嘗試多種管理方式。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做好管理工作,實現高校學生管理質量的不斷提升,為學生創造一個活躍發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李晶,劉文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路徑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19(14):32-35.

[2]葛艷,盧曉東.“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案例設計與實現[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2):178-181.

[3]吳小軍,郭鋒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J].江蘇高教,2019(9):116-120.

[4]馮剛,王鵬云.新時代輔導員職業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7.

[5]付旎.注重以人為本創高校輔導員工作新方法[J].作家天地,2020(1): 85,87.

(戴勝儒: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動物工程分院)

責任編輯:張 言